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1-04-27 发布
第六单元 易错集训
1、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
但它不能包括所有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
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 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2、到 1951 年 10 月,全国有 27 个省、8 个行署、146 个市、2038 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
议。到 1952 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
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
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
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B.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C.有利于多党合作实现民主党派参政执政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4、1953 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 年 9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5、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
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6、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 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
领导人主张不能以 1978 年或者 1975 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 1954 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
A.1954 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8、阅读下表:20 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1912 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 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9、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
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都想干涉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解决领土争端有借鉴作用
10、“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
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
A.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
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11、 香港回归祖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中国的“一国两制”构想和平解决
马 岛的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构想( )
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2、1979 年 1 月 29 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
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1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
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 年 5 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 年 5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4、2015 年 1 月 17 日,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朱立
伦发出贺电,其中表示:“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之共同政治基础,加强交流,
增进互信,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行……”同日,朱立伦复电表示:“贵我两党于过去
六年多来,在‘九二共识’ 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各层面的交流合作……”“期盼贵我两党在两
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这表
明( )
A."九二共识"可以保证台湾顺利回归祖国
B.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都赞成"一国两制"
D.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没有障碍
1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16、在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拫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
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
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
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时期的民主政治。材料阐述的是政协制度的地位,没有涉及其与中国
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说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B 项正确;材料“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
有方面”说明二者职能并未有很多重合部分,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在阐述政治协商制度
的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性,没有涉及政协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市、县、区、乡都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不属于基层民主,故
排除 A;依据材料中的“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
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些信息可知,“民主建政”体现了人
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推动国家政权建设,故选 B;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故
可排除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 1954 年建立的,故排除 D。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地位,但不是人民直接当家作主,故 A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性质,而材料没有提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B 项错误;民主党派执政说法错误,
故 C项错误;材料中“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景”,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它强调
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的需要。故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新时期”与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仅具有临时宪法的职能,全国人大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替代《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故答案
为 C 项;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排除 A 项;新中
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排除 B 项;D 项发生在 1999 年,排除。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
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排除②,①③正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政治协商机构,排除④。答案为 C。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对《共同纲领》与 1954 年宪法辨析不清。两者都体现了人民民主
原则,故排除 A 项。两者都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 B 项。1954 年宪法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 C 项符合题意。两者都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 D 项。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据材料“应该以 1954 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并联系所学可知,1954 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而后因为“文化大革命”,造成 1954 年宪法确定的原则一度被破坏,故 A 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且与史实不符,“文革”
宪法主要违背了人民民主原则,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且史实错误,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故 D 项错误。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的关键是
要找到五部文献的共性。阶级斗争是个别阶段时期的任务,非共性;C 项不符合 1982 年宪
法;D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构想”而非“实践”,且“都想干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B 项中“一
致认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联合国从来没有通过“一国两制”方案,排除 C 项;世界上
有很多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能为国际上许多
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故答案为 D 项。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项中的“所有的优点”与材料中的说法不符,排除;由材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
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一国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
化精神,B 项符合题意;C、D 两项都只体现了材料的一个方面。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香港问题是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也是阿根廷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一国两制”
构想不是用来解决两国之间问题的,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在香港回归之际,阿根
廷总统想利用中国的“一国两制”构想来解决马岛主权冋题,故 B 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
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不是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故 C 项错误;“‘一国两制’存利于维
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从材料看不仅要和平统一台湾,
而且要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A 项符合题意;我国
从未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B 项说法错误;“九二共识” 是在 1992 年提出的,排除 C
项;“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提出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排除 D 项。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项与设立经济特区无关;表中内容显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
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既有民族政策,又有经济政策,还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一国
两制”,其体现的 共同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 项正确;C
项与材料中的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无关;D 项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无关。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项说法显然错误,排除;从材料中的“坚持‘九二共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可
知,国共两党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 C 项;两岸关
系发展受“台独”和外国势力干扰,排除 D 项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港澳问题不等同于台湾问题,其主要区别是前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属国际
关系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A.C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也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 故 A、C项错误。B项,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和“文字改革”保证了代表各种不同利益的
民主阶级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能够真实、有效地参与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从
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故 B项正确。D项,材料中未涉及政权组织原则问题。
故 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
相关文档
-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2021-04-27 12:18:124页
- 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质量检测语文2021-04-27 12:18:038页
- 202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2021-04-27 12:17:274页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附答2021-04-27 12:14:575页
- 2019版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高考达标2021-04-27 12:13:248页
- 单元检测汇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21-04-27 12:11:3581页
- 【生物】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32021-04-27 12:09:5427页
- 【历史】广西玉林柳州贵港百色20202021-04-27 12:09:1711页
- 【地理】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毕2021-04-27 12:06:318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遵义市汇川区2021-04-27 12:04:5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