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0 KB
- 2021-02-26 发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 不稳定,实验室可用 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D.NH3 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解析:NH3 与 HCl 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因 NH3 易溶于水,实验室制 NH3
用 NH4Cl 固体和熟石灰加热,C 项错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
D 项错误。
答案:A
2.[双选题]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晶体
B.都易溶于水
C.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 价
解析: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有些铵盐
也能与酸反应,如 NH4HCO3,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3 价。如 NH4NO3 中的
NO -
3 中的氮元素是+5 价。
答案:CD
3.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
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 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 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 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 溶液)/白色喷泉
解析:气体与液体易发生反应或易溶即可形成喷泉。
CO2→NaHCO3 溶液,不反应,难溶,无喷泉;
NH3→H2O(酚酞),易溶,显红色,形成喷泉;
H2S→CuSO4 溶液,反应,黑色沉淀,形成喷泉;
HCl→AgNO3 溶液,反应,白色沉淀,形成喷泉。
答案:A
4.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
A.N2 和 H2 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加热 NH4Cl 制取氨气
C.将浓氨水向碱石灰固体中滴加
D.将 NH4Cl 溶液和 NaOH 溶液混合
解析:A 适合工业制取氨气,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加热 NH4Cl 分解生成 NH3 和
HCl,遇冷又化合为 NH4Cl,B 不合适;NH3 极易溶于水,D 不合适;只有 C 选项因浓氨
水易挥发,滴到碱石灰固体中放热,可用于快速制取氨气,故正确答案为 C。
答案:C
5.能鉴别 Na2SO4、NH4NO3、KCl、(NH4)2SO4 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BaCl2 溶液 B.Ba(NO3)2 溶液
C.Ba(OH)2 溶液 D.AgNO3 溶液
解析:Ba(OH)2 溶液和 Na2SO4 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Ba(OH)2 溶液和 NH4NO3 溶
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OH)2 溶液和 KCl 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Ba(OH)2 溶
液和(NH4)2SO4 溶液混合既有白色沉淀生成,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6.(9 分)已知 A、B、C、D 为气体,E、F 为固体,G 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如图所示:
(1)D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E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2)A 和 B 反应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和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
解析: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由题目提示知 A、B、C、D 为气体,E、F
为固体,由 D+C―→E 可知 E 为铵盐,再由 E+F―→D 知 D 为氨气,且 F 为碱,又知“G
为氯化钙”推出 F 为 Ca(OH)2,C 为 HCl 气体。
答案:(1)NH3 NH4Cl (2)H2+Cl2=====
点燃
2HCl
(3)HCl+NH3===NH4Cl 产生大量白烟
7.(10 分)已知氨可以与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 N2 和金属铜,用如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D 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检验
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中信息知 A 装置为制取 NH3 的装置,故 A 中加入的物质是 NH4Cl 和
Ca(OH)2 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B 装置的作用是干燥 NH3,所用药品为碱石灰(或 CaO)。
(3)装置 C 中发生反应为 2NH3+3CuO=====
△
N2+3Cu+3H2O,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
体粉末逐渐变红且右管口有水珠出现。
(4)D 中冰水的作用是冷却,得到无色溶液氨水。若检验 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若变蓝则说明有 NH3 存在;也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
说明有 NH3 存在。若检验 H2O 的存在,则用无水 CuSO4,若变蓝则说明有水存在。
答案:(1)固体 NH4Cl 和 Ca(OH)2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碱石灰(或 CaO) 除去 NH3 流中的水蒸气
(3)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2NH3+3CuO=====
△
N2+3Cu+3H2O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 NH3 存在;也可以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 NH3 存在;用无水 CuSO4,
若变蓝则说明有水存在。
8.(11 分)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 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 3 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u 与稀盐酸
B.NaHCO3 溶液与 NaOH 溶液
C.CaCO3 与稀 H2SO4
D.NH4HCO3 与稀盐酸
(3)在图 3 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把锥形瓶放入水槽中,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
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 1、2 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 3 是________下
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
图________原理相似。
解析:(1)图 1 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 2 则需先打开止水
夹,用热毛巾捂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
(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 NH4HCO3 和
盐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
(3)浓 H2SO4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瓶内酒精汽化也会发生喷泉。
(4)图 1、2 导致上部压强减小,图 3 导致下部压强增大,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均与图 3
原理相似。
答案:(1)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NH3 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
烧杯内水喷入圆底烧瓶
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2)D (3)A (4)减小 增大 3
相关文档
-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2021-02-27 09:11:427页
- 高考II卷化学试题及答案2021-02-27 09:11:409页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2021-02-27 09:11:3923页
- 【化学】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2021-02-27 09:11:3716页
- 2019届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课件(432021-02-27 09:11:3043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2021-02-27 09:11:2914页
- 化学卷·2019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21-02-27 09:11:286页
- 2021年湖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2021-02-27 09:11:288页
- 苏教版备战高考化学复习必修讲义铝2021-02-27 09:11:284页
- 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2021-02-27 09:11:26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