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50 KB
- 2021-04-23 发布
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3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土地资源 D.煤炭资源
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
3.下列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B.从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绝对高于自然因素
C.注意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原因是黄土高原小流域广布,且易治理
D.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切前提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7.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 B.11~12月
C.1~2月 D.4~5月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读图,完成8~9题。
8.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
A.干流 B.一级支流 C.二级支流 D.三级支流
9.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工业
10、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2.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雨林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里雨林被毁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过度的城市建设
C.商业性伐木及迁移农业 D.环保意识差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
B
C
D
15、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浙江省的是( )
16、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17、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相对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18.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最关键条件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是著名的侨乡 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
19、据统计,近几年到庐山旅游的北京游客比例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庐山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大为改善
B.庐山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C.京九铁路提高了庐山的游览价值
D.京九铁路改善了两地的交通状况,缩短了游客的出游时间
20、“五一黄金周”来武汉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有限的( )
A.环境承载量 B.地区接待能力 C.吸引半径 D.经济容量
21.我国许多地方有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蒙古族—芦笙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朝鲜族--火把节 D.傣族--泼水节
22.下列旅游景观与所属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平遥古城——陕西 B.乐山大佛——四川
C.武夷山——浙江 D.云冈石窟——甘肃
23.庐山和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在构造上其共同成因是( )
A. 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 B. 火山喷发而成
C. 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 D. 由沉积作用形成
24.按旅游资源的分类,五大连池、神农架、青城山—都江堰、安塞腰鼓一般分别归属于( )
A.地质地貌景观、生物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
B.水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风土民情景观、古建筑景观
C.水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D.地质地貌景观、气候气象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
25.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26~27题。
26.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7.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28~30题。
28.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29.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30.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第Ⅱ卷(共40分)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甲、乙两工业区的形成,相似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地区中,城市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甲或乙)地区(1分),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20世纪50年代以来,甲、乙两地经济先后出现衰落现象。其中,乙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振兴乙地区的经济?(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海南岛国家旅游岛战略,提出将海南岛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材料二:海南省区位图(左图)和旅游资源全布图(右图)
材料三: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比较落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材料四:香港素来有“东方之珠”,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的美誉,拥有迷人的景色,是亚太地区的交通中枢要地。香港是自由港,大部分商品不收关税。香港中西文化合壁的独特风格,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1)海南岛有热带风光、海滩浴场、红色旅游、古代遗迹、名人故居等,这说明该地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状况较好。(4分)
(2)当前海南岛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4分)
(3)香港繁荣的购物旅游与未来的“海南免税岛”相比,具有哪些优势?(6分)
33、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2分)
(2)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4分)
(3)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6分)
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5ACACB 6-10DACDD 11-15BCCCB 16-20DBBDC 21-25DBAAA 26-30BBBDB
二综合题
31答案:
(1)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2) 甲 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历史悠久(任答两点)
(3) 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适应性差;技术、设备更新滞后,产品竞争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环境质量下降。(合理即可)
途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即可)
32答案:
(1)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4分)
(2)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外交通不便,客源市场距离远。(4分)
(3)地理位置优越,商品来源广,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能力强(3分)
33、
(1)平原
(2)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3)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森林资源的破坏
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②
土地荒漠化
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滥垦草原,使草场破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