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6.50 KB
- 2021-04-25 发布
2020届高考复习周练试题九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图1
1.跳伞表演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观赏性体育项目,如图1当运动员从直升飞机由静止跳下后,在下落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水平风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力越大,运动员下落时间越长,运动员可完成更多的动作
B.风力越大,运动员着地速度越大,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C.运动员下落时间与风力无关
D.运动员着地速度与风力无关
2.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2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h
d
L
图2
A. B.
C. D.
3.如图所示,小物体P放在水平圆盘上随圆盘一起转动,关于小物体所受摩擦力Ff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f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B)圆盘匀速转动时Ff=0
(C)在物体与轴O的距离一定的条件下,Ff跟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成正比
(D)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Ff跟物体到轴O的距离成正比
P
地球
Q
轨道1
2
4.2020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5.设有一架直升飞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的耗油量V0=pa+q(p、q均为常数)。若要直升飞机匀加速上升到某一定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B )
(A)p/q (B)q/p (C) (D)
6.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体B以水平初速v0滑上A的上表面,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的信息(图中所标注的物理量均为已知量)可以求得( )
(A)木板获得的动能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C)木板的长度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
7.如图甲所示为起重机沿竖直方向提起的过程中重物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该过程中起重机的输出功率最接近乙图中的:
P
t
O
P
t
O
P
t
O
P
t
O
乙
A
B
C
D
v
t
O
甲
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竖直墙。用水平力向左推B,将弹簧压缩,推到某位置静止时推力大小为F0,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在此位置突然撤去推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撤去推力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
B.从撤去推力到 A离开竖直墙之前,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F0
A
B
C.A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D.A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9分.)
9.(10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6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为1kg,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g取9.8m/s2,只有O、A之间有几个计时点没画出.
⑴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B时,物体的速度
vB = .
⑵从起点O到打下计时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EP= ,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EK= .(以上取2位有效数字)
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下降高度h为横轴,根据多组数据给出v2/2-h的图象,这个图象应该是一条 ,且图象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等于 .
10、(9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空气薄层,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写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53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6分)如图所示为儿童娱乐的滑梯示意图,其中AB为长s=3m的斜面滑槽,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BC为水平滑槽,AB与BC连接处通过一段短圆弧相连,BC右端与半径R=0.2m的1/4圆弧CD相切,ED为地面.儿童在娱乐时从A处由静止释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滑块与斜面滑槽及水平滑槽之间动摩擦因数都为μ=0.5,为了使该滑块滑下后不会从C处平抛射出,水平滑槽BC长度应不小于多少(sin37°=0.6,cos37°=0.8,取g=10m/s2)
12、(18分)如图所示,光滑的圆弧半径为R,A点距半圆弧直径的高度为2R,质量为m的铁块以某一初速从A点向下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若物体通过最低点B对轨道的压力为铁块重量的8倍,求:
(1)物体在A点时的初速v0;
(2)物体离开C点后还能上升多高.
(3)若在B点放一个带粘性的滑块,当铁块与粘性滑块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之后它们恰好能上到C点,求粘性滑块的质量大小。
13.(19分)如图所示为火车站装载货物的原理示意图。设AB段是距水平传送带装置高为H=5m的光滑斜面,水平段BC使用水平传送带装置,BC长L=8m,与货物包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皮带轮的半径为R=0.2m,上部距车厢底水平面的高度h=0.45m。设货物由静止开始从A点下滑,经过B点的拐角处无机械能损失。通过调整皮带轮(不打滑)的转动角速度ω可使货物经C点抛出后落在车厢上的不同位置,取g=10m/s2,求:
(1)当皮带轮静止时,货物包在车厢内的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2)当皮带轮以角速度ω=20rad/s顺时方针方向匀速转动时,包在车厢内的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3)试写出货物包在车厢内的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s随皮带轮角速度ω变化关系,并画出s—ω图像。(设皮带轮顺时方针方向转动时,角速度ω取正值,水平距离向右取正值)
2020届高考物理复习周练试题九参考答案
1、BC 2、B 3、D 4、B 5、B 6、ABD 7、D
8、D
9、 (1)0.98m/s ;(2)0.49J,0.48J ;(3)过原点的直线,9.8m/s2
10、(1)B到D的距离L2(2)
(3)
11、(16分)解.滑块从A处到B处。由动能定理
(4分)
滑块从B到C处,由动能定理
(4分)
或滑块恰好从c处平抛射出,则在C处时不受弹力作用 (4分)
联立解得BC=1m
所以水平滑槽BC长度不小于1m (4分)
12、(18分)解: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得: (2分)
(2)由动能定理: (2分)
得:=2.5R (2分)
(3)设铁块和粘性滑块粘合后以共同速度Vt从B点滑上C点,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得: (2分)
由动量守恒得: (2分)
得 (2分)
13.(19分)
解:设货物在B点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1分)
得:v0=10m/s (1分)
(1) 货物从B到C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2分)
(1分)
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1分)
(2)皮带速度:V皮=ω·R==4 m/s (1分)
结合(1)可知,货物先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为4 m/s时开始做匀速运动,最后从C点抛出。 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2分)
(3)
①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
无论角速度为多大,货物从B到C均做匀减速运动,在C点的速度为VC=2m
/s,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S=0.6m 。(2分)
②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时:
Ⅰ、当0≤ω≤10 rad/s时: S=0.6m; (1分)
Ⅱ、当10<ω≤50 rad/s时:S=ω·R=0.06ω(m);(1分)
Ⅲ、当50<ω<70 rad/s时:S=ω·R=0.06ω(m);(1分)
Ⅳ、当ω≥70 rad/s时: S==4.2m。(1分)
S—ω图像如图所示: (4分,图像不全或有错得0分)
ω/rad·s-1
S/m
1.0
2.0
3.0
4.0
5.0
6.0
10
20
30
40
50
6
7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