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 MB
- 2021-04-23 发布
第
2
讲 环境保护
专题四 选修地理
【
必备知识
】
1.
水污染及防治:
自净
物种
清洁生产
物理
2.
大气污染及防治:
大气污染物
能源结构
绿地
3.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耕地
有机肥
填埋法
4.
主要资源问题及原因:
不均衡
利用
人口
5.
资源问题的对策分析
(
以水资源为例
)
:
跨流域调水
利用率
6.
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保护性
质
7.
森林破坏:
滥垦滥伐
旱涝
采育
8.
草地退化:
降水
载畜率
9.
湿地退化:
水旱灾害
自然保护区
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
典题探究
】
【
典例
1】
(2017·
临沂二模
)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
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
尔尼诺影响,
2016
年
1
、
2
月份该州大量降水
❶
。该州
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
济三大支柱。
2016
年
3
月,该州甲地
(
主要蔬菜种植
区
)
❷
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
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
❸
。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佛罗里达州异常天气导致大量降水。
信息❷:蔬菜种植区,农药、化肥使用量大。
信息❸:当地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
图像信息。
信息❹:渔业危机发生的地区有河流交汇。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关键词
思维过程
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受厄尔尼诺影响→天气异常,
2016
年
1
、
2
月
份佛罗里达州大量降水→雨水冲刷地表→化
肥和其他营养元素被带入
_____→___________
化→藻类植物快速生长→快速生长的藻类植
物与鱼类争夺
_____
和阳光→鱼类大量死亡
鱼类大量死亡→影响当地
_________
的平衡;
冲击旅游业和渔业的发展
死亡鱼类腐烂→
_____
河流
河流
水体富营养
氧气
生态系统
污染
答案:
原因:
1
、
2
月份大量降水,雨水冲刷地表,化肥和其他营养元素被带入河流,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快速生长的藻类植物与鱼类争夺氧气和阳光,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影响:渔业危机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冲击旅游业和渔业的发展;死亡鱼类腐烂,污染河流。
【
解题技法
】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思路
(1)
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①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来源。
②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2)
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
新题预测
】
1.
下图为我国南方沿海某省废旧电器拆解基地,该基地以家庭作坊为主,拆解方式以手工机械拆解和焚烧为主,主要为了获得金属、塑料、废旧电器原件,废旧电器和拆解后的废弃物大多露天堆放。
简要分析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对当地的危害。
【
解析
】
联系废旧电器拆解过程中的焚烧会产生大气污染,拆解后的废弃物露天堆放主要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
露天堆放废旧电器和拆解废弃物易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焚烧电器易产生有毒气体,造成当地大气环境污染;露天堆放的废弃物靠近河流,易造成水体污染;地表污水下渗,易造成土壤污染,使土壤碱化、毒化、酸化;危害人体健康。
2.
工厂、矿山、垃圾填埋场等由于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泄漏对环境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常州
A
厂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下图为该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图。
注:污染羽是指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
指出
A
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并提出防治对策。
【
解析
】
从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角度分析
A
厂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从加强监测、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及提高防御意识及设施等方面来回答对污染的防治措施。
答案:
途径:①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②土壤污染区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③有机污染物由地表土壤污染区经降雨淋滤进入地下水,流入下游水井,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
防治对策:加强污染监测和预报;加强化学物品管理,防止泄漏和人为泼洒;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和短裤上班等。
【
加固训练
】
(2017
·
广安二模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灰霾天气。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年来各月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图。
(1)
说出该城市近年来月均温与月均灰霾日数的关系,并分析夏季灰霾天数少的原因。
(2)
为减少灰霾天气应采取哪些措施?
