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50 KB
- 2021-04-25 发布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
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次生演替 D.初生演替
解析:在原林地上有植物生存的土壤和留下的植物繁殖体,通过群落演替形成了现在的针叶林,这
种演替叫次生演替。
答案:C
2.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解析: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等外,人类活动也是一个
重要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
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的过程不完全相同。
答案:D
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演替。光照
是影响群落演替的条件之一。
答案:D
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解析: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A
5.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地衣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多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C.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有机物的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解析: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是初生演替。地衣阶段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越来越丰
富。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进一步丰富,且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
更为高大,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发展到灌木阶段。
答案:B
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
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
发展的始终
解析:群落演替应是其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即使没有受到干扰或破坏,群落也是会发生演替
的。在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答案:B
7.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干涸池塘阶段 ②灌木阶段 ③乔木阶段 ④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解析:废弃池塘中发生了次生演替。在池塘塘泥中有机物丰富,草本植物种子容易发芽生根,使土
壤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长起来,形成灌木丛,再经
过一段时间,乔木便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优势种,灌木渐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
答案:D
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
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快;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答案:D
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一定是破坏性的
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
加
D.人类活动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解析:群落演替是有规律的,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不能任意对生物和环境的关
系加以控制,否则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答案:C
10.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答案:D
11.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
最初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该岛屿一定发生过较为
漫长的初生演替。
答案:B
12.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解析:乙的物种丰富度从 0 开始,故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
演替为森林,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答案:C
13.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亚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下
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伐消退”过程说明了 。
(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变化来说属于 。
(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
有 ,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
有 。(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什么?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既受群落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子的数量及散布、种间关系、种内关
系、生物繁殖、迁徙等,同时也会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地壳运动
等。由于受这些内外因素影响,导致新生云杉林与原云杉林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次生演替
(3)植物种子的数量和散布、生物繁殖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需要时间长,期间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14.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类的许多活动,却对群落的自然
演替产生负面的影响。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 1965 年为 25.7%,1974 年为 18.7%,1981 年仅为 8.35%,并
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绝灭,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
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 1967 年为 4 万多公顷,30 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另外我国
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物种也濒临绝灭。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 20 世纪 80 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
而迅速蔓延开来。据 1990 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 13 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
前,全国 1/4 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40 亿元。
(1)以上事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4)(多选)下列属于人类不良活动所造成的群落演替趋势的是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绝灭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下列不是群落演替特点的是 。
A.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的方向 D.永远进行,无终止
(6)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
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人们的乱捕滥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活动可能导
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演替。在草原地区,为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
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如果载畜量过大,就会造成牧草的过度消耗,引起群落演替,优质牧草逐
渐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杂草就会取而代之。题中事例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群落演替的特点是有规律、可预测和有一定的方向。进行“保
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乱捕滥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
(2)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如果载畜量过大,就会造成牧
草的过度消耗,引起群落的演替——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杂草就会取而代之。因此,
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这种有害的群落演替趋势
(3)速度 方向
(4)CD
(5)D
(6)D
15.探究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
①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在大烧杯中加入 3/4 容积的干稻草溶液,取一滴溶液
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将此烧杯放置在一个不受干扰、
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让它滋生大量的细菌。
②放置 3 天后,用池塘水加满烧杯,混合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
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隔 3 天,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
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种生物的
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④当你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可结束实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
溶液。
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个群落的演替?
。
(2)你观察到的这些生物来自哪里?
。
(3)请你预测一下,烧杯中的群落将如何演替?
。
解析:群落中的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都会影响到群落的演替;能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来
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随着水体中有机物的消耗,异养型的原生动物数量会越来越少,
最后趋于消亡。
答案:(1)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
(2)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
(3)原生动物消亡
相关文档
- 2020学年度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2021-04-25 19:57:227页
- 2021版浙江高考选考化学一轮复习课2021-04-25 19:56:057页
- 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专题十 压缩2021-04-25 19:55:017页
-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4-25 19:53:4526页
-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2020届高三高2021-04-25 19:49:137页
- 河北专版中考物理总复习测量物质的2021-04-25 19:45:168页
-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静2021-04-25 19:42:16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2021-04-25 19:41:4912页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2021-04-25 19:36:388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2021-04-25 19:35:5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