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00 KB
- 2021-04-24 发布
运动图象
【命题意图】 本类题通常主要考查对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时间、时刻、加速度等基本运
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牛顿第二定律、直线运动规律、功、功率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简单的应用。
【考试方向】 这类试题在考查题型上,通常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极个别情况下会出现在计算题中以
考查识图、读图的能力,难度一般不大;在考查内容上一般以 x-t 图象、v-t 图象的形式出现,少数情况下
会出现 a-t 图象、x-v 图象等不常见的运动图象,着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读图、
识图、画图、用图的能力。
【得分要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了 x-t 图象、v-t 图象两种运动图象,因此要对这两种运动图象有深刻的理
解:
(1)x-t 图象和 v-t 图象都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分别反映了做直线运动时的物体的位移(位置)x 和
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2)通过 x-t 图象可以知道某时刻运动物体的位置,以及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情况,通过 v-t 图象可以知道某
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以及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情况;
(3)在 x-t 图象中,若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图线为倾斜直线,则表
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的运动速度,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的运动速度;
(4)在 v-t 图象中,若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为倾斜直线,则
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的加速度,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加
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运动的加速度。
(5)几种特殊、相同形状的 x-t 图象与 v-t 图象的比较。
x-t 图象 v-t 图象
①表示从参考点开始的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
速度 v)
①表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
速度 a)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横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的时刻,纵
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相对参考点的位移
④交点表示三个运动质点速度相同的时刻
⑤t1 时刻物体相对参考点的位移为 x1 ⑤t1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 v1,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
②
①
③
④
⑤
②
①
③
④
⑤
物体在 0~t1 时间内的位移
纵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横截距表示回到参考点的时刻
纵截距表示初速度
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6)常见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的比较。
x-t 图象 v-t 图象 a-t 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v=常数 a=0[来源
匀加速直线运动
(v0>0,a>0)
a=常数
匀减速直线运动
(v0>0,a<0)
a=常数
备注
图线(或点的切线)
的斜率表示速度。
①图线(或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
线分布在时间轴的上方,面积为正值,图
线分布在时间轴的下方,面积为负值。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
的面积表示速度变
化量。
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物理图象时,图象中的斜率、截距、图线与轴所围面积等,往往都是描述和解决物
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读图六点关注
1.坐标轴
弄清两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注意纵轴物理量为矢量情况时,横轴以上表
示此物理量为正,横轴以下表示此物理量为负。
2.图线形状
注意观察图像形状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从而弄清图像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像反
映的物理意义。
3.斜率的意义
图线某点的斜率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率,大小等于两个物理量增量的比值。
vtxx −= 0
vtx =
抛物线
atvv += 0
atv =
抛物线 atvv += 0
(1)x t 图像中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t
图像中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加速度。
(2)Wl 图像的斜率表示外力的大小。
(3)φ x 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4)Φ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单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大小。
4.面积的意义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常代表一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往往表示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的乘积的物理
意义。
(1)v t 图像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2)a t 图像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质点速度的变化。
(3)Fx 图像与 x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位移内力 F 所做的功。
(4)Ex 图像与 x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位移两端的电势差。
(5)i t 图像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移动的电荷量。
5.交点、拐点的意义
(1)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的含义与图像有关,如 x t 图线与 x 轴交点纵坐标表示开始计时的位置,而 v t
图线与 v 轴交点的纵坐标表示质点的初速度。
(2)拐点表示图像的斜率大小或方向发生突变。
(3)同一坐标系中不同图像的交点表示具有相同的物理量,如 xt 图线交点表示此刻相遇(在同一位置),vt
图线的交点表示此刻物体速度相同。
6.坐标单位和数量级
在识图和用图时,一定要看清坐标轴的单位和数量级,如 m、cm、×10-3m 等。
(二)突破三类题型
1.图像选择类
(1)依据某一物理过程,设计某一物理量随时间(或位移、高度、速度等)变化的几个图像或此物理过程中某
几个物理量随某一量的变化图像,从中判断其正误。
(2)解决该类问题一般依据物理过程,运用对应规律,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2.图像规律类
(1)该类问题一般由某一图像提出几个结论,通过分析、判断或简单计算确定结论的正误。
(2)解决该类问题应对图像描述的物理过程,运用该过程遵循的规律做出判断。特别对非常规图像,一般由
遵循的规律推导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进一步确定截距、交点、斜率、面积等的意义,从而对结论做出判
断。
3.图像信息类
(1)一般在解答题中,对某一物理情景给出某一物理量的具体变化图像,由图像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对问题做
出分析解答。
(2)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根据物理情景中遵循的规律,由图像提取信息和有关数据,根据对应的规律公式对问
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1、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
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 v-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只受重力,是竖直上抛运动,v-t 图象是直线;有空气阻力时,上升阶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故 a=g+f/m,由于阻力随着速度而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小值
