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0 KB
- 2021-04-26 发布
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化(理)试题
命题人:杨旺 审题人:张道年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 :12 O:16 Ca:40 Al:27 Li:7 I:127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B.c(H+)>1.0×10-7mol·L-1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C.分别将氯化铝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减缓反应速率
2.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准确的是
A.在CH3COONa 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B.在Mg(OH)2白色悬浊液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悬浊液变红褐:
3Mg(OH)2 + 2Fe3+ = 2Fe(OH)3 + 3Mg2+
C.在NaHSO3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NaHSO3 = Na+ + H+ + SO32-
D.在草酸溶液中滴入几滴稀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溶液无色:
2MnO4- + 5H2C2O4 + 6H + = 2Mn2+ + 10CO2↑ + 8H2O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 NaHCO3溶液:K+、Fe3+、Cl-、NO3-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H4+、Cu2+、ClO- 、Na+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 、Na+ 、SO32- 、NO3-
D.常温下在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 、K+、SO42-、CO32-
4.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c(NH4+)>c(Cl-)> c(OH-)>c(H+)
B.0.1mol·L-1 Na2CO3溶液:2c(Na+)=c(HCO3-)+c(CO32-)+c(H2CO3)
C.相同温度下,0.6 mol/L氨水溶液与0.3 mol/L氨水溶液中c(OH-)之比是2∶1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中,c(NH4+)的大小关系: ①>②>③
5. 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为强酸
B、 该混合液pH=7
C、 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 该混合溶液中:c(A-)+ c(Y)=c(N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石墨棒做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负极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
B.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C.铅蓄电池充电时,PbSO4在负极生成
D.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这种变化属于原电池反应
7.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电解液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C.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用铝时多
D.当导线中有3.612×1024个电子通过时,电池负极质量减少27 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8.(19分)
⑴.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
SO
NO
Cl-
浓度/ mol·L-1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试样的pH=________。
⑵.在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少量KCl固体,能使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不”)
⑶.泡沫灭火器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⑷.常温下,一定体积PH=2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混合,该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关系式是
⑸.已知25 ℃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Ka(CH3COOH)=1.8×10-5,Ka(HSCN)=0.13。
将20 mL 0.10 mol/L CH3COOH溶液和20 mL 0.10 mol/L的HSCN溶液分别与0.10 mol/L的NaHCO3溶液反应,实验测得产生CO2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c(SCN-)__________c(CH3COO-)(填“>”、“=”或“<”)。
⑹.依据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 设计原电池,在方框中画出能形成稳定电流的半电池形式的装置图(即有盐桥的原电池),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9.(19分)
I.(1)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可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
已知:Fe3+、Cu2+、Fe2+以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7,9.6;
难溶电解质
Cu(OH)2
Fe(OH)2
Fe(OH)3
溶解度/g
1.7×10-6
1.5×10-4
3.0×10-9
下列与此方法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II.(2)已知:①Fe(OH)3(aq)Fe3+(aq)+3OH- (aq) ; ΔH= a kJ•mol-1
②H2O(l) H+(aq)+OH-(aq) ;ΔH= b kJ•mol-1
请写出Fe3+发生水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 柠檬酸(用H3R表示)可用作酸洗剂,除去水垢中的氧化铁。溶液中H3R、H2R-、HR2--、R3-的微粒数百分含量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调节柠檬酸溶液的pH=4时,溶液中上述4种微粒含量最多的是 (填微粒符号)。
(4)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用KMnO4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绿矾产品中Fe2+的含量。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MnO4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III.(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10.(20分)
和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2,该溶液显________色。
(2)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B.2v(Cr2O72-)= v(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D.溶液的PH不变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4)升高温度,溶液中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利用Ag+与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 mol·L−1,此时溶液中c()等于 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装 订 线
考号: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化(理)试题答卷
座位号:
8.(19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9.(19分)
I.⑴
II.⑵ ⑶
⑷
III.⑸
10. (20分)
⑴ ⑵
⑶
⑷
⑸
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化(理)答案
1-7 A C D A D B D
8、(19分)⑴4(3分) ⑵不(3分)
⑶Al3+ + HCO3- == Al(OH)3↓+CO2↑(3分)
⑷ c(Na+) + c(H+) = c(HR-) +2c(R2-) + c(OH-) (3分) ⑸ > (3分)
⑹(4分)
9.(19分)
(1)ACDE(4分)
(2)Fe3+(aq) +3H2O(l) Fe(OH)3(aq) +3H+(aq) △H=(3b-a)kJ·mol-1 (3分)
(3)H2R- (3分)
(4)偏大(3分)
滴加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3分)
(5)Fe+2OH--2e-===Fe(OH)2 (3分)
10 .(20分)(1)橙(2分) (2)CD ;(3分)
(3)增大(3分); 1.0×10−14(3分); (4)小于 (3分);
(5).2.0×10−5 (3分) 5.0×10−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