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1-04-26 发布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华侨中学三亚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陈静 审题人:孙敬云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好,试卷讲评时使用。)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在黄陵祭拜始祖轩辕黄帝,凝聚民族血脉,传承家国情怀。祭拜始祖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统一六国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了万里长城
3.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4.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设立内阁 B.设行省 C.设立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度
5.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民主制度,被警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雅典 D.古代罗马
6.1689年颁布的文献,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该文献是( )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7.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保卫祖国海疆。近代自海上而来的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破坏中国主权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图所示的抗日战争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淞沪会战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诗句中所指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1949年4月21日开始的这场战役是( )
A.北伐战争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1.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党和政府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如下图)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
A.多边外交 B.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
12.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 )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中美建交是在( )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14.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民族纠纷严重 C.恐怖主义猖獗 D.地区冲突加剧
15.“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16.汉高祖时“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明太祖时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绢布。由此判断,这一脉相承的政策应该是( )
A.工商并举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体恤民生政策 D.限制服饰政策
17.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一分水岭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十月革命
18.某班举办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展览,下列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
①珍妮纺纱机 ②蒸汽机 ③火车 ④内燃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0.图3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
运动的推进
21.《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一书中记载:“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
22.“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C.单一的公有制 D.发展信息技术
23.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外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对内实行以余粮收集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1918年苏俄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全盘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4.目前唯一拥有统一货币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5.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
26.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
A.多样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工业化
第II卷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1分) 及特点(3分)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1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分)。
(3) 材料三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什么?(1分) 这种变化有何重要意义?(4分)
28.(8分)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
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结束。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华社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分) 和重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3分)
三亚华侨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C
C
B
A
C
A
C
C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A
B
C
A
A
B
C
B
A[]
A
A
C
27.(1)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分)
特点:①耕织结合(男耕女织);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精耕细作④自给自足。(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2)状况:销售量逐年上升。 (1分)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一战”的影响;③反帝爱国热潮的推动;④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⑤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作用: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农业的发展;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 (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8.
(1)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1分)
重要意义: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 树立理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答2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