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00 KB
- 2021-04-27 发布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 6页,第Ⅱ卷7 至 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
一、选择题
1.某校长期在宣传栏宣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这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民大众
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 D、不同区域文化各有特色
3.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实际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会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可喜的变化。这体现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 ④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古人崇尚与治心的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段话启示我们( )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6.2017年9月27日,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本届世界儒学大会以“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为主题。儒学仁、义、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 )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我国著名翻译学家许钧在谈到中西翻译的逆差问题时说:“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文学界、翻译界,对外汉语言文化推广和传播机构的努力,也需要不断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从文化的角度看,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是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世界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 )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9.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 )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其原因是( )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龙泉青瓷以釉色、釉面开片和造型取胜的审美追求而闻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在继承青瓷传统静雅之美的基础上,借鉴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形式,开创了不同于南宋时期器形小巧的端庄大气之风,使龙泉青瓷备受市场青睐。这说明( )
①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③艺术创作应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十三五’规划是谁制定?党中央国务院/还有各级部委办/工人农民企业家/专家教授你我他/中国的‘十三五’/大伙儿来做主”“‘十三五’怎样制定?分散调研/集中讨论/再分散调研/再集中讨论”。这首“网络神曲”《“十三五”之歌》,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十三五”之歌》成为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十三五”之歌》的成功经验有( )
①借鉴和融合了民谣、卡通等多样的文化元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符合受众习惯、切合受众心理,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 ④能体现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皮影戏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 )
A.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15、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6、2018年2月,一档品鉴歌词文化内涵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热播。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节目热播( )
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说明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佐证了创新文化呈现形式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④说明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和发展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裘继戎是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出生于梨园世家,肩负传承责任。2017年,他毅然开始跨界,融合吟唱、世界音乐、流行舞、现代舞中的艺术元素,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完美结合。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通过跨界融合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扬弃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2018年1月,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民族歌剧《檀香刑》在南京上演。该剧既吸纳了山东琴书、高密茂腔的地方文化元素,又与西方歌剧艺术相结合,传递了爱国爱人民的民族大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有益探索,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该剧成功上演说明
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新,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文化作品可以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要将其和现代时尚与生活在今天的个体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利用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本国特色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开发与转化,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本国文化更好地传承。这表明( )
①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博采众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③体现时代精神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文艺创作的重要追求
④文化创新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0、《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 )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
.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 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 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重读抗战家书》中收录的抗战英烈家书,既有写给妻子儿女的,也有写给兄弟姐妹的,更有烈士赴死前的遗书;作者既有高级军官,也有普通士兵,全面真实地体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卫家园的历史图景。出版该书的目的在于( )
A.让人感受抗战英烈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B.让人体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和信心
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传承传统家书文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6.中国古代以1 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吴越文化、滇黔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 ④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读下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春秋到西汉)
公元1—400年(东汉到东晋)
公元401—1000 年(南北朝到北宋初年)
公元1001—1500年 (北宋到明中期)
比例
50%
62%
71%
58%
上表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 )
A.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B.具有整体性、实用性特点
C.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
30.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两岸人民共同植根于此,使两岸人民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
A.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B.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儒家思想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D.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Ⅱ卷(共40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
得分 阅卷人
3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
,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得分 阅卷人
32、材料 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实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依托丰厚文化资源,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提升文化创意的科技含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应该如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得分 阅卷人
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教育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下表为某中学2016年的教育活动方案(节选)。
活动类别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以古典文学篇目和国家常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华传统美德与礼仪等内容为重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围绕“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相关主题进行书法展示活动,书写中华经典诗文,坚持书以言志、文以载道
开展“寻访抗战英雄足迹”优秀学生红色夏令营活动,追寻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结合材料,分析该中学开展上述三项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34、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
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4分)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有哪些?(6分)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附加题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 中学生庙会练摊 创意萌鸡热销
所有收入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西部贫困地区某中学
本报讯 密蜂鸡、民族鸡、粉萌鸡、项链鸡---50余种、近2000只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鸡在鸡年庙会上格外受欢迎,卖到火热,而卖这些玩偶的庙会摊主是一群中学生,原来这是某学校学生的公益集市“搬”进了庙会。学生们在北京传统庙会上玩创意,做公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上面为某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对该新闻理解正确的有
①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体现了同学们对市场动态的把握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③同学们的成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首要作用
④同学们在奉献社会中锻炼了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在品种和总量上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我国创作的动画片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①文化产品的丰富充实了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 ②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设备、载体和传播工具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自然会带来文化产业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近年来,以电话短信网络诈骗为主的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升级翻新,被骗群众逐年增加,被骗金额连年攀升。2017年上半年,福州全市虚假信息诈骗案件立案4 916起,同比上升25.1%。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令人忧虑 ②市场经济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③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 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空虚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现在流行的一些“大众文艺”,单纯追求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难以满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同时受客观条件影响,许多人尚难以消解那些“高雅”和“贵族化”的作品。为此必须( )
A.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
B.坚决抵制各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C.让人民接受大众传媒,享受各种文化快餐
D.让人民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主观题 (1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6.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伴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立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位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这些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深圳是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答案
1-5 DABBC 6-10 DDBAC 11-15 ABBAA 16-20 CBCDA 21-25 ABBCB 26-30DDACD
31、【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进行更多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力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⑤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弘扬社会正气,从而引动中华民族素养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每条2分)
32、(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实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2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分)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2分)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2分)
33、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开展书法展示活动,有利于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追寻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条4分)(若从文化的影响、教育的作用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4、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 (2分)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团结、奋斗精神的人民,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奋斗、团结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分)(2)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附加题答案
ABCBA
答案:(1)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独特品位的社会主义特区文化。(3分)
(2)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举办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打造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芬村。(3分)
(3)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2分)
(4)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读书月、文博会、大芬村、民俗文化村……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