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7.00 KB
- 2021-04-25 发布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10为单选,每题3分,11-15为多选,每题4分)
1.已知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B. t=0.01s时刻的变化率达最大
C. t=0.02s时刻感应电动势达到最大
D. 该线圈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图象如图乙所示
【答案】B
【解析】
【详解】A.t=0时刻磁通量最大,线圈位于中性面位置,故A错误;
B.t=0.01s时刻磁通量为零,线圈位于垂直中性面的位置,电动势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故B正确;
C.t=0.02s时刻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故C错误;
D.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正弦曲线,D错误.
2.如图,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n1 :n2:n3=4:2:1,线圈Ⅱ接两只标有“6 W,6 V”的灯泡且正常发光.线圈Ⅲ接四只额定功率为3W的灯泡且正常发光,则阻值为3的电阻Rl的实际功率为
A. 3W B. 6W C. 12W D. 24W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是理想变压器,所以有:P1=P2+P3;所以P1=2×6+4×3=24W;又 ,所以;所以原线圈中的电流为,所以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R=I12•R=22×3W=12W,故选C.
3.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 氢原子从n=4跃迁到n=3的能级辐射光的波长小于656 nm
C. 一群处于n=3能级上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 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的能级差大于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差,则辐射光子的频率大于从n=3跃迁到n=2辐射光的频率,则波长小于656 nm,选项A错误;同理,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能级差大于氢原子从n=4跃迁到n=3的能级差,则辐射光子的频率大于从n=4跃迁到n=3辐射光的频率,则氢原子从n=4跃迁到n=3的能级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选项B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种谱线,选项C正确;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只能吸收波长为656 nm的光子,不能吸收波长为633 nm的光子,选项D错误.
4.如图所示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 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D.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错误
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弱,选项B错误
C.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光电流和光的强度有关,不能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选项C错误
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轻核聚变是通过反应产生高温,使得反应能够持续,选项D正确
5.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X表示
B. 是轻核聚变
C. 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有关
D. 衰变中产生的粒子实际上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X的电荷数是2,质量数是4,故X表示,故A错误;
B.轻核聚变是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故是轻核聚变,故B正确;
C.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与放射性元素本身有关,与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故C错误;
D.衰变中产生的粒子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
B. 一个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该氢原子辐射光子,总能量减少
C. 某放射性元素由单质变为化合物后,其半衰期会变短
D. 目前核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轻核的聚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的结构,选项A错误;根据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该氢原子辐射光子,总能量减少,选项B正确;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化合状态无关,选项C错误;目前核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重核的裂变,选项D错误;故选B.
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2m.当P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A. 0.2m B. 0.4m C. 0.6m D. 0.8 m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P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那么,P、Q两质点平衡位置间距离为波长的(n+)倍,n=0,1,2,3…,故有:0.2m=(n+)λ,所以波长为:λ=,n=0,1,2,3…;当n=0时,λ=0.4m;由于n是整数,其他值不可能,故B正确,ACD错误.
8.核反应 中,放出的能量为E,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
B. 该核反应是β衰变,衰变的快慢与物理和化学变化有关
C. 核的比结合能大于 核的比结合能
D. 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则X为电子,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选项A错误;该核反应是β衰变,衰变的快慢与物理和化学变化无关,选项B错误;由于在衰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可知核的结合能大于核的结合能,由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定义可知,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核的比结合能.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在该核反应中质量亏损为.故D正确.故选D.
9.关于原子核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质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B.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都遵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C. 发生α衰变时,生成的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质量数减少4,且常常伴有γ射线产生,γ射线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即减少的质量
D. 衰变成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同时伴有γ衰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出的电子,故A错误;
B、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伴随着质量亏损,所以不遵守质量守恒,而是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故B错误;
C、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产生的新核具有较大的能量,而处于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故C错误;
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α衰变一次质量数减少4个,次数,β衰变的次数为,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a、b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两端,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现将变阻器的滑片从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位置,观察到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0.2 A,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0.8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变压器起升压作用 B. 电压表V1示数增大
C. 电压表V2、V3示数均增大 D. 变阻器滑片是沿c→d的方向滑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观察到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0.2A,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0.8A,即原线圈电流增大量小于副线圈电流增大量,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可知原线圈的匝数大于副线圈的匝数,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原线圈的电压大于副线圈的电压,所以该变压器起降压作用,故A错误;
BCD.观察到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0.2A,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0.8A,即副线圈电流增大,由于a、b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两端,即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并且匝数比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变,即V1,V2示数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得负载电阻减小,所以变阻器滑片是沿c→d的方向滑动;由于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所以R0两端电压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R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V3示数减小,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1.一矩形线在匀强硬场中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 该交流电的电动势有效值为100V
C. t=0.1s时,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D. 该交波电的电动势有效值比交流电的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电动势的表达式可知,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所以可得交流电的频率为:.故A错误.
B.此交流电为正弦式交流电,所以该交流电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故B正确.
C.时,感应电动势为,所以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故C正确.
D.两个交流电的表达式相同,故他们的有效值一定相同.故D错误.