【
解析
】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月均温
高的月份月均灰霾日数少,月均温低的月份月均灰霾
日数多,可见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夏季气温高,大气
层结构不稳定,对流作用强,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
扩散,加之夏季降水多,微尘颗粒作为凝结核随雨滴
降落到地面,利于清洁空气,而且夏季植被覆盖率
高,吸烟滞尘能力强,空气得到净化,所以夏季灰霾
天数较少。第
(2)
题,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
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天气
现象。所以治理灰霾天气应从灰霾形成条件着手,
严格控制向空气中排放微尘颗粒污染物,应该制定大气
污染管理条例及应急预案;加强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
理,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控制机动车数
量,减少尾气排放;加快淘汰、搬迁重度污染企业,
推广清洁生产,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能源洁净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微尘颗粒。
答案:
(1)
关系:负相关
(
或冬季气温低,灰霾日数多;夏季气温高,灰霾日数少
)
。
原因:夏季气温高,大气层结构不稳定,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清洁空气;夏季植被吸烟滞尘能力强。
(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
【
典题探究
】
命题角度
1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典例
2】
(2017
·
成都二模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
年
1
月
13
~
14
日,环保部就
5
个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
督促其
全面落实
《
环境
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
规定
❶
,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
法违规行为。
1
月
14
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
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
河南小秦岭国家自
然保护区内有
10
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
217
个
❷
;
矿渣堆存量
2 000
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
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
进展缓慢
❸
,未将环境保护部
2014
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材料信息。
信息❶:我国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建设。
信息❷: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违规、违法采矿现象。
信息❸:采矿造成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破坏严重。
第二步:推理论证
——
想什么?
关键词
思维过程
危害、
治理
措施
不合理的采矿→地面
_____
、地下水污染、
植被破坏;矿渣堆存→加剧了
_________
;
易导致滑坡、
_______
灾害,危及人们生命
和财产的安全;占用大量
_____
,侵占野生
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自然
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失调
科学
_____
、法制建设、合理利用
_____
等→
治理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塌陷
水土流失
泥石流
土地
规划
资源
答案:
开矿会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破坏;裸露矿渣土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矿渣堆放,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矿渣占用大量土地,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失调。
治理措施:科学规划,开采资源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减轻污染;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土地;坚决取缔无证开采;采矿区要及时进行回填复垦
(
植树造林种草
)
,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
【
解题技法
】
分析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措施的方法
命题角度
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措施
【
典例
3】
(2017
·
全国卷
Ⅱ)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
因受人为干扰,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❶
,
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
方式造林育林
❷
,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
解题模板
】
第一步:获取信息
——
找什么?
(1)
材料信息。
信息❶: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信息❷:治理当地水土流失有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
(2)
图像信息。
信息❸:
“
红色荒漠
”
景观。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
解题技法
】
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的思路
(1)
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大小、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堆积强度等。
(2)
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当地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
新题预测
】
1.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某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
(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
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
解析
】
第
(1)
题,从图中可看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作为能源产生的影响,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增强温室效应;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第
(2)
题,环境问题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考虑。
答案:
(1)
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CO
2
增加,增强温室效应;
SO
2
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
生态系统破坏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水质变化
(
水污染
)
;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
(
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
。
2.
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治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
解析
】
结合图示知弃渣场为防治水土流失在渣场、渣顶和渣面
(
场
)
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结合措施功能说明原因。
答案:
渣场修建挡渣墙。原因是渣土疏松易流失,修建挡渣墙可增加渣土堆积量和稳定性;
渣顶栽植灌草绿化。原因是利于提高拦渣效率;
渣面
(
场
)
邻坡侧设置截
(
排
)
水沟和沉砂池。原因是该弃渣场位于沟谷,雨季
(
特别是暴雨
)
地表水汇集易引发山洪,需要修建截水沟排水。
3.
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是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碱蓬不仅是可供人食用的美食,也是野生动物赖以栖息的乐园,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此外,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扮演着盐碱地
“
拯救者
”
和污染物
“
清洁工
”
的角色。
分析碱蓬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大规模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
解析
】
从碱蓬生长过程中降低盐分、减轻污染、提高肥力和减少蒸发等方面说明其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并从以上分析中得出大规模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作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一定盐分和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含盐量,减轻土壤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减少了地表盐分积累。
不利影响:盐地碱蓬大量减少会造成土壤及地表盐分和重金属增多,加重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程度;内陆地区盐碱地荒滩裸露,风沙侵蚀加重;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
加固训练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材料二 图
1
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
2
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
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并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2)
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
解析
】
第
(1)
题,读图,银川湿地主要类型是河流
湿地、湖泊湿地。湿地萎缩自然原因主要是蒸发量远
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河道淤浅。人为原因
是围湖造田,导致湿地面积缩小,城市和交通建设用
地等占用湿地。第
(2)
题,保护湿地措施有退耕、退
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
规,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公民
环保意识等。
答案:
(1)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2)
退耕
(
牧
)
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
(
农业、工业
)
、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
答对其中
2
点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