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50 KB
- 2021-04-25 发布
定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科
考试试题(文)
一、选择题
1. 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
A. 1个精细胞 B. 2个精细胞
C. 3个精细胞 D. 4个精细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故选D。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2. 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
A. 外祖母 B. 外祖父 C. 祖母 D. 祖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母亲的X染色体可以来自外祖父,也可以来自外祖母,父亲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祖父,不可能来自祖母.
故选:C.
3.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
A. 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 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 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 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染色体和染色质概念的考查,回忆染色体与染色质的组成和转化关系,然后进行解答.
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都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不分裂的细胞或分裂间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因此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故选:B.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4. 下列生物中,能够在其中观察到染色体的是( )
A. 蓝藻 B. 噬菌体 C. 大肠杆菌 D. 酵母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蓝藻和大肠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染色体,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染色体,这三种生物不能观察到染色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因此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所以A、B、C项不正确。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分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 继禽流感后,猪流感再次威胁人类的安全,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已检测发现猪流感病毒含尿嘧啶(U),则其遗传物质是:( )
A. DNA B. RNA C. 核苷酸 D. 氨基酸
【答案】B
【解析】猪流感病毒含有一种核酸,核酸含有尿嘧啶 (U),则其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定位】核酸的作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只有RNA含有尿嘧啶,DNA含有胸腺嘧啶.
6.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A. 染色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内质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2、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
解:A、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正确;
B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只有少量DNA,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不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BC错误;
D、内质网中不含遗传物质,因此内质网不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错误.
故选:A.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7.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牛的遗传物质是DNA
B. 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 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明确核酸的种类和功能,知道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种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牛是高等动物,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除RNA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由于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真核生物(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中)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8.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下碱基间不能配对的是( )
A. A与T B. A与U
C. G与C D. G与T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A、D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A和T配对,A正确;
B、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中,A与U配对,B正确;
C、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中,C和G配对,C正确;
D、G只能与C配对,T只能与A配对,D错误.
故选:D.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9. 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下列那些过程中( )
A. 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复制和转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的两条链解旋分开,然后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子链,转录时DNA两条链解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而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故DNA分子的解旋发生于复制和转录过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的能力。
10. 在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A正确;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两个磷酸之间不能直接相连,B错误;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C正确;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D正确。
11. 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 ( )
A. 细胞核 细胞质 核糖体
B. 细胞核 细胞核 核糖体
C. 细胞质 核糖体 细胞核
D. 细胞质 细胞核 核糖体
【答案】B
【解析】DNA的复制、转录发生的场所都只能是DNA分布场所,即主要是细胞核;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所以选B。
【考点定位】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的场所
真核细胞: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原核细胞:拟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
DNA复制的
条件
模板
亲代DNA的两条链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DNA复制的特点
①半保留复制;②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的意义
①遗传信息的传递,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和延续
②由于复制差错而出现基因突变,从而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12.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 )
A. ab B. Ab
C. Bb D. A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判断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能产生的配子类型。
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因此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AB、Ab、aB、ab共四种配子,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Bb的配子,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3. 下列肯定不是密码子的碱基排列顺序的是( )
A. AAA B. GTA C. UUU D. GGC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密码子的概念及组成,要求考生理解密码子的概念,明确密码子中只能含有A、G、C、U四种碱基。
mRNA上相邻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称为一个密码子,mRNA中的碱基组成有A、G、C、U四种,因此密码子的碱基组成中不可能出现碱基T,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正确界定遗传信息、密码子(遗传密码)、反密码子的方法:
14. 遗传咨询可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 男方患有甲型肝炎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类型,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人类的遗传病类型,理解遗传咨询是有效防遗传病发生的手段,明确甲型肝炎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根据题意,遗传咨询可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题给的选项中,智力障碍、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均属于遗传病,因此都需要进行遗传咨询,而甲型肝炎不是遗传病,因此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5. 下列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 红绿色盲
B. 21三体综合征
C. 白化病
D. 艾滋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主要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等。其中,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 细胞,属于传染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类常见疾病判断的能力。
16. 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最可能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8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AaaaBBbb的细胞中,任何一种基因各有4个,则该生物所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 脱氧核糖核酸 B. 核酸 C. 氨基酸 D. 核糖核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合物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识记能力。
