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4-25 发布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考点扫描
考查频度
命题趋势
全国卷
地方卷
1.
趋势分析: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2.
热点预测:
2018
年可能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命题,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形式出现,分值约为
10
分
1.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
课标
Ⅰ 36
(
1
)
-
(
3
)
2017
·
课标
Ⅱ 6
、
11
农业区位
2017
·
课标
Ⅲ 36
(
1
)(
2
)
农业区位
2015·
课标
Ⅰ
,
36(1)
~
(2)
农业区位分析
2015·
课标
Ⅱ
,
2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变化
2013·
课标
Ⅰ
,
1
、
3
农业区位优势条件
2013·
大纲全国卷,
5
~
6
农业区位选择
2013·
大纲全国卷,
36(1)
农业区位条件
5
年
16
考
2.
农业地域类型
2017
·
课标
Ⅲ36
(
3
)农业集群式发展
2014·
课标
Ⅱ
,
11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5
年
7
考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
问
] 1.
如何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提示:要抓住四个方面:
(1)
光照
——
光照是否充足
(
光照充足,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多
)
;
(2)
热量
——
热量是否充足
(
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
;气温日较差大小
(
气温日较差大,利于作物有机物质积累,作物品质好
)
;
(3)
降水量多少
(
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
;
(4)
有气象灾害影响。
概念辨析
[
问
] 2.
光照条件与热量条件是一回事吗?
提示:不是。光照条件优越的地方,热量条件不一定优越,反之亦然,如青藏高原光照丰富,但热量条件很差。四川盆地热量丰富,但光照条件很差。
[
问
] 3.
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位有何差异?
提示:自然因素通常比较稳定,且影响力在弱化;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且影响力在变大。只要题中提到近年来某地农业发展的变化,大多是由社会经济条件
(
最可能是市场
)
的变化导致的。
疑难突破
[
问
] 4.
填写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选择的自然条件
农作物
对自然条件的要求
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桃
暖温带气候区
柑橘
亚热带气候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亚麻
一般生长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
黄麻
喜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
水稻
喜热、要求水分充足
1.
看农业生产的类型:
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2.
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
(
热量
)
;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3.
看农业生产特色:
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
看优势因素或制约因素:
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
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
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
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
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下图中
①
适宜种植粮、棉,
②
适宜种植花卉,
③
适宜饲养乳牛,
④
适宜种植果树。
易错防范
农业区位的
“
主要因素
”
、
“
限制因素
”
和
“
主导因素
”
(1)
主要因素
: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限制因素:
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
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1.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类问题
农业区位条件一般分为自然条件
(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和社会经济条件
(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
,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设问角度,选择是分析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或是两者兼答。有的题目要求分析农业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中,对农业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限制条件是指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2.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
在评价某地农业区位条件时,要综合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要素。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和社会经济条件
(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
的基础上,再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
开放性区位条件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表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选择支持观点,从有利区位因素论述;选择反对观点,从不利区位因素论述。
4.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答题要素
(1)
有利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
(2)
不利条件: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等。
思维拓展
“
三观
”
法分析农业区位
运用
“
三观
”
可有效防止在进行农业区位分析时出现问题。
1.
综合的观点
综合自然方面的气候、水源等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市场、交通等因素,要分清优势区位因素和不利条件。
2.
主导的观点
在全方位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中找出主要的区位因素,根据地理事物的特点抓住主导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3
.
变化的观点
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要注意区位因素有何种变化,该变化对地理事物有何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分布区
区位优势
生产特点
问题及解决措施
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如中国南方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本地区人们喜爱吃稻米,市场广阔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问题: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科技水平低。措施: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我国东北,如美国中部平原
—
小麦和玉米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地广人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工业发达,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问题:农业成本高,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兴修水利,实行休耕和轮耕,建立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如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
牧牛
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问题:牲畜品种退化、水源不足
措施:改善交通,培育良种,打机井,种植饲料作物,开展牛群病害研究。
乳畜业
美国东北部、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如美国东北部、西欧
—
奶牛
气候温凉、潮湿,多雨,云量大,光照弱,土壤贫瘠,不利于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居民有饮用牛奶习惯;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较高
问题: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存,且运输不便。
措施:生产地紧邻消费市场
混合
农业
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珠江三角洲,如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交通发达便利
(
靠近公路,距海港近
)
;历史悠久;有固定销售市场
(
国际市场
)
;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励
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大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作物经营比较粗放
问题:灌溉水源不足。措施: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概念辨析
[
问
] 1.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有何差异?