12.如图所示,甲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乙图为a、b、c三种光照射下得到的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丙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丁图给出了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b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
B. 若a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
C. 若b光光子能量为2.81 eV,用它照射由金属铷构成的阴极,所产生的大量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去撞击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
D. 若b光光子能量为2.81 eV,用它直接照射大量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考查光电效应方程,能级跃迁,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详解】AB.由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0
及
eU=Ek
联立解得:
eU=hν-W0
即光束照射同一块金属的时候,只要遏止电压一样,说明入射光的频率一样,遏止电压越大,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因此可知b光和c光的频率一样且均大于a光的频率,故A错误,B正确;
C.用光子能量为2.81 eV的b光照射由金属铷构成的阴极,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hν-W0=2.81 eV-2.13 eV=0.68 eV
大量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去撞击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这些氢原子吸收能量:
ΔE=-0.85 eV-(-1.51 eV)=0.66 eV
从而跃迁到n=4能级,当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向外辐射C=6种频率的光,C正确;
D.氢原子只能吸收光子的能量恰好为能级之差的光子,若用b光光子直接照射氢原子,2.81 eV不满足氢原子第2能级与其他更高能级间的能级差,因此b光光子不被吸收,不会自发辐射其他频率的光,D错误。
故选BC。
13.如图所示,A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B、C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A球、C球振动周期相等 B. A球、B球、C球振动周期相等
C. C球的振幅比B球大 D. C球的振幅比B球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由题意,A做自由振动,其振动周期就等于其固有周期,而B、C在A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即等于A的固有周期,所以三个单摆的振动周期相等,则B正确,A错误;
CD.由于C、A的摆长相等,则C的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等,产生共振,其振幅比B摆大.所以C正确,D错误.
14.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则由图可知 ( )
A. 波速v=20m/s
B. 质点振动的周期T=0.2s
C. 因一个周期质点运动0.8m,所以波长λ=0.8m
D. 从该时刻起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
【答案】ABD
【解析】
【详解】由甲可知,波长为λ=4m,由乙图可知T=0.2s,则波速,故AB正确;一个周期内质点的运动的路程和波传播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则选项C错误;从该时刻起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x=vt=20×0.15m=3m,选项D正确.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s时刻,这列波刚好传到Q点,波形图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为介质中的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40m
B. 这列波的波速为16.7m/s
C. 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30cm
D. 从t时刻到s时刻,质点a恰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40m;波从P传到Q的距离为
x=90m-60m=30m
所用时间t=0.6s,则波速为
代入数据解得
v=50m/s
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这列波的周期T=0.8s,波从P传到c的时间为=0.2s,在0.6s时间内质点c振动了半个周期,通过的路程等于2A=20cm,故C错误;
D.从t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
cmcm
当y=0时,则有
解得
s
故在s时刻质点a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故D正确。
故选AD。
三、实验题
16.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有下列备选器材中,需选用哪些器材较好( )
A.长1m左右的粗一点结实棉线 B.长1m左右的细棉线
C.带细孔的直径2cm左右的铁球 D. 带细孔的直径2cm左右的橡胶球
E.时钟 F.秒表 G.学生用刻度尺 H.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米尺
(2)甲同学先用米尺测得摆线长,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cm,然后用秒表记录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BCFH (2). 0.97 (3). 1.50
【解析】
【详解】(1)单摆的摆线应该选择长1m左右的细棉线,故选B;摆球选择体积小质量较大的带细孔的直径2cm左右的铁球 ,故选C;用秒表记录时间,故选F;另外还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米尺 测量摆长,故选H;
(2)摆球直径为:0.9cm+0.1mm×7=0.97cm;秒表读数为:60s+15.2s=75.2s,则单摆的周期:
四、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T,边长L=10cm的正方形线圈abcd共100匝,线圈电阻r=1Ω,在外力的作用下,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OO`匀速转动,角速度ω=2π rad/s,电阻R=4Ω.求:
(1)写出流过电阻R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2)由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转过7.25秒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值;
(3)由图示位置转过300角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
(4)电压表的示数;
(5)线圈转动一周过程中,外力做的功.
【答案】(1)i=0.2πcos2πt(A)(2)0(3)0.05C(4)1.78A(5)0.99J
【解析】
【详解】(1)根据Em=NBωS,可得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100×0.5×0.12×2πV=πV;
则通过电阻R电流的最大值:
则流过电阻R的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2)由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转过7.25秒时,线圈转过的角度为,此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值为0;
(3)由图示位置转过30°角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 ;
(4)电压表的示数
(5)线圈转动一周过程中,外力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电功率:
.
18.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前后间隔△t=0.2s的两个时刻的波形图,图中a点是实线与x轴的交点.
(1)如果波是向x轴正方向传的,周期是多少?
(2)如果波是向x轴负方向传播的,且该波的周期大于0.2s,则
a.波速是多少?
b.画出图中a质点的振动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y-t图像,(要求至少画出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图像包含必要的基础信息)
【答案】(1);(2)a.2.25m/s,
b
【解析】
【详解】(1)由波形图可知波长
由题意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可得
则波速 (n=0,1,2…)
周期 (n=0,1,2…)
(2)a由波形图可知波长,
由题意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可得
则波速 (n=0,1,2…)
周期 (n=0,1,2…)
因,故
波速
b.a点的振动图像如图
19.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2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和-5m,波由右向左传播已知t=0.5s时,P点第一次出现波谷试计算:
①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②从t=0时刻起,经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谷
③当Q点第二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1)10m/s (2)0.9s (3)180cm
【解析】
【详解】①由图可知,波长为:,质点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
又:
解得:
由波速公式;
②当波峰传到Q点时,需要1.5T,Q再经四分之三周期第一次到达波谷,则有:
;
③从波从P点传到Q点再到Q点第二次出现波峰的总时间为:
则P通过的路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