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MB
- 2021-04-26 发布
www.ks5u.com
遂川中学2019年高一课改班历史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可以看出这是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宗族血缘关系。故选A。B项是政治隶属关系;C项在秦朝时期开始确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项是选官制度。因此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
2.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A. 都是中央集权制
B. 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 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 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周的分封制并不是中央集权制,也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并不是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的,而是因为解决王国问题的需要才瓦解的,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确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
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①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②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③秦以后玉玺为皇帝独有
④皇权民,与民共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秦前和秦后使用“玉”的情况,这也就说明了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秦以后玉玺为皇帝独有。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而在中国古代皇权不可能与民共享,所以排除 ④,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详解】
请此输入详解!
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唐、明
D. 秦、元、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蜀郡”、“丞相”、“诸卿”和“皇帝”可推断该历史场景可能最早出现在秦朝。秦始皇创立“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丞相之下有诸卿,故①项的场景最早出现在秦朝。由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之下由具体的各部负责工作,描述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在唐朝,故②项的场景最早出现在唐朝。由内阁大臣拟写诏书,六部负责执行,明朝在中央设内阁,废中书省,权分六部,故③项的场景最早出现在明朝。故排除ABD,选C。
5.有人认为,宰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朝。这主要是因为
A. 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 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 内阁辅佐皇帝参与国家大事
D. 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大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唐朝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各省的长官为宰相,相互之间牵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
6.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中的审批自然是门下省和皇帝。因此③④。故选A。其他各项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看出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
【名师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本题可以使用肯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7.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举考试由中央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将选官任官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ABC项都是科举制的影响,但都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影响,排除。
8. 明太祖废丞相,主要是由于
A.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B. 丞相贪婪暴戾,扰乱朝纲
C. 设立中书省,丞相失去存在必要 D. 丞相平庸无能,形同虚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这也就强化了君主专制。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宰相
9.下列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权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汉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权,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其发展过程是确立于秦朝,巩固于汉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 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公民克里昂的妻子 B. 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
C. 雅典公民克里昂 D. 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限定于本城邦的公民,故C正确。
11.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 主权在民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 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中“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主权在民。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答案选A。
12.在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
A. 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C. 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D. 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可见是说明雅典民主的自相矛盾之处,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B正确。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是在梭伦时期而非苏格拉底时代,A
错误;;题干主要是关于雅典民主的弊端,阶级斗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错误。雅典政治是民主制而非专制,D错误。
13.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 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 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集体领导,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差额选举”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B符合题意。A不对,财产资格的限制不属于最深远的影响;C不对,陪审法庭的影响主要是在司法方面;D不对,发放政治津贴不是民主政治的最典型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促希腊精神文化的辉煌;为人类提供一种集 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形式。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4.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罗马帝国”、“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可知为了处理帝国时期的复杂问题,罗马法最终形成了万民法,故选D项;ABC项都是在共和国时期乃至更前的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15.如图所示两部法律文献的关系是
A. 后者是前者继承和发展
B. 后者中的某些原则和做法源于前者
C. 两者没有继承和发展关系
D. 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代表了罗马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罗马法中的部分原则和做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故B项符合题意;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法律,所以1689年权利法案不可能是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罗马法也不可能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组成部分,排除AD项;1689
年权利法案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不能说法没有继承和发展关系,排除C项。
16.古希腊、罗马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我国西周则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B. 地域决定政治
C. 维护统治的方式不同
D.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管是古希腊、罗马,还是中国的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所以答案选A。地域显然不决定政治,B错误,维护统治的方式不同不是材料体现实质问题,C错误。经济模式并不决定政治手段,D错误。
17.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所以选C。其它是错误的。
18.2016年7月1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权保守党领袖特雷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雷莎·梅当选首相的条件包括
①成为政党领袖
②该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③通过国王的任命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首相由议会选举获胜的政党领袖担任,所以特雷莎·梅当选首相的条件首先是成为政党领袖,其次该政党要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第一大党,最后通过国王任命,所以①②③都是她当选首相的条件,故选A项,排除BCD项。
19. 关于下图所示两个人物的表达正确的是:
A. 布莱尔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英国首相布莱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B. 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布莱尔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C. 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定
D. 伊丽莎白二世有权选择内阁成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英国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统而不治,A项错误。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根据英国法律布莱尔内阁可能下台,也还可以解散下院重新选举,B项错误。程序上是由女王负责任命大臣。但事实上女王不能任意选择大臣、官员,D项错误。女王能够合法地批准或否决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来就从来没有一个英国君主曾经否决过法案,C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0.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
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权力被架空
D.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议会权力逐渐取代王权,B正确。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是《民法典》,A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是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C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奠定英国君主立宪政体,D错误。
【点睛】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21.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后代不得再立丞相。
(3)清朝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1和图2中的制度分别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这两个制度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皇权高度集中。
(2)图3中没有了宰相,因此其变化就是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为了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当时的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直接处理政事,并规定后代不得重新设立丞相。
(3)图4中所示的机构是清代的军机处,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下皇权是不断加强的,相权则是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2.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二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片段一: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该文件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片段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4)以上材料出自哪年哪一文件?该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5)以英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十二铜表法》平民不断反对贵族的斗争
(2)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3)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4)1689年的《权利法案》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扩大议会的权利
(5)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片段一出自《十二铜表法》,背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2)《十二铜表法》出台的意义主要在于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3)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罗马法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法律,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等。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片段二出自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该文件颁布的目的主要是限制国王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5)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