为 g;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图线与 t 轴的交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为 g,切线与虚线平行;故选 B。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 v-t 图象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为 g,与无阻力时加速度
2、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 30 m/s 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 30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
10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示,a、b 分别为小汽车和
大卡车的 v−t 图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 在 t =5s 时追尾
C. 在 t =3s 时追尾
D. 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
【答案】 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搞清两车的位移关系,由几何知识和位移关系进行
求解。
3、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a1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 v0,加速度大小为 a2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
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 x-v (位置—速度) 图像如图所示, (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则( )
A. 在 x-v 图像中,图线 a 表示质点甲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 v0=12m/s
B. 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 a2=2m/s2
C. 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 a1=2m/s2
D. 图线 a、b 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同时到达同一位置
【答案】 C
【点睛】根据图象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判断哪个图象是甲的运动图象,哪个是乙的图象,再根据图象
直接读出 x=0 时,乙的速度;分别对甲和乙,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列式,联立方程求解即可。
4、如图所示是质量为 1kg 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 t=1s 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
B. 在 4s 末~6s 末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 2.5m/s
C. 在 3s 末~7s 末时间内,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2W
D. 在 5s 末~6s 末时间内,滑块受到的合力为 2N
【答案】 C
点睛:本题考察的是直线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当速度不变时是匀加速,当速度等比例减小时是匀减速,当
速度等比例增大时是匀加速.所以需要根据图像来读取速度的变化情况
5、一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5 m/s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5 m/s2
C. 质点在 1 s 末速度为 2 m/s
D. 质点在第 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2 m
【答案】 C
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加速度 a 与位移 x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最终静止
B.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C.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D.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答案】 C
7、(多选)在冰壶比赛中,某队员利用红壶去碰撞对方的蓝壶,两者在大本营中心发生对心碰撞如图(a)所
示,碰后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蓝壶前进方向的冰面来减小阻力,碰撞前后两壶运动的 v-t 图线如图(b)中实
线所示,其中红壶碰撞前后的图线平行,两冰壶质量均为 19 kg,则
A. 碰后蓝壶速度为 0.8m/s
B.碰后蓝壶移动的距离为 2.4m
C. 碰撞过程两壶损失的动能为 7.22J
D. 碰后红、蓝两壶所滑过的距离之比为 1:20
【答案】 AD
8、(多选)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质点的运动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t =0 时,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在 0~2t0 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C. 在 0~2t0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
D. 若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则 t0 时刻相距最远
【答案】 BD
【解析】A、在 t=0 时,甲的速度为正,乙的速度为负,说明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故 A 错误。根据图象
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则知在 0~2t0 内,
乙的位移小于甲的位移,则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平均速度,故 B 正确,C 错误。若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
甲一直沿正向运动,乙先沿负向运动,两者距离增大,后沿正向,在 t0 时刻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
者间距增大,t0 时刻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间距减小,所以 t0 时刻相距最远,故 D 正确。故选
BD。
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
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
9、甲、乙两辆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先后出发,其运动的 x-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 t3 时刻两车相遇,
相遇前两车最大距离为 25m,已知 t2=10s.求:
(1)甲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两车相遇的时间 t3。(取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1=2m/s2 (2)t3=17s
10、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公路等级越来越高,但汽车超速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些特殊路段都设立了各
式减速带.现有—辆汽车发现前方有减速带,开始减速,减至某一速度,开始匀速运动,匀速通过减速带,
然后再加速到原来速度,总位移为 80m.汽车行驶 80m 位移的 v2-x 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v 为汽车的行驶
速度,x 为汽车行驶的距离。求汽车通过 80m 位移的平均速度。
【答案】 8 m/ s
相关文档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9章《电磁感应2021-04-19 22:06:5311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3章《牛顿运动2021-04-19 20:02:534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4-19 18:03:47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4-17 11:37:4312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4-14 23:30:06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3章《牛顿运动2021-04-14 21:41:49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电场2021-04-14 01:51:4419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2-26 21:56:064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2021-02-26 21:46:496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2-26 20:55:5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