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0 KB
- 2021-04-25 发布
限时规范训练(八)
1.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
胞,因为该试剂( )
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 DNA 复制
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
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 DNA 复制
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C
解析 因为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而杂交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适宜
条件下都能进行无限增殖,故必须用一种试剂来抑制骨髓瘤细胞的
DNA 复制,才能避免骨髓瘤细胞的干扰。
2.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 B 淋巴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
C.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答案 D
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融
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并经单一抗体检测后获
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具有癌细胞的转移
能力。
3.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针对单个杂交
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经筛选过程方可获得
B.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C.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答案 C
解析 由单个杂交瘤细胞获得的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其抗体只有一
种。
4.如图是两种生物细胞融合技术的示意图,关于该图的有关叙述,
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a 过程必须除去细胞膜,b 过程需要通过细胞识别
②若 X 是抗体,则甲、乙细胞是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刺激产生的 B
淋巴细胞
③若 X 是苹果—梨幼苗,则 c 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
④细胞融合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克服远缘不亲和性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细胞融合不需要去除细胞膜,两个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可以不需
要识别,①错误;若 X 是抗体,则甲、乙细胞是骨髓瘤细胞和经抗
原刺激产生的 B 淋巴细胞,二者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
又能产生专一抗体,②正确;若 X 是苹果—梨幼苗,则甲、乙细胞
是苹果细胞和梨细胞,c 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③正确;细胞融合
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④错误。
5.以下关于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②所用的技术手段不相同
③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④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①错误;所用
的技术手段不相同,植物体细胞杂交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而动物细胞融合不需要,②正确;所采用的原理不完全相同,植物体
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
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③错误;两者都能形成杂种细胞,④
正确。
6.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 X 抗体的具体操作步
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将 X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 X 抗体的 B 淋巴细胞
②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③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细胞发生融合
④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⑤筛选出能产生抗 X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A.实验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⑤④⑥
B.④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也称为克隆
C.③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③→⑤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答案 C
解析 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细胞发生融合,若只考虑两个细胞发生
融合,则有三种情况:两个骨髓瘤细胞融合,两个能产生抗 X 抗体
的 B 淋巴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两个能产生抗 X 抗体的 B 淋巴细
胞融合不能无限增殖。
7.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 T 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答案 D
解析 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效
应)B 淋巴细胞,即①为(效应)B 淋巴细胞,A 项错误。②是诱导细胞
融合的过程,诱导融合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
化学方法(PEG)以及使用灭活的病毒;胰蛋白酶用于动物细胞培养中
处理剪碎的组织,以水解细胞与细胞间的蛋白质黏连物获得单细胞,
B 项错误。③中包括(效应)B 淋巴细胞与(效应)B 淋巴细胞的融合细
胞,鼠骨髓瘤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以及鼠骨髓瘤细胞与
(效应)B 淋巴细胞的融合细胞。只有鼠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 淋巴细
胞的融合细胞才同时具有(效应)B 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C 项错误。多种杂交细胞在具有筛选作用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后,获
得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功能的杂交瘤细胞,即为④,D 项正确。
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
一种糖蛋白,制备抗 HCG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
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首先要将纯化的 HCG 注入小鼠体内,
其目的是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中获得________。
(3)在图中特定选择培养基上,只有________细胞才能生长,培养该
细胞除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 pH 外,还需要有________的环境
和适宜的气体环境。
(4) 筛 选 出 的 杂 交 瘤 细 胞 的 特 点 是 既 能 ________ , 又 能 产 生
__________,经过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
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特异
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
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从__________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
量的单克隆抗体。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两空顺序可颠倒)
(2)B 淋巴细胞
(3)杂交瘤 无菌无毒
(4)无限增殖 专一的抗体 专一抗体检测 细胞培养液
解析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首先要将纯化的 HCG 注入小鼠体
内,其目的是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中获得 B 淋巴细胞。在图
中特定选择培养基上,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培养该细胞除充足
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 pH 外,还需要有无菌无毒的环境和适宜的气
体环境。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
的抗体,经过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性
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特异性抗体
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
腹腔内,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
体。
9.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 H7N9 病毒的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
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
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可以获得大量抗 H7N9 病毒的
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 PEG 诱导融
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 H7N9 病毒的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
可诊断出 H7N9 病毒感染者
答案 D
解析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能产生抗体,
但不是单克隆抗体,A 项错误;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
件下不能大量增殖,故不能获得大量抗 H7N9 病毒的单克隆抗体,B
项错误;将等量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 PEG 诱
导融合后,有些细胞并不发生融合,即使发生融合,也未必是 B 淋
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有可能是 B 淋巴细胞
自身融合的细胞,也可能是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C 项错误;
H7N9 病毒感染者体内有 H7N9 病毒核衣壳蛋白,用相应的单克隆抗
体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加以诊断,D 项正确。
10.甘草酸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了快速检测甘草酸,科
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需要注射一次相应抗原
B.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过程⑤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进行,细胞丁都可大量增殖
D.过程③④筛选的目的相同
答案 C
解析 在进行小鼠免疫时,一般要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注射相同抗原,
最后一次注射后一段时间,再从小鼠脾脏中获取 B 淋巴细胞,以获
得更多的 B 淋巴细胞,A 项错误;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
