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5 KB
- 2021-04-23 发布
2020届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天津专用)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筵席(yán) 诺大(ruò) 着陆(zháo) 前倨后恭(jù)
B.折本(zhé) 角逐(jué) 按装(ān) 矫揉造作(jiǎo)
C.岿然(kuī) 毗邻(pí) 装帧(zhēn) 噤若寒蝉(jìn)
D.惬意(qiè) 撕杀(sī) 侥幸(jiǎo) 金榜题名(tí)
答案:C
解析:A项,“诺大”应为“偌大”,“着”应读“zhuó”。B项,“折”应读“shé”,“按装”应为“安装”。D项,“撕杀”应为“厮杀”。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攀多高,自信心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 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自觉行动的动力 ,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一个人的自信心,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老师有意识的培养 的。
A.常常 谋取 源泉 休戚相关
B.常常 牟取 源头 休戚相关
C.往往 谋取 源泉 息息相关
D.往往 牟取 源头 息息相关
答案:C
解析:“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语段强调“自信心”这个条件,不是指事件的发生频率高,用“往往”更合适。“谋取”指设法取得。“牟取”指谋取(名利),含贬义。故选
“谋取”。“源头”指水发源的地方。“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故“源泉”符合语境。“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语段指联系密切,故选“息息相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许多例子都证明城市发展需要空间腾挪,成都地铁建设通过地下资源有效避开了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拓展了蓉城发展的空间。
B.评选和朗诵有关成都的最美诗词,借诗歌增添城市名片的魅力,“成都诗词大会”无疑将让成都“诗歌之城”的美名再度远扬。
C.会议强调,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区域联动,形成协调配合、行动一致、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切实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D.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不文明驾驶问题,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地下资源”后加“的利用”。C项,并列语序不当,应为“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行动一致”。D项,不合逻辑,“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的迅猛增长”与“不文明驾驶问题”不存在因果关系。
4.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答案:A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2)人生亦有命,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1)金就砺则利 (2)安能行叹复坐愁 (3)连峰去天不盈尺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5)薄雾浓云愁永昼
6.城市升级持续进行,城乡大地发生巨变,勾起城市几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思。有感于此,《城市日报》开展“寻找城市记忆”的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然后编辑成册。现在请你为册子撰写一段卷首语以吸引读者,要求:主题突出;语言鲜明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答案示例:找寻旧照片,拂去历史的浮尘,领略当年的风采;讲述老故事,打开历史的话匣,找寻城市的记忆。让你我共同分享老照片,寻找曾经的记忆。
一张照片,一段故事;一组照片,一段历史。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了城市某些重要但已被遗忘了的记忆,您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回味吗?
7.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清明祭祖是绵延数千年的习俗,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表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与方式的变化,祭祖的流程逐渐被简化,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清明甚至仅仅意味着一个小长假。又一个清明节来了,你还“祭祖”吗?某记者特别选取了5位普通人的祭祖故事,他们中有江苏启海移民后人、有“90后”大学生、有旅居海外的游子……尽管随着生活半径的不断扩大,人们归乡祭祖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漫长,但每年的这一天,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同时也完成了对一个家族精神文明的又一次接力。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清明祭祖对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接力”的?
参考答案:中华民族每一个家族传承至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凡的历程,而“祭祖”正是作为后辈传承先人精神,表达后人追思的重要途径。清明祭祖,最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不仅要追思先祖,更重要的是将先祖的风范传递给后人,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才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
解析: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所述,提炼出清明祭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写出自己的看法。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当电视( )屏上刮了太久的轻浅风之后,(甲)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作品,许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有时,我们麻木又没心没肺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是( )皮笑脸、( )情造作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从我们的眼前、大脑掠过,最终什么也留不下。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够多、够长,也够华丽,但偏偏不够重。讲爱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朴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趣味失重、(乙)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于是,尺度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在这一形势下,《平凡的世界》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是一个有趣且令人( )奋的现象。
1.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汉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荧(yín) 嘻 矫(jiǎo) 震
B.萤(yíng) 嬉 娇(jiāo) 振
C.萤(yín) 嘻 娇(jiāo) 震
D.荧(yíng) 嬉 矫(jiǎo) 振
答案:D
2.语段中(甲)(乙)两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偶然 (乙)品味
B.(甲)偶然 (乙)品位
C.(甲)偶尔 (乙)品味
D.(甲)偶尔 (乙)品位
答案:B
解析:“偶然”强调在某一时间里。“偶尔”是“间或”之意,表现为“时不时的”。此处强调某一时间,应填“偶然”。“品位”是名词。“品味”大都为动词,作名词时指品质和风味或格调和趣味。因为语境中前有“趣味失重”的说法,此处不应该再用表风味、趣味的“品味”,而是表品级、水平的“品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英语都是通过社会机构进行组织的,比如托福、雅思等,这也是今后我国英语考试的发展方向。
B.国家发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强调要充分利用开发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C.西藏是当今世界最为清洁的区域之一,大气环境干净透明,各类污染物质的含量与北极地区相当,污染物种类较少。
D.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强国,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从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转为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所决定的。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英语”应改为“英语考试”;B项,语序不当,应先“开发”后“利用”;D项,句式杂糅,应将“所决定的”去掉。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钟嵘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刘勰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答案:D
解析:D项,《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5.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下面三副对联是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的对联,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一)上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下联: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二)上联: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下联: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更何人。
(三)上联: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下联: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B.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C.滕王阁 岳阳楼 黄鹤楼
D.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答案:B
解析:(一)根据“三楚”“云鹤”可判断是黄鹤楼;(二)根据“先忧后乐”可判断是岳阳楼;(三)根据“水天一色”可联想到“秋水共长天一色”,可知是滕王阁。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还顾望旧乡,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杜牧《阿房宫赋》)
(4)开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答案:(1)长路漫浩浩 (2)榆柳荫后檐 (3)鼎铛玉石 (4)飞羽觞而醉月 (5)蟪蛄不知春秋
7.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对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分别说些什么?
对家长说:
对老师说:
对同学说:
答案示例:对家长说:请父母放心,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
对老师说: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不骄不躁,决不后退,用辛勤的汗水为母校增光。
对同学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一定要用最灿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