- 827.00 KB
- 2021-04-27 发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梳理(全)
一、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
二、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表现手法
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2.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典型。
3.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4.衬托或烘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7.对比或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1.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12.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13.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物、事件与想象的景物、事件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篇章结构
相关文档
-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2021-04-27 12:36:53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总2021-04-27 12:36:463页
- 高考英语个必考知识点两天背下来高2021-04-27 12:36:4010页
- 2021版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鲁科2021-04-27 12:36:325页
-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2021-04-27 12:36:18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拟高考人2021-04-27 12:36:1210页
- 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口语2021-04-27 12:36:0512页
-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2021-04-27 12:35:584页
- 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2021-04-27 12:35:516页
- 2021届浙江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效2021-04-27 12:35: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