性,B 项错误;杂交瘤细胞可在小鼠腹腔或体外培养液中大量增殖,
C 项正确;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过程③④筛选的目的不同,
过程③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过程④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所需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D 项错误。
11.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 40,B 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0,
故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0
B.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只有一次筛选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
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D.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细胞融合后有三种细胞类型(仅考虑两
两融合的情况)
答案 D
解析 小鼠骨髓瘤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40,B 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0,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80,A 项错误;在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至少有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筛选杂交瘤细胞,第
二次是筛选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 项错误;单克隆抗体
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C 项错误;若
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细胞融合后有三
种细胞类型,D 项正确。
12.如图表示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可以和甲特异性结合
B.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选择后获得的细胞均能增殖
C.需对丙进行抗体检测,经过筛选后才可获得丁
D.用“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借助了单克隆抗体的杀伤作用
答案 D
解析 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可以和甲(抗原)特异性结合,A 项正确;用
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后获得的细胞为杂交瘤细胞,都能增殖,
B 项正确;需对丙(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经过筛选后才可获得
丁(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 项正确;用“生物导弹”杀死
癌细胞借助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癌细胞的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
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D 项错误。
13.近年来,有关肿瘤细胞特定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迅速。研究
发现,蛋白 X 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由原癌基因 X 过量表达会持
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细胞 DNA 的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
殖,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原
癌基因 X 过量表达的肿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与分化,正常情况下,
体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检测原癌基因 X 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判断其是否转录和
翻译。检测成人多种正常组织后,发现原癌基因 X 只在乳腺、呼吸
道等上皮细胞中有微弱表达,这说明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测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4)制备该单克隆抗体时,免疫动物的抗原可以是________。B 淋巴
细胞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之后在适当的信号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用该单克隆抗体处理原癌基因过量表达的某肿瘤细胞株,发现其
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 DNA 平均分配到两
个子细胞中
(2)mRNA 蛋白质 原癌基因 X 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3)维持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蛋白 X 浆细胞 记忆细胞
(5)该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 X 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蛋
白 X 介导的信号传导
解析 (1)细胞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
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故在
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DNA 转录生成
mRNA,再翻译合成蛋白质。原癌基因 X 只在少数的组织中表达,
在其他的组织中则不表达,根据组织的不同表达也不同可知原癌基因
X 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根据题干中“原癌基因过量表达会启
动细胞 DNA 的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可知,原癌基因的主要功
能是维持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由抗体与抗原
特异性结合可知,在制备抗蛋白质 X 的克隆抗体时,免疫动物的抗
原可以是蛋白质 X。体液免疫过程中,B 淋巴细胞在适当的信号作用
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5)用该单克隆抗体处理原癌基因
过量表达的某肿瘤细胞株时,抗体和蛋白 X 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使蛋白 X 丧失功能,从而阻断蛋白质 X 介导的信号传导。
14.如图是制备乙肝病毒抗体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 A 为________,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流程中至少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其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第 二 次 筛 选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乙肝的免疫治疗,其所利用的免疫
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可由效应 T 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的方
式释放到细胞外。某同学联想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提出用效应
T 细胞代替细胞 A,从而获得单克隆干扰素的设想,你认为该方法是
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B 淋巴细胞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获得杂交瘤细胞 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或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
(4)胞吐 不可行,因为效应 T 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结合,使骨髓瘤
细胞裂解死亡
解析 (1)图中细胞 A 是从小鼠脾脏中获取的 B 淋巴细胞,其与骨髓
瘤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在图
示流程中至少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其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
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
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或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强),所以制备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乙肝的免疫治疗。(4)干扰素
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可由效应 T 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
细胞外。不能用效应 T 细胞代替细胞 A,从而获得单克隆干扰素,
因为效应 T 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结合,使骨髓瘤细胞裂解死亡。
15.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是关键步骤之一。
已知细胞合成 DNA 有 D 和 S 两条途径,其中 D 途径能被氨基嘌呤
阻断。人 B 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
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 S 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
在培养皿中混合,加促融剂促进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并产生单
克隆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 B 淋巴细胞能与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两种细胞膜也
能“融合”在一起,这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除了杂交瘤细
胞,还有________种两两融合的细胞。
(2)为了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交细胞,在③过程中需向培养液中加入
________,原因是在这种培养液中,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利用
________________途径合成 DNA 从而实现增殖。
(3)杂交瘤细胞增殖时进行的是________分裂。
答案 (1)一定的流动性 2
(2)氨基嘌呤 人 B 淋巴细胞中的 S
(3)有丝
解析 (1)动物细胞融合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
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融合的细胞除杂交瘤细胞外,还有自身融合
的细胞,如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2)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在加入氨基嘌呤的培养液中混合培养,可能出
现的情况如下:
细胞类型
合成 DNA
的途径
被氨基嘌呤
阻断的途径
增殖情况
B 淋巴细胞 D、S D 本身不能增殖
骨髓瘤细胞 D D
阻断后不能增
殖
杂交瘤细胞 D、S D
通过 人 B 淋巴
细
胞中的 S 途径合
成 DNA,能增
殖
B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D、S D 本身不能增殖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D D
阻断后不能增
殖
(3)杂交瘤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