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00 KB
- 2021-04-25 发布
[基础对点]
知识点一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树林中的全部杜鹃是一个种群
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
C.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
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 C
解析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同一种群的不同个
体相互联系,并通过交配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因此,种群不是个体的机械集
合。
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 C
解析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
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A 正确,
C 错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而是代
代相传,B 正确;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 正确。
3.如图表示某个种群基因型的组成情况,A、a 为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
A.0.11 B.0.4 C.0.5 D.0.55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AA∶Aa∶aa=1∶1∶1,所以 a 的基因频率为 aa%+1
2Aa%
=1
3
+1
2
×1
3
=0.5。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
有两种: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40%,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60%,aa 基因型(致死型)
的频率为 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
A.49/91 B.49/100
C.11/20 D.11/17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A 的基因频率为 70%,a 的基因频率为 30%,根据遗传平
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 基因型频率=70%×70%=49%,Aa 的基因
型频率=2×70%×30%=42%,aa 的基因型频率=30%×30%=9%,其中 aa 为致
死型,因此 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49%
49%+42%
=49
91
。
5.某豌豆的基因型为 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
第 4 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C.两者都变化
D.两者都不变
答案 B
解析 自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但会改变基因型频率。
知识点二 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关系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基因重组 B.有性生殖
C.自然选择 D.生物遗传
答案 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7.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表现型 B.基因型
C.不利基因 D.肽链结构
答案 A
解析 自然选择使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所以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
8.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
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 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答案 A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中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B 属于基因突变,C、D 属于染色体变异;A 中绿色的出现属于性状
分离,不属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 D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有利变异保存而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改变了基因频率。
10.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 21 ℃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
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答案 C
解析 由于变异的不定向性,果蝇种群内产生多种不同变异,变异性状对生
物个体有利还是有害决定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条件对不同变异性状起到定向
选择的作用。
[能力提升]
1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
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C.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
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
性群体
答案 B
解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进化,A 错误;Aa 自交后代中,A
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 a 的基因频率,C 错误;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原因是男性
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只有同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
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是相同的,D 错误。
12.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两年内基因型频
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
推断正确的是( )
年份 AA(%) Aa(%) 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 Aa 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B
解析 第 1 年 A 的基因频率=30%+1/2×40%=50%,a 的基因频率=50%。
第 2 年 A 的基因频率=25%+1/2×50%=50%,a 的基因频率=50%。可见两年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
1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 1 中 X、Y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
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该小岛上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
w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 2 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A
B
C
图 2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 2 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
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答案 (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或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
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
可) ③基因频率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蜥蜴原
种产生了新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生存下来和具有不
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14.某植物种群中,AA 基因型个体占 3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则:
(1)植物种群中的 A、a 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 AA、aa 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
这时,A、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
(4)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提供
的 , 决 定 生 物 进 化 方 向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 , 进 化 的 实 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5% 45%
(2)42.5% 32.5% 55% 45%
(3)没有发生进化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1)由于 AA=30%,aa=20%,则 Aa 基因型个体占 50%,则 A 的基因
频率=30%+50%×1
2
=55%,a 的基因频率=1-55%=45%。
(2)(3)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产生的基因型比例为:AA=30%+1
4
×50%=
42.5%;aa=20%+1
4
×50%=32.5%;Aa=1
2
×50%=25%。此时 A、a 的基因频率
分别为 A=42.5%+25%×1
2
=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
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15.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 S 和 s 的控制,黑色 S 对
浅色 s 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 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 S 基因的频率很低,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中 S 基因的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所示,请分析
回答问题。
基因
基因频率
19 世纪中叶 20 世纪中叶
S 5% 95%
s 95% 5%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 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 s 基因频率
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
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 S 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 上 述 事 实 说 明 , 种 群 中 产 生 的 变 异 是 ____________ , 经 过 长 期 的
_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不断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
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的进
化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答案 (1)基因突变 原材料
(2)①浅色(ss)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捕食,繁殖的个体中
生存下来的多,导致 s 基因频率高
②黑色个体在被污染成黑褐色的树皮上不易暴露从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导致 S 基因频率升高
③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被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