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50 KB
- 2021-04-25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2.与图示区域C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88位,据此回答
3.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水资源全面短缺 ②水能资源极为贫乏
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东线方案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C.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矛盾
5.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难度小 ③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②④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
6.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运输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7.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起讫点气候类型分别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8.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9.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在( )
① 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天然气可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能够推动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回答
10.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11.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12.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
13、有关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① 输入地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② 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
和优良的海港
③ 输入地区主要能源不足,发展工业所
必须的其他资源配套较好
④ 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近年来,山西也存在拉闸限电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① 山西的常规能源缺乏 ② 山西的发电量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
③ 山西的用电量大增 ④ 山西的电力大量输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16、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
)统计资料”,回答
17.关于该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表植被
B.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C.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
D.造成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读下图,完成
18.若A、B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②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①为能源,②为技术 B.①为资金,②为劳动力
C.①为技术,②为资金 D.①为信息,②为零部件
19.若②为有色金属冶炼厂,其转移对A、B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B地就业机会增多 B.加快A地工业化进程
C.促进B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D.带动A地技术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材料:所谓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
20、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
A交通状况的改善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
21、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区域对一些高耗能产业进行差别电价,下列产业在此行列的是:( )
A纺织 B电子 C食品 D电解铝
22.如图所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直接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特征是( )
A.高度机械化 B.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C.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D.高科技化
23.关于影响乳畜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位置偏南,气温较高
B.临近五大湖,气候干燥
C.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人口分布密集
D.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读图,回答
24.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建在工厂遗址上的园艺展区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26.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过程中,新兴的工业部门有( )
①钢铁工业 ②汽车工业 ③石油化工 ④机械工业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27.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开垦湿地,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读“日本运输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 完成。
28. 图示,日本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
A.水运 B.航空 C.铁路 D.公路
29.水运在货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有( )
① 河网密布,通航里程较长 ②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依赖严重 ③海岸线弯曲,多优良港口 ④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速度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马来西亚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
30.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分析图中天然橡胶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有( )
①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②多台风,旱季带来充沛的雨水
③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 ④该地能为割胶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P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下列工业部门不适宜布局在图中P城的是( )
A.橡胶加工 B.煤炭化工 C.炼锡工业 D.甘蔗制糖
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据此完成
32.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A.耕地和水能, B.地热和耕地 C.地热和水能 D.硫磺和水资源
33.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反映东京气候特点的是
A.a B.b C. c D.d
34.下列日本工业区中的主要工业部门与印度南部基本一致的是
A.京滨工业区 B.阪神工业区 C.濑户内海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35.东南亚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油棕、椰子 B.天然橡胶、油棕、水稻
C.油棕、椰子 、咖啡 D.油棕、椰子、水稻
二、综合题(30分)
36.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4分)
(2)读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4分)
37.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4分)
(2)C区域历史上曾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3)建国以后C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甚至实施退耕还湿,原因是什么?(3分)
38.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MH370的客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1)说出A岛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3分)
(2)判断A岛北部地区7、8月份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成因。(4分)
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
1-5 A D A B D 6-10 B B B A D 11-15 A C D D B
16-20 B D A B A 21-25 D C C C A 26-30 A A D B C
31-35 B C D D A
二、综合题(30分)
36.
(1) 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2分)
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工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2分)(不同点任答一点)
(2) 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产业为主(说明轻纺工业比重降低,2分,高新产业比重上升,2分)
(3)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地区,靠近海外市场;是我国重要的侨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本区科学文化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前来办厂。(每点合理给1分,任答四点)
37.
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等 (4分)
(2)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距海近,降水多;地下有冻土,不利下渗 (4分)
(3)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調蓄洪水、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意义 (3分)
38.
(1)热带雨林气候 (1分)位于低纬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1分)。全年高温多雨。(1分)
(2)西南风。(1分)7、8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1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1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1分),偏转成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