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6.50 KB
- 2021-04-25 发布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每题2分,共90分。)
图a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b为此图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A.600 B.500 C.400 D.300
2.图中乙地位于王村的
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 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 ②总星系 ③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石 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④⑤
2015年12月16日某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岩石球体行星,质量是地球的4 倍,距离地球仅14光年。这颗“超级地球”行星被命名为沃尔夫1061c,天文学家表示,“那里可能有液态水甚至是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4~5题。
4.沃尔夫1061c位于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5.沃尔夫1061c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说明它具有的重要条件是
A.质量体积适中 B.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 C.宇宙环境安全 D.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
2007年11月4日,太阳发生了三次巨大的耀斑爆发。据此完成6~7题。
6.三次耀斑爆发在世界部分地区引起了
A.气温升高 B.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海平面上升
7.当耀斑爆发时,以下地区能较易观察到绚丽极光的是
A.北冰洋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回归线
2017年9月27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剧烈喷发。火山喷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与岩浆。读“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火山喷发的岩浆来白地球内部的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9.大量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可能导致
A.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B.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的规律
C.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D.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
11.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 B.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
C.西藏比云南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于同纬度地区,据此完成12~13题。
① ② ③ ④
12.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四地,秋冬季节最容易出现霜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4题。
14.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全球性大气环流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热力环流 B.全球性大气环流 C.温室效应 D.季风环流
16.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下图为该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南风 D.西南风
18.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19~20题。
19.此次寒潮
A.发源于西北太平洋 B.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西北
C.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D.可缓解北方地区土壤旱情
20.寒潮过境后
A.新疆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 B.呼和浩特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C.重庆受山地阻挡,农业受灾面积小 D.广州市路面冰封,清理积雪
读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能正确反映陆上内循环的是
A.g→b→c→d B.a→b→c→d C.f→a→c→e D.g→e→f→a
22.下列事像能实现图中a功能的是
A.长江 B.塔里木河 C.夏季风 D.长白山森林
每年4~5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据此完成23~24题。
23.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湖泊水
24.“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A.冰雪融化迅速 B.昼夜温差大 C.降水变率很大 D.自然灾害频繁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地下水位上升
2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 D.降水下渗量减少
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国多数地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打井,灌区机井普遍以水泵装机容量按时计费,机井开机时间越长,效益越高。反之则低,导致节水动力不足。下图为某地机井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27~29题。
27.图示机井抽水水源来自于
A.土壤水 B.地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28.关于图示机井灌溉方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A.需修筑明渠 B.占用耕地多 C.易引发地面下陷 D.水质清洁
29.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需要改进的农业方法有
A.喷灌、滴灌 B.大水漫灌 C.减少使用化肥农药 D.推广耐旱农作物
厦门市入选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30~32题。
3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3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32. 厦门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 B. 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
C.城市便道采用不渗水地砖 D. 城市建设拓宽排水渠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33~35题。
33.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4.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5.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读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36~37题。
① ② ③ ④
36.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7.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丹娘沙丘(下图1)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下图2),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10月一次年3月气候干旱。在河谷西侧海拔2949米处,建有号称“飞行难度全国第一”的林芝米林机场。据此完成38~40题。
图1 图2
38.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
A.风力侵蚀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人类活动
39.每年三月,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最易遇到的险情是
A.滑坡、泥石流 B.洪涝灾害 C.扬沙 D.地震
40.下列与林芝米林机场“飞行难度全国第一”无关的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多浓雾 C.多山谷风 D.大气层稀薄
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下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41~43题。
41.形成云南石林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河湖沉积
42.云南石林形成需要的气象条件为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炎热,降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43.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
A.溶沟阶段 B.洼地阶段 C.峰丛阶段 D.孤峰阶段
我国第四套十元人民币背景图为珠穆拉玛峰,读“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据此完成44~45题。
44.该山峰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A. 峡谷 B.角峰 C.峰林 D. 火山
45.形成珠穆拉玛峰的外力作用为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堆积作用
二、主观题(每空2分,共10分)
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入伶仃洋的入海口,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香港与大陆珠海之间的通车时间缩减至30分钟,港珠澳正式形成1小时经济生活圈。
1. 珠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为珠三角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珠江流域的最主要补给形式为 。珠江汇入伶仃洋之间,在主河道上形成众多江心岛,这些江心岛的形成是由于河流的 作用。
2. 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前历经28次台风侵袭,最终化险为夷。这些台风主要发源于 ,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狂风、 、 三个因素引起的。
高一地理答案
一、单选
1.C
2.C
3.C
4.A
5.B
6.B
7.A
8.C
9.C
10.C
11.A
12. D
13. A
14. B
15.A
16.C
17.A
18.B
19.D
20.B
21.A
22.C
23.B
24.B
25.A
26.D
27.B
28.C
29.B
30.D
31.C
32.B
33.D
34.C
35.C
36.D
37.B
38.B
39.C
40.D
41.C
42.B
43.C
44.B
45.C
二、 主观
1. 大气降水
堆积
2. 西北太平洋
暴雨
风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