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50 KB
- 2021-04-27 发布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物理试题
满分[110] 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4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 凡是轻小的物体,皆可看做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2、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3、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点开始向右运动,经过2.5s后与距离A点5m的竖直墙壁碰撞,若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碰后小球返回,整个过程速率不变,设A点为计时起点和位移参考点,并且向右为正,则小球在第3s内和前3s内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A.2m,6m B.2m,4m C.0m,4m D.0m,5m
4.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1 ,下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 B. ,
C. 0 , D. 0 ,
5.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s内和第6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和第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s内的加速度为零
D.第6s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6.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t1 B. 0~t1
C. t1~t2 D. t1~t2,
7.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计算正确的是:
速度/(m·s-1)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10
12
20
15
18
X
20
Y
80
25
30
125
A.X=40,Y=24 B.X=45,Y=24
C.X=60,Y=22 D.X=50,Y=22
8.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图
A.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20分)
9.在平直公路上,甲以10m/s速度运动,乙以5m/s速度运动,甲、乙从同一点出发,则:
A.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m/s的速度远离
B.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m/s的速度靠近
C.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m/s的速度远离
D.反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m/s的速度靠近
10.一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则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B.速度方向可能改变
C. 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D.速度逐渐增大,方向可能改变
11. 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
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12.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 B. C. D.
三.实验题(共12分)每空2分
13..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然后她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共描出了10个点,并“拟合”出了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
针对该同学作出的v—t图象,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其他四位同学分别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该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个点离这条直线远;
③在这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A,D,G,I)能画出一条直线上,其余6个点都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偏离直线较远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失误造成的.
对于以上四种看法,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如下图所示,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记录某同学的运动情况,若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能大体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 )
15.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7所示.
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下表:
x1/cm
x2/cm
x3/cm
x4/cm
8.20
9.30
10.40
11.50
(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运动的性质属________直线运动.
(2)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的方法如下:
甲同学:a1=(x2-x1)/T2,
a2=(x3-x2)/T2,
a3=(x4-x3)/T2,
=(a1+a2+a3)/3.
乙同学:a1=(x3-x1)/(2T2),
a2=(x4-x2)/(2T2),
=(a1+a2)/2.
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中计算方法更准确的是__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
四、计算题(需写出必要的解题计算步骤)
16.(8分)、汽车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和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17.(6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依次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
(2)A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18.(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1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1分钟后以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
19.(12分)如图所示,一长为200m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段内,已知OA=1200m,OB=2000m,求:
(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取值范围;
(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
物理月考答案
1.D 2.B 3.C 4.D 5.B 6.C 7.B 8.A 9.AC 10.ABC 11.BC 12.BC
13.实验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得到的点不可能严格地处于一条直线上,会稍有偏差.但偏差过大的点则可能是实验中的失误造成的,作图象时应把这样的点舍弃.故②、④两种看法有道理,B正确
14.A 由图可知,该同学一直向左运动,速度一直为负值,前一阶段的运动,相同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小,即速度越来越小,后一阶段的运动,相同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即速度越来越大,能表示该同学运动特点的是A项.
15.答案:(1)相等 匀加速 (2)乙 1.10 m/s2
计算题
16、解:(1)16m -2m/s2 (2)1s (3)25m
17.12m/s 48m
18.100s
减速运动的时间t1,位移为s,停靠时间为t2 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3
由运动学公式
19.列车做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的过程中,刹车的距离:
当位移最小时,加速度最大,即当列车尾部正好在A点时,加速度最大,则:
amax=v02/2x=802/[2×(1200+200) ]m/s2=m/s2,
位移最大时,加速度最小,即当车头刚好到达B点时,加速度最小,则:amin=802/(2×2000)m/s2=1.6m/s2,
所以加速度的范围是:1.6m/s2≤a≤m/s2;
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点时,减速运动的时间最长,由速度公式:
v=v0+at,则有:t=(0−80)/(−1.6)=50s。
19.12m/s 4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