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1-04-25 发布
课时分层作业(三)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的是( )
A.P、N、Mn、K B.N、S、Ca、P
C.Fe、S、P、N D.Fe、Mn、B、Mo
B [细胞中的元素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
有 C、H、O、N、P、S、K、Ca、Mg,故 B正确。]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氮
B.活细胞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C.Mg、Zn、Ca等大量元素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
D.微量元素对于生物体来说可有可无
B [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碳,A错误;活细胞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
正确;Zn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尽管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但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D错误。]
3.下列哪项实例能够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 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 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 P会影响 ATP的合成
B [A、B、C、D都能证明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只有 B项中 B(硼元
素)是微量元素,P、Mg、Ca是大量元素。]
4.下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检测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淀粉:碘液,蓝色
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D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显色反应。]
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见的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B.对还原糖的检测用双缩脲试剂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A [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A 正确;对还原糖的检测用斐
林试剂,B 错误;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变
成砖红色,C错误;斐林试剂应现配现用,不能混合后保存,D错误。]
6.下面是用于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Ca(NO3)2 1.0 g KCl 1.2 g
MgSO4 0.25 g FeCl3 0.005 g
KH2PO4 0.25 g H2O 1 000 mL
(1)该配方中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元素是
__________。
(2)该配方中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用该培养液栽培植物,
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3)该配方中明显缺乏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等。
[答案] (1)H、O、N、P、S、K、Ca、Mg Fe
(2)H、O、N 空气中的 CO2
(3)Mn、Zn、Cu、B、Mo
[等级过关练]
7.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C [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含量最多,A项错误;不同生物
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项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
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C 项正确;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
的比例相差很多,D项错误。]
8.下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相对应
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D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
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
最少的是糖类和核酸。]
9.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为麦芽
糖。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D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斐林试剂与还
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溶液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蛋
白质;根据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淀粉;甲、乙混合后,两溶液中的物
质发生反应产生了还原糖,由此可知,甲溶液中含有淀粉酶,乙溶液中含有淀粉。]
10.某小组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下图),请填
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
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
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 1、5、9 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
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 3支试管,编号 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天的蛋白质制备
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和 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
a
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b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紫色越深说明蛋白质含
量越多。(2)双缩脲试剂 A液和 B液不能同时加入,因为先加 NaOH溶液(A液)可
以为 Cu2+(B 液)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环境。若 A、B 液同时加入,会导致
Cu2+变成 Cu(OH)2沉淀而失效。(3)结合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
蛋白质含量增多。
[答案] (1)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a错。更正:双缩脲试剂 A 液 1 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 B液 4滴
b错。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