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8.50 KB
- 2021-04-25 发布
第 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课标提示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
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
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北平 ②政治协商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1954年 9月 ⑤人
民民主 ⑥社会主义 ⑦民族团结 ⑧中央 ⑨刘少奇 ⑩十一届三中全会
⑪1982 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考点二 ①《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 ③资本主义制度 ④1997 ⑤香港问
题 ⑥1999 ⑦一个中国原则 ⑧2008
[巧学妙用]
图解历史——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外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
图解历史——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巧思妙记——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图示解史——民主政治建设新发展
名师指津——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但基层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不能等同。在农村,村民自治
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
构图解史——“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易错辨析——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
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
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深化理解——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别
考法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考题 1】 (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
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
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答案 B
『方法突破』 根据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制定宪法,确立人民
代表大会等国家相关民主政治制度。材料信息“不要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机关”
强调建立新的国家权力机关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主要讨论新中
国建立事宜,故 A项错误。
『史论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大特点
(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
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考法 2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现状
【考题 2】 (2016·湖北武汉模拟)近年来,台湾的一些人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
“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
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
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据此可见,上述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 )
A.严重违背了“九二共识”
B.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
C.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
答案 A
『方法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国际法关于“民族自决”的适用范围,
即适用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而台湾问题属于
内战遗留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因此“统独公投”缺乏国际法理依据,属于违
背“九二共识”的严重分裂国家行为。
『史论链接』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九二共识”
(1)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
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 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
(2)“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
搁置争议”。
考法 3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史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
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
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
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史料二 ……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
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
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
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
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
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
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读史用史』
(1)史料一反映了美国学者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评论。根据史料一,指出新中国
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提示 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史料二论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根据史料二,
概括这一原因,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提示 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
策治国”。
策略:“依法治国”。
『方法突破』 史料一的设问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成就是新中国初期建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根据史料二中的省
略号进行分层,逐层概括其原因,第一层论述的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问题,
第二层论述的是国体民主与政体民主的建设问题。策略即史料中所提到的“依法
治国”。
『史论链接』 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
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
(2)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
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
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
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考法 4 “一个中国”下的台湾问题
史料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 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 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了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目录。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
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
史事实。)
提示 建议 1: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
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
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
化。
建议 2: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
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台海分裂程度。
建议 3: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
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唯一合法政府,已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只要言之成理皆可)
『方法突破』 本题属于教材目录的修改类型,所谓“修改”,即可以进行增、删、
合并或结构调整。如本题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
理由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角度回答;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增加
冷战与台海关系,理由是美苏全面冷战,台海分裂;可以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
知,理由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角度回答。
『史论链接』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
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
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
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
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1.(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
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解析 题干强调了这份文献是由中共团结中国社会各阶层制定的,突出了政治上
的协商、合作,而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知“它”为《共
同纲领》,故选 C项;《双十协定》不利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故与题干中“得到
各方面人士一致拥护”的信息不符,排除 A项;B、D两项主要是毛泽东个人的
理论贡献,故排除。
答案 C
2.(2014·江苏单科,8)1953年 6月 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
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新中国妇女不仅有了选举权,地位
也提高了,人民可以当家做主,故 A项符合题意;注意题干限定时间“1953年”,
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在 1954年,B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3.(2013·北京文综,2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
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
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时期,
故①②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1956年,排除③④。
答案 A
4.(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
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年 8月到 1949年 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批,其中有 119人
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 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
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
国,故选 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
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无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 1956年提
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 1953年,故 C、D两项可排除。
答案 A
5.(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
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
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
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解析 材料中无论是“中国愿同美国谈判”还是“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
条约”的信息表达中都涉及到“台湾”,说明中美关系改善将直接决定台湾问题,
故 D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是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故
A项错误;当时中国外交地位仍然很低,故 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
正式确立是在 1954年,故 B项错误。
答案 D
相关文档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第二2021-04-25 20:01:3517页
-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2021-04-25 19:46:516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资本2021-04-25 19:40:5145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列强侵华2021-04-25 18:35:3321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近2021-04-25 18:22:2253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一 题型八 2021-04-25 17:37:409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3第62021-04-25 17:32:478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2021-04-23 22:32:328页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欧洲大陆的政体2021-04-23 22:08:5020页
-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2021-04-23 10:26: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