18. 下图为某高等雌性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A. 卵原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 D. 卵细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已经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着丝点还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布散乱,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细胞名称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的判断。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分裂图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9. 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异 C. 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变异 D. 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多倍体育种原理,A错误;“抗虫棉”的获得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B错误;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C错误;“太空椒”的获得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20.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能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正确的评价,明确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②正确;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21.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 促使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 促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要求考生理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
细胞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因此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以诱导形成多倍体,故B正确,ACD错误。
22. 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 RRDdFF与rrDdff B. RrDDff与RrddFF
C. rrddFF和RRddff D. RrDdFf和rrddff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型的有关内容。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 (locus) 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即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本题C符合。故本题选C。
23.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D
考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2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 染色体复制
C.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A正确;B. 染色体复制不改变染色体数目,B错误;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会使染色体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D.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不会改变染色体数目,D错误。
考点: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25.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T基因和t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70%、30% B. 49%、42% C. 49%、9% D. 42%、58%
【答案】A
【解析】T%=TT+Tt/2=49%+42%/2=70%;
t%="1-" T%=1-70%=30%;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此细胞处于___分裂____期,此时有四分体______个,有染色体___条,染色单体___条,DNA分子____个。
(2)和1号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号染色体。
(3)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对,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 __________
【答案】 (1). 减Ⅰ (2). 前 (3). 2 (4). 4 (5). 8 (6). 8 (7). 2 (8). 3和4 (9). 0 (10). 1和3,2和4或1和4,2和3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含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1和2,3和4属于同源染色体,1与3,4属于非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形成的是次级性母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子细胞中染色体的组合是1与3,2与4或者1与4,2与3。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正确分析图形所给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力,进行综合运用。
27. 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性果蝇,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
(3)W是红眼基因、w是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个体若与另一只白眼果蝇交配后,后代中雌性白眼果蝇占总数的_______.
【答案】 (1). 雌 (2). XX (3). 4 (4). 2 (5). 1/4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果蝇的性别决定、染色体组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分析图形可知,该细胞内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X,说明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其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该图表示的是雌性果蝇。
(2)图示细胞中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有2个染色体组。
(3)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示个体的基因型为XWXw,若该个体与另一只白眼果蝇(XwY)交配,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WXw:XwXw:XWY:XwY =1:1:1:1,因此后代中雌性白眼果蝇(XwXw)占总数的1/4。
28. 下图中,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的结构如 A、B,侵染作物叶片的症状如C、D。回答:
(1)E是由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RNA重组的病毒。用E去侵染叶片F时,在叶片F上所患病的症状与___________相同
(2)F上的病毒,蛋白质外壳是以___________为模板,以___________为场所合成的。所需的氨基酸、酶和ATP均来自___________。
本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HRV的RNA (3). 核糖体 (4). 叶片F 的细胞 (5). RNA是遗传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及分析,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过程,判断出F叶片经E病毒侵染后的症状,并与A病毒侵染C叶片和B病毒侵染D叶片的症状进行比较,得出E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1)分析图形可知,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均是RNA病毒,成分都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而E是由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RNA重组的病毒;用E去侵染叶片F时,进入F细胞中的成分只有E病毒的RNA,和用B去侵染D叶片时进入D细胞中的RNA相同,因此在叶片F上所患病的症状与D相同。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上产生的子代病毒是B病毒,其蛋白质外壳是以HRV的RNA为模板,以核糖体为场所合成的;所需的氨基酸、酶和ATP均来自叶片F 的细胞。
(3)由于E是由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RNA重组的病毒,E病毒侵染F叶片后产生的症状与D叶片相同,说明E病毒增殖形成的子代病毒是B病毒而不是A病毒,从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29. 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磷酸、脱氧核糖、[ ]________。
(2)“4”的称为_______________。
(3)复制该DNA分子片断需要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本图中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
【答案】 (1). 3含氮碱基 (2).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 3 (4). 脱氧核苷酸(碱基对)序列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碱基,1、2和3共同构成的4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NA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形成的,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组成,所以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该DNA片段含有3个胞嘧啶,因此复制该DNA时也需要3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图中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结构。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容易题。
30.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不同岛屿上发现了13种地雀,其大小形态、食性、栖息环境各不相同,并且它们之间互不交配。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是由来自南美大陆的同一物种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雀迁来后,分布于不同岛屿,不同的种群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使得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2)由于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所差异,使得这些种群的_________ 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
(3)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隔离会导致________隔离,______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
【答案】 (1). 自然选择 (2). 基因库 (3). 地理 (4). 生殖 (5). 生殖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过程。
........................
(2)由于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所差异,使得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3)上述事实说明,不同岛屿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