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00 KB
- 2021-04-26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
B.NH3易液化,液氨常用做制冷剂
C.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SO2
D.正常雨水因溶有CO2,其pH约为5.6,而酸雨的pH小于5.6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w.
A.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C60和CO2均是碳元素的化合物
C.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O3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3.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
4.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 )
A.SO2和O2 B.NO和O2
C.H2S和SO2 D.NH3和HCl
5.含有下列离子的水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被氧化的是( )
A.OH- B.Fe2+
C.SO32- D.S2-
6.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其单质都能跟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7.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
A.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8.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是( )
A.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 NO与O2反应生成NO2
D. 由NH3制碳铵或硫铵
9.下列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2NaCl+H2SO4(浓)Na2SO4+2HCl↑
B.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S+2H2SO4(浓) 3SO2↑+2H2O
D.Fe2O3+3H2SO4(浓) ===Fe2(SO4)3+3H2O
10.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NaHCO3比Na2CO3热稳定性强
C.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D.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OH-H2O+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Cu2++2NO↑+H2O
12.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A.Cu + HNO3(浓)→ Cu(NO3)2 B.Cu + HNO3(稀)→ Cu(NO3)2
C.Cu CuO Cu(NO3)2 D.Cu + AgNO3 →Cu(NO3)2
13.下列反应中,S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2SO2+O22SO3 B.2H2S+SO2=3S↓+2H2O
C.SO2+Cl2+2H2O=H2SO4+2HCl D.Ca(OH)2+SO2=CaSO3↓+H2O
1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
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
Ⅰ对,Ⅱ对;
有
B
Cu能与浓HNO3反应
由于Cu具有还原性,浓HNO3具有氧化性,在任何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
Ⅰ对,Ⅱ错;
无
C
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有少量SO3生成
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SO3
Ⅰ对,Ⅱ对;
无
D
硝酸铵和碱石灰共热用于实验室制备NH3
铵盐与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Ⅰ对,Ⅱ对;
有
15.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将氢气在某气体中点燃,若产生苍白色火焰,则该气体为氯气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中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16.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减少;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
A.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有H2、CO中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至少含有H2 、CO2中一种。
C.一定含有CO2 、CO,至少含有H2、H2O 中一种。
D.一定含有CO、 H2,至少含有 H2O、CO2中一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7.(16分)某同学记录了有关硝酸的事实,你知道这些事实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
用“氧化性”、 “酸性” 、“不稳定性”、 “挥发性”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久置的硝酸显黄:性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2)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 : 性质
(3)铜片放入在稀硝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性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4)碳单质放入热的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性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5)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性质
18.(12分)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2)写出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3)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4)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5)当D中产生 (用字母填写)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紫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紫色不变
B.脱脂棉上紫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紫色褪去
则装置D的作用为 。
19.(16分)氮及其化合物是我们熟悉的典型非金属元素,研究它们的性质对于生产、生活、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以下问题:
I.(1)图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为了得到干燥的 NH3,可用 做干燥剂。若有5.35g氯化铵参加反应,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II.铵盐受热易分解,如图2所示
(1)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出现的现象为 .
(3)烧杯C中发生反应可得到酸X,如图3:足量X的浓溶液与Cu反应,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
20.(8分)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的实验现象为
(2)待反应停止,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是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若将25.6 g铜跟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产生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中NO和 N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高一月考化学答案
1-5 CCCAA 6-10 CDABA 11-16 BCDAAD
4HNO3 4NO2↑+ O2↑+2H2O
光或热
17.(1)不稳定性
(2)氧化性
(3)氧化性 、酸性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4)氧化性 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5)挥发性
18.(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C+2H2SO4(浓)CO2↑+2SO2↑+2H2O
(3)③①②
(4)品红溶液褪色
(5)A 除去SO2并检验SO2已被除净
19.D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碱石灰 2.24 4NH3+5O24NO+6H2O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Cu+4H++2NO3-=Cu2++2NO2↑+2H2O NO
20.(1)溶液变为蓝绿色(或绿色或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 3Cu+8H++NO3-= 3Cu2++2NO↑+4H2O
(3)1.3 mol 0.15 mol和0.3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