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33 KB
- 2021-04-25 发布
第二课时 主观题对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问题的考查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企业经营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一、主观题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考查
二、主观题对企业经营的考查
内容索引
主观题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考查
一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
2.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中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为什么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的发展。
命题视角
(2015·
全国
Ⅱ
,节选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14
年
10
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
“
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
。
2015
年
3
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数据显示,
2015
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有
216
万户,受惠面在
90%
以上,减税
51
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
2 700
万户,减税
189
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高考典例
[
解题思路
]
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信息
①
结合材料。
②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
③
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④
原因类主观题
材料信息
①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②
国家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其政策效果
调动和运用知识
(1)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
融资难问题
(3)
国家的宏观调控
描述和阐释事物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准确描述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现状、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意义
论证和探究问题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注意从必要性
(
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
、重要性
(
对企业、对国家
)
等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答案整理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题型技法
]
原因类主观题
原因类题型具体设问形式有:
①
结合材料分析某主体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
②
指定某个具体原理,分析某做法的依据
(
原因
)
。
③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能做某件事。
④
结合材料分析做某件事带来的意义。
⑤
结合材料分析做某件事情的影响。
不管哪一种设问形式,从解题来看,都离不开以下三种思维方法:
第一种从必要性角度展开。必要性包括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必要性,应从客观现状、时代要求、基本规律、教材理论等入手分析。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等。答题格式一般用
“
是
……
的需要
”“
是
……
的客观要求
”“
是由
……
决定的
”
。
第二种从重要性角度展开。重要性应从做某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等入手。在解答时,一般应从小到大:对于个人,而后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从近到远:对目前的意义、对长远的意义;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可用
“
有利于
……”
、
“
有助于
……”
、
“
能够
……”
来回答。有时也要指出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三种从可能性角度展开。可能性也就是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注意分析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等。回答
“
可能性
”
时,可运用以下关键词: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撑、文化条件等。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在国企改革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
年
1
~
7
月中央企业运行状况
(
单位:亿元
)
热点应用
项目
营业总收入
利润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总额
172 690.5
108 59.6
735 639
501 716.5
同比增长
15.1%
17.3%
9.7%
10%
注
2017
年
1
~
7
月央企利润总额由
2016
年同期的同比下降
3.7%
转为同比增长
16.4%
,资产负债率比年初下降
0.2
个百分点。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
2017
年
8
月
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抓住央企效益转降回升的有利时机,把国企降杠杆作为
“
去杠杆
”
的重中之重,做好降低央企负债率工作。一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严格把关主业投资、严控非主业投资、禁止安排推高负债率的投资项目。二要建立多渠道降低企业债务的机制。对效益增长较快的企业要督促其在确保正常生产经营前提下利用部分利润降低债务。对负债率低于警戒线或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鼓励其主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并在当期损益中消化去产能等改革成本。三要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督促已签订的框架协议抓紧落实。加大央企兼并重组力度,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债转股实施机构多渠道筹资。鼓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有条件的央企基金采取各种市场化方式参与债转股。
(1)
请概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答案
答案
经济信息:
2017
年
1
~
7
月,中央企业运行稳中向好,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和资产总额等持续较快增加。利润增幅高于营业总收入,盈利能力增加,资产负债率相比年初略有下降,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效。但负债总额增长仍然偏快,做好降低央企负债率工作压力大。
(2)
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当前我国政府降低央企负债率的必要性。
答案
必要性:
①
央企作为中国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②
降低央企负债率,有利于防控债务风险,推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③
有利于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降低央企消化
“
去产能
”
等改革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④
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答案
主观题对企业经营的考查
二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企业这样做的原因或意义。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企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3.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企业的做法对其他企业经营的启示。
4.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企业应该如何做?
命题视角
(2017·
全国
Ⅰ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
1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
50%
以上。
据统计,
2005
~
2014
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
25.2%
,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
2016
年我国出境人次达
1.35
亿,境外消费达
2 600
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
2016
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
1 100
亿美元,其中
76%
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高考典例
[
解题思路
]
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信息
第一问:
①
上述材料。
②
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③
体现类题目。
第二问:
①
我国生产企业。
②
应如何应对。
③
措施类题目。
材料信息
①
我国生产的消费品数量增长迅速。
②
但境外消费增长速度更快,奢侈品消费更多在境外。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一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第二问:企业经营的措施
——
企业要想增加有效供给,应该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考虑,即考虑产品的质量、品牌、价格、创新等因素。
描述和阐释事物
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准确描述存在的问题并准确阐释企业应对的措施。
论证和探究问题
第一问属于体现类题目,注意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归纳。第二问属于措施类题目,行为主体限定在企业,所以要紧紧围绕企业如何增加有效供给来探究。
答案整理
(1)
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
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1.
以市场为导向,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
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
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
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模板构建
6.
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7.
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8.
坚持
“
引进来
”
与
“
走出去
”
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另外还可考虑: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制改革;劳动者方面的培育工匠精神、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分配方面的健全分配机制,处理好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三者关系等。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和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
年
7
月
27
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热点应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经济意义,并说明企业应该怎样应对这一挑战。
答案
答案
(1)
意义:
①
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带动和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优化经济结构。
③
创新科技,建设科技强国,提升国家竞争力。
(2)
措施:
①
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契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加快自身发展。
②
引进和发展智能科技,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③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智能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
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