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0 KB
- 2021-04-27 发布
绝密★启用前
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8-2019-2第一次月考 政治 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26小题,每题 2分 ,共计52分)
1.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人类现有思维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他是否懂哲学。这段话告诉我们( )
A.哲学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对超越平凡的强烈渴望
B.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
D.哲学更关注梦想和未来而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
2.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战国时期,各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儒、道、墨、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的局面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哲学( )
A.能够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可以使人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C.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D.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5. 有人认为:“历史地看,哲学和世界观其实是一回事,所有的重要哲学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世界观,因为世界观和哲学可以相互替代。”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经哲学家整理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B.是片面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是片面的、哲学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
D.是正确的,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就是哲学
6.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反映出(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概括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任职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他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观点与“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②绝对观念是世界万物的始基和本质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宇宙间一切物体在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在网络世界,不学无术却夸夸其谈、冒充学术权威的人,或者是专门发表自己杜撰的言论以吸引眼球而被网友们“拍砖”的人,被网友戏称“砖家”。下列名言体现的观点和图中《“砖家”之言》(作者:郝延鹏)的寓意一致的是( )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信口雌黄言多事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乔布斯的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表现在(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的指导
④具体科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整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它( )
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能促进社会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④是党新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正确把握了自然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
①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的本质特征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物质概念的这一描述应作如下解读( )
①该描述概括了万事万物共有的本质的属性
②该描述忽视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
③该描述强调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该描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15.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16. 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将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将怎样演化。这表明( )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暗物质的本质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是非, 此亦——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④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太阳不会因为你政治考试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对出卷老师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是基于( )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③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
①寒来暑往,昼夜转换
②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 2018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海底环状生态监测观测网成功布放,这意味着我国海洋生态在线监测工作进入新阶段。海底观测网是人类建立的第三种地球科学观测平台,通过它人类可以深入到海洋内部观测和认识海洋。海底观测网( )
①是人类掌握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的产物
②搭建了人类认识与海洋生态之间的桥梁
③是人类征服自然活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④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提高了认识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 “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用现有西方理论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看到问题,不能看到成绩,而且,用现有的西方理论指导中国实际,通常产生的效果普遍是更糟。”下列对这个论断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认识的真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②各国的情况不同,脱离本国实际的理论难以发挥作用
③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往往与认识者的主观因素有关
④只有来自本国实践的理论,才能有效指导本国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 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23. 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4. 如图漫画《人生中最大的弯,就是你头脑里的那个弯》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改造好主观世界是人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B.只有用综合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完整认识
C.观念作为主观自生的力量支配影响着人的行为
D.人生道路曲折与否取决于自身价值判断与选择
25.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二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就没有必要较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对认识对象的创新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6.
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这表明( )
①珠港澳大桥的建设密切了地区经济联系,大桥的作用与建设初衷完全吻合
②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在实践中建立粤港澳之间的新联系
③珠港澳大桥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建成之后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珠港澳大桥的建成是实践的智慧结晶,在建设中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卷II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计3小题 ,共计48分)
27. 2019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部长通道”上谈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但形势一点也不容乐观。
材料一 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H市人民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H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材料二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囯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増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破解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必须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对于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学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12分)
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8-2019-2第一次月考 政治 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A
D
B
A
C
D
C
C
A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B
B
D
D
B
B
C
A
B
A
B
B
二.非选择题
27(1)(12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解决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H市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摸索,H市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H市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办法有利于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生态补偿办法切实可行,能够破解困局。
27(2) (12分)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迫使我国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8(12分)
答案:①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正确的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②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指导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凝聚人心,调动全国人民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9(12分)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地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