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4-26 发布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化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相对原子质量:Cu:64 Zn:65 C:12 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54 分)
1.下列事实、事件、事故中与甲烷有无关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石油经过催化裂化及裂解后的产物
C.“西气东输”中气体 D.煤矿中的瓦斯爆炸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B.有机化合物都不能溶于水
C.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 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中和 pH 值相等、体积相等的盐酸和醋酸,盐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钠少
C.将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 OH-浓度均减小到原来的 1/2
D.常温下,pH 为 12 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4.下列烷烃中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5.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6.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 K+移向 ZnSO4 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 极附近溶液的 OH-浓度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 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 Zn 流向 Fe,装置中有 Fe2+生成
7.我国某大城市今年夏季多次降下酸雨。据环保部门测定,该城市整个夏季酸雨的 pH
平均
为 3.2。在这种环境中的铁制品极易被腐蚀。对此条件下铁的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腐蚀过程有化学腐蚀也有电化学腐蚀
B.在化学腐蚀过程中有氢气产生
C.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正极反应为 2H2O+O2+4e-===4OH-
D.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为 Fe-2e-===Fe2+
8.取浓度相同的 NaOH 和 HCl 溶液,以 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 pH 等于 12,
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 mol·L-1 B.0.017 mol·L-1 C.0.05 mol·L-1 D.0.50 mol·L-1
9.在约 100 ℃的温度下,NaCl 稀溶液中[H+]为 1.0×10-6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 NaCl 溶液显酸性 ②该 NaCl 溶液显中性 ③该 NaCl 溶液中 KW=1×10-14mol2·L-2
④该 NaCl 溶液中 KW=1×10-12mol2·L-2 ⑤该 NaCl 溶液 pH=7
A. 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⑤
10.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 HCO -
3 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Cl-、Na+、SO2-
4
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O-
3 、Cl-、Fe2+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c(OH-)=10-20 的溶液中:Na+、ClO-、S2-、NH+
4
D.pH=7 的溶液:Fe3+、Mg2+、SO2-
4 、Cl-
11.在 50 ℃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4 的醋酸中:c(H+)=4.0 mol·L-1
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
3 )
C.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
D.pH=12 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 mol·L-1
12.下列能发生的反应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与 Ba(OH)2 溶液混合:Ba2++OH-+H++SO2-
4 ===H2O+BaSO4↓
B.足量的氯气通入 FeBr2 溶液中:2Fe2++4Br-+3Cl2===2Fe3++2Br2+6Cl-
C.碳酸钙和盐酸混合:CO2-
3 +2H+===CO2↑+H2O
D.MgCl2 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Mg2++CO2+H2O===MgCO3↓+2H+
13.在 298 K、100 kPa 时,已知:2H2O(g)===O2(g)+2H2(g) ΔH1
Cl2(g)+H2 (g)===2HCl(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 与ΔH1 和ΔH2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2ΔH2
14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 极是铜锌合金,B 极是纯铜,电解质溶液中含有足量
的铜离子,通电一段时间后,若 A 极恰好全部溶解,此时 B 极质量增加 7.68 g,溶液质量
增加 0.03 g,则 A 合金中 Cu、Z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4∶1 B.3∶1 C.2∶1 D.1∶1
15.下列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aq)离子总数小于 NaClO(aq)中离子总数
B.25 ℃时,pH=3 的硫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 pH=11 的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
C.0.1 mol·L-1(NH4)2CO3 溶液中的 c(NH+
4 )大于 0.1 mol·L-1 的 NH4Cl 溶液中的 c(NH+
4 )的 2
倍
D.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溶液中 c(Na+)大于 c(Cl-)
16.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 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②实验后的溶液中再滴加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
淀 ④取③实验后的上层清液继续滴加 Ba(NO3)2 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 AgNO3 溶液,产
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判断,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 SO2-
3 C.不能确定 Cl-是否存在
B.一定有 HCO-
3 D.不能确定 CO 2-
3 是否存在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是
A.2─二甲基戊烷 B.2─乙基戊烷
C.3,4─二甲基庚烷 D.3─甲基己烷
18.在铁片上镀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铁片接在电池的正极上 ②将锌片接在电池的正极上 ③在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
Zn2++2e-→Zn ④在锌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 - 4e- →O2↑+2H2O ⑤需用 FeSO4 溶液
⑥需用 ZnSO4 溶液
A. ②③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二、非选择题:(共计 46 分)
19.(6 分)常温下将 0.01 mol CH3COONa 和 0.004 mol 盐酸溶于水,配成 0.5 L 混合溶液。