提示: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疑难突破
[
问
] 2.
我国东部农耕区养畜和耕作是混合农业吗?
提示:我国东部农耕区畜牧业是在种植粮食提供的饲料基础上形成的养殖畜禽等生产方式,是一种商品率低、规模小的家庭副业生产,不具备一般混合农业的特征,即形式稳定、分布广泛、商品率高和规模大,所以不是混合农业。
[
问
] 3.
我国东北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有何差异?
提示: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而美国以家庭农场为主。
[
问
] 4.
商品粮基地一定是商品谷物农业吗?
提示:商品粮基地是以产粮为主,能稳定地提供大量余粮的农业生产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如我国东北地区;也可能为其他农业地域类型,如我国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业。
概念突破
[
问
] 5.
什么是市场园艺农业?
提示:市场园艺农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这种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关。从事园艺业的农民实行的是专业化、密集型的生产。这种农业一开始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围,后来随着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也发展起了市场园艺农业。
审题突破
[
问
] 6.[
2012·
四川文综,
39(2)
,
8
分
]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
(
图甲
)
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
(
图乙
)
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
8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农业的优点。解答此题首先要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图甲说明该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图乙为混合农业;其次进行知识的迁移,可借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来回答。
答案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
(
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
;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
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
;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1.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
)
2.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具有灵活的市场适应性
(
)
3.
季风水田农业单产高、商品率高,但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
)
√
√
×
4.
美国中央大平原小麦区为冬小麦;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春小麦
(
)
5.
天然草场面积广大和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是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
)
6.
饲料和交通是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
)
×
√
×
(2015·
福建文综,
1
~
2)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
A.
价格低廉
B.
减耗保鲜
C.
绿色优质
D.
品种丰富
错因分析
一是识图能力差,怯读图;二是不熟悉几种常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纠错方法
一、加强读图训练,读图有做游戏的特点要理清图中信息间的联系。本图可明显分析出该地是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关注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解析
第
(1)
题,本题以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判断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既有水稻种植业,又有畜牧养殖业,两者有机结合,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第
(2)
题,该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水稻种植为牧场提供饲料,畜牧养殖业又为土壤提供了有机堆肥,其农产品具有绿色、环保、优质的特征。这是其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原因,故选
C
。
答案
(1)D
(2)C
1.
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技巧
(1)
根据分布判断: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2)
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均属于畜牧业,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而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
2
.
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抓住一种思维模式
——
判定农业地域类型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
→
生产目的
→
生产规模
→
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依据
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低
多
季风水田农业
牛、羊
面向外地市场
大牧场
高
少
大牧场放牧业
奶牛
面向本地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高
少
乳畜业
小麦、
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高
少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
牲畜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高
少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高
少
种植园农业
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析思路
1
.
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条件
2.
我国主要的农业类型分布及其可持续发展
类型
项目
灌溉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我国水稻
种植业
畜牧业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东北
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四大牧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问题与
不足
水资源短缺;受寒潮和沙尘暴影响;土壤的盐碱化严重等
热量不足;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
鼠灾、蝗灾严重
可持续发展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生产技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农业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改进耕作方式;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科技,培育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原生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大农牧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收益
3.
判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技巧
根据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下图所示,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
三效
”
统一。
农业区位和农业分布图的判读
农业区位和农业分布图是考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进而推知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图
1
图
2
图
1
从阴影部分的经纬度位置来看,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内部,根据周围地名判定阴影部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图
2
根据海陆轮廓以及周围地名判断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图
1
根据图中地形可知地形平坦,祁连山冰雪融水使水量较为丰富;
图
2
根据海陆位置判断,该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流经河流保证水源供应
图
1
中甲地地形平坦,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交通发达;
图
2
海运便利、交通发达,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