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23 KB
- 2021-04-27 发布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规划农业生态系统时,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 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 延长食物链,提高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
C. 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 适当增加物种数目,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A 不符合题意;
B、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提高了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不是
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B 符合题意;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 不符合题意;
D、适当增加物种数目,生物多样性增强,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
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
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
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过早出现的漫天黄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是今后沙尘
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沙尘暴的出现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据题干分析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
别
实质 保持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 , 营养结构越
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 , 营养结构越简
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
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 , 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
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3.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
率只有约 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 错误;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 正确;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 错误;
D、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
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也不一定相同,D 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
营养级层次上的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构成第一营养级,即生
产者营养级;一般来说,营养级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能量从植
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10%。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2、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
会到草木枯萎后,即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
日的生机.由此看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故选:A.
【分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
生长起来;说明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5.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
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汽车尾气、工业污
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 A,B1 , B2 , B3 , C 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的数量就可以维持相对稳
定
B. 为了提高 B3 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C. 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
燃料的品质
D. 若 B3 中某生物能依据 B2 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图中 A、B1、B2、B3、C 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都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 不符合题意;为了提高 B3 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也
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 不符合题意;③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
主要原因,C 不符合题意;若 B3 中某生物能依据 B2 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分析图 根据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库的双箭头可以初步确定 A 为生产者,B1、B2、B3 分别为初级消费
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C 为分解者;并且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B1→B2→B3 。
② ①③分别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据此答题。
6.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
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 B. C. D.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
力,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外来干扰后保持原状的能力越强,即在同等干扰强度
下,生物多样性降低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外来干扰
后保持原状的能力越强。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
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即,“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
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2、分析题图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可知,图
C 中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受到的干扰最小,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7.表中所图示的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 A 中 1 表示照射到地球上的总太阳能,3 是地球上全部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还有一部
分固定的是化学能,而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 符合题意。B 中 1
是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触小泡是位于轴突末梢内的结构,应都属于神经元,B 不符合题意。免疫
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但淋巴因子和抗体没有相交部分,C 不符合题意。群落是所有生
物构成的,不同的物种肯定属于不同的种群,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项中,生产者包括光合作用类(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类(如硝化细菌),3 代表的能量中,有光能自养
生物固定的太阳能,也有化能自养生物固定的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消耗,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微生物利用。
B 项中,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轴突末端膨大成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相连构成突触,突触小泡是突触小体内的结构。
C 项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淋巴因子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如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它们都是免疫活性物质,但是二者没有交集。
D 项中,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总和称种群,生活在某一地点的所有生物称群落,生物群落及其所生活
的环境称生态系统。
8.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
的大小;x 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y 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 在遭到干扰时,x、y 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 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 值和 x 值之间呈正相关
D. TS 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y 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y 越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 A
正确。X 可以表示恢复力稳定性,在遭到干扰时,x、y 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故 B 正确。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生态系统来说,y 代表的抵抗力稳定性和 x 代表的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但 y 值和 x 值成正相关,故 C 正确。TS 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故 D 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9.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 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因此其营养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强,A 错误; B、
草原生态系统缺水,因此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
点,B 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是不可循环流动的,C 错误;
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等的微生物,它们能将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
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在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D 正确.
故选:D.
【分析】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
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2 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
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
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
10.如图方框内表示某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如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
能量分析.请回答:
生物 A B
浮游植物 9000 8100
浮游动物 700 550
双翅目幼虫 150 120
摇蚊 1000 850
(注:A 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B 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
(1)图中方框内显示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2)一年内 B 的能量的去向途径除了有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外还有________.
(3)羽化的双翅目雄性昆虫在特定时期能分祕一种吸引异性的信息素,这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之一是
________.该系统中的消费者在池塘中体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出现这一现________.
【答案】 (1)3;17.3%
(2)未被利用和传递给分解者
(3)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解:(1)图中方框内显示该生态系统有 3 条食物链,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
→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太阳鱼→鲈鱼.能量从第
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 =17.3%.(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
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
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3)羽化的双翅目雄性昆虫在特定时期能分祕一种吸引异性的信息素,这说
明信息传递的作用之一是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该系统中的消费者在池塘中体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出现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
故答案为:(1)3;17.3%(2)未被利用和传递给分解者(3)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
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生态系统共有 6 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
→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
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人,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摇蚊幼虫
→太阳鱼→鲈鱼→人.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_2_2条件语2021-04-27 10:02:157页
-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_2_3循环语2021-04-22 20:46:217页
-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性2021-04-21 20:55:112页
- 英语初二上冀教版unit5同步试题2021-04-21 19:45:057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2-1-2同步2021-04-21 15:51:525页
- 2020高中历史第0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2021-04-21 01:44:417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2-1-1同步2021-04-20 18:19:184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4-2-2同步2021-04-20 15:54:215页
- 人教版初中数学7年级下册第6章 实2021-04-19 22:49:3211页
-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学2021-04-19 22:16: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