(1)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微粒。
(2) 溶 液 中 有 两 种 微 粒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和 一 定 等 于 0.01 mol , 它 们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 n(CH3COO-)+n(OH-)-n(H+)=________ mol。
20.(10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中和滴定实验验证某品牌陈醋的酸度。
(1)查阅资料:
①食醋组成极为复杂,除水以外的主要成分是醋酸 CH3COOH,此外还有其他各种有机物
和一些无机物等微量成分,醋酸的含量远远多于其他成分的含量。另外其中含一些色素成
分,使食醋呈棕色(白醋除外)。
②0.1 mol·L-1 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的 pH 约为________。
A.5.6 B.7.0 C.8.8 D.13.0
③包装显示该陈醋的酸度约是 3.6 g/100 mL。
(2)由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
①测量时可以忽略老陈醋其他成分特别是有机酸所带来的影响。
②根据陈醋的特点,只能选用________来指示滴定终点。
A.甲基橙 B.酚酞 C.石蕊
③为使滴定时溶液中的醋酸浓度接近 0.1 mol·L-1,应将 10 mL 样品醋稀释至________。
A.36 mL B.60 mL C.360 mL D.600 mL
(3)配制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由于 NaOH 在称量过程中极易吸水,配好的溶液浓度往往比预期偏小。故实验小组先用
0.101 0 mol·L-1 的 KHP 标准溶液准确测定 NaOH 溶液的浓度(KHP 与 NaOH 按物质的量比
1∶1 完全反应)。向锥形瓶中盛入 20.00 mL NaOH 溶液时,应用________量取。
A.20 mL 的量筒 B.100 mL 的容量瓶 C.碱式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
(4)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测定醋酸的浓度,并换算为酸度。
计算得出该陈醋样品的酸度为________ g/100 mL。(计算结果保留 4 位有效数字)
21.(10 分)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表所示:
几种难溶电解质的 Ksp(25℃)
沉淀溶解平衡 Ksp
AgBr(s) Ag+(aq)+Br-(aq) 5,0×10-13mol2·L-2
AgI(s) Ag+(aq)+I-(aq) 8.3×10-17mol2·L-2
FeS(s) Fe2+(aq)+S2-(aq) 6.3×10-18mol2·L-2
ZnS(s) Zn2+(aq)+S2-(aq) 1.6×10-24mol2·L-2
CuS(s) Cu2+(aq)+S2-(aq) 1.3×10-36mol2·L-2
(1)AgBr、AgI、FeS、ZnS、CuS 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向饱和的 AgI 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银,则[I-]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改加 AgBr 固体,则[Ag+]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 25℃时,向 100mL 浓度均为 0.1 mol·L-1 FeCl2、ZnCl2、CuCl2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
V(NaOH) V(KHP)平均
20.00 mL 18.00 mL
V(稀释后的醋) V(NaOH)平均
18.00 mL 20.00 mL
入 Na2S 溶液,生成的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用沉淀物的化学式表
示)。
(4)在 25℃时,把 ZnS 加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ZnS(s) Zn2+(aq)+S2-(aq),
下列措施可使 ZnS 减少的是( )
A.加入少量 CuS 固体 B.加入少量 FeS 固体 C.加入少量 FeCl2 固体 D.加入少量 CuCl2
固体
22.(10 分)已知 H2O2、KMnO4、NaClO、K2Cr2O7 均具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 Cu2+、Fe2
+、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 pH 分别为 6.4、9.6、3.7。现有含 FeCl2 杂质的氯化铜晶
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 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所示步骤进行
提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 X 是________(填序号)。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2)物质 Y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氧化剂 X 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氧化剂 X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 CuCl2·2H2O 晶体?____________。
23.(10 分)(1)原电池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填字母),
A.C(s)+H2O(g)===CO(g)+H2(g) Δ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l) ΔH>0
C.CaC2(s)+2H2O(l)===Ca(OH)2(s)+C2H2(g) ΔH<0
D.CH4(g)+2O2(g)===CO2(g)+2H2O(l) ΔH<0
(2) 以 KOH 溶 液 为 电 解 质 溶 液 , 依 据 (1) 所 选 反 应 设 计 原 电 池 , 其 负 极 反 应
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图中电解池相连,
其中 a 为电解液,X 和 Y 为两块电极板,则:
①若 X 和 Y 均为惰性电极,a 为饱和 NaCl 溶液,则电解时检验 Y 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 X 和 Y 分别为石墨和铁,a 仍为饱和的 NaCl 溶液,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
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 X 和 Y 均为惰性电极,a 为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
加入 0.1 mol CuO,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 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化 学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B D D B C C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C B D B D C B A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6 分)
19. (1)7 (2)CH3COOH和CH3COO- (3)0.006
20. (1)C (2)B B (3)C (4)3.636
21.(1)AgBr>AgI>FeS>ZnS>CuS (2)减小 增大
(3) CuS、ZnS、FeS (4) C D
22. (1)C (2)CuO[或Cu(OH)2 或CuCO3 或Cu2(OH)2CO3]
(3)Fe3++3H2O Fe(OH)3+3H+,CuO+2H+===Cu2++H2O
[或Cu(OH)2+2H+===Cu2++2H2O等]
(4)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5)因为CuCl2 溶液直接蒸发会因铜离子水解而得不到CuCl2·2H2O
晶体
23. (1)D (2)CH4+10OH--8e-===CO
2-
3 +7H2O
(3)①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上方,若试纸变蓝,说明有
氯气生成
②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③0.2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