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6 MB
- 2021-04-23 发布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
核心知识通关
】
1.
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发
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 貌
初期
(A)
河流侵蚀作用以
_____
_____________
为主
河谷深而窄
,
谷壁陡峭
,
横剖面呈“
V”
型
中期
(B)
向下侵蚀作用
_____,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_____
河流
_____
侵蚀、
___
___
堆积
,
河流更为弯
曲
,
河谷拓宽
成熟期
(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
,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向下
和向源头侵蚀
减弱
凹岸
加强
凸
岸
2.
河流堆积地貌
:
地 区
原 因
地 貌
河流出山口处
(a)
地势突然趋缓
,
河道变得开阔
,
水流速度减慢
,
河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
___________
(
洪积
-
冲积平原
)
河流中下游地区
(b)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堆积体
,
随着其面积的不断升高扩大
,
形成河漫滩
,
河漫滩在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的情况下连接在一起
_______
平原
洪
(
冲
)
积扇
河漫滩
地 区
原 因
地 貌
河流入海口
(c)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
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
,
河流携带泥沙沉积
_______
、冲积岛
三角洲
【
图文助记
】
1.
洪积
-
冲积平原的地貌
: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
,
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
三角洲的地貌
:
多呈三角形
,
地势平坦
,
河网稠密
,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
规律方法
】
河流流向判断的“五根据”
(1)
根据一条等高线
,
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
,
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
,
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
,
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
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
,
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
,
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3)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
,
受水流的冲刷
,
凹岸河床较深
,
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
,
即河床较浅
;
在河岸平直处
,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
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
,
左岸则较浅
,
南半球正好相反。
(4)
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
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
,
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
,
且呈浑圆状
,
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5)
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水流向。
时令河即季节河
,
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
,
由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
,
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
,
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
,
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
,
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6·
全国卷
Ⅱ
)某河流
位于浙江东部
❶
,
下游河
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
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❷
。下
图示意该河下游
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
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❸
。
1964
年在该河上
游建成水库
❹
;
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❺
。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1
~
3
月
B.3
~
6
月
C.6
~
9
月
D.9
~
12
月
(2)
水库竣工后
,
水库下游河流
(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3)
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__
D
__,(2)__
B
__,(3)__
A
__
。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4·
海南地理
)
如图所示
,
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
,
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
,
进入平原。读图
,
完成
1
~
3
题。
1.
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河流流量最小的
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适宜修建水坝的
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
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
)
A.
河流侵蚀
,
逐步将山脉切开
B.
河流改道
,
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
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
山脉断裂
,
断裂处形成河流
【
解析
】
1
选
A,2
选
B,3
选
C
。第
1
题
,
该河流位于湿润地区
,
其径流量向下游不断增大
,
河流穿过山脉
,
进入平原
,
说明甲地位于河流的上游
,
河流的径流量最小。第
2
题
,
图中乙地位于河流穿越山脉的峡谷中
,
河流的落差较大且河道较窄
,
适合修建水坝
;
丙、丁两地的落差较小
,
河道较宽
,
不适宜建水坝
;
甲地的水量较小
,
也不适宜建水坝。第
3
题
,
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形成过程应为先有河流的形成
,
随后在褶皱山脉缓慢的形成过程中
,
河水对隆起的山脉不断侵蚀
,
使得河流最终穿过平行的山脉。
【
加固训练
】
河中垂钓
,
钓点是关键
,
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
,
小军来到如图所示河段垂钓。此时
,
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
,
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本次垂钓
,
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
图中堤坝较低矮
,
主要是考虑
(
)
A.
灌溉
B.
排水
C.
发电
D.
蓄洪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甲处正对水流
,
流速快
;
乙是凸岸泥沙堆积
,
水流平缓
,
水较浅
,
但丙处位于小岛的背面
,
水流速度最慢
,
最适宜垂钓
;
丁是凹岸
,
水流急
,
不适宜垂钓。第
(2)
题
,
由于堤坝较低矮
,
蓄水少
,
故排除
C
、
D
项
;
堤坝上游有灌溉渠口
,
当河流中水量过大时防止河水漫过两岸堤坝
,
淹没农田
,
修建低矮堤坝可把多余的水排入下游。
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核心知识通关
】
1.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
(1)
作为水源地
,
为聚落提供
_______________
。
(2)
作为交通运输通道
,
方便聚落
_______________
。
(3)
河流冲积平原
,
利于耕作
,
为聚落提供
_________
。
生产、生活用水
对外联系和运输
农副产品
2.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
(1)
耕地破碎地区
:
乡村的规模相对
_____
。
(2)
耕地连片地区
:
乡村规模较大。
较小
3.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
平原低地
:
为防御洪水
,
人们通常加高和加固河堤
,
聚落一般沿河成
_____
分布。
(2)
山区河谷中
:
为防御洪水
,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
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
即高于
_______
的地方
,
而且要注意
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带。
线状
洪水位
(3)
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
高 原
山 区
平 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
_____
___
平原
洪
(
冲
)
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___________
形态
多呈
_______
___
状
_____
状
_____
、带状
聚落
密度
小
较小
大
河漫
滩
三角洲平原
狭长的
带
条带
团状
地形
高 原
山 区
平 原
成因
地势低
,
气候温暖
,
土壤肥沃
,
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
,
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
,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
农业发达
;
河网密布
,
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
图文助记
】
1.
河流上游地区的聚落分布
:
上游河谷窄
,
呈“
V”
型
,
河道几乎占据整个河谷。聚落多呈条带状分布于相对低平的河谷、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和冲积扇。
2.
河流中下游地区的聚落分布
:
河流中游地区河道渐开阔
,
下游地区河谷更加开阔
,
受地形、航运影响聚落多沿河或沿海呈条带状
,
平原多呈团块状分布。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7·
肇庆模拟)
江西省某中学
❶
研究性学习小
组,
利用暑假到附近农村进行野外考察
❷
,下图为考
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同学们一致认为甲聚落的选址合理。其理由是
(
)
A.
气候适宜
B.
地处冲积平原
C.
高于洪水位
D.
交通便利
(2)
同学们对甲村附近河流进行考察。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
)
A.①
河段流量大于③河段
B.②
河段的含沙量小于③河段
C.③
河段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
D.①
河段流速大于③河段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__
C
__,(2)__
D
__
。
【
高考模拟精练
】
下图为我国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
,
回答
1
、
2
题。
1.
图中乙、丙两地所处地貌类型为
(
)
A.
三角洲
B.
洪积扇
C.
冲积扇
D.
河漫滩
2.
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
解析
】
1
选
D,2
选
D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丙两地位于河床两侧
,
介于平均水位和洪水位之间
,
在洪水季节被淹没
,
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
因而地貌类型为河漫滩。第
2
题
,
丁地地势高
,
不会造成洪水威胁
,
且地形平坦
,
比较宽阔
,
最适宜聚落布局
;
乙、丙两地处于洪水位以下
,
不能修建聚落
;
甲地较狭窄。
【
加固训练
】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
,
回答
(1)
、
(2)
题。
(1)
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
)
A.
支流众多
B.
河道弯曲
C.
降水集中
D.
山高谷深
(2)
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①
河流 ②气候
③植被
④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解析
】
(1)
选
D,(2)
选
C
。第
(1)
题
,
据图可知
,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该地区河道弯曲
,
支流众多
,
导致排水不畅
,
因此很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第
(2)
题
,
图中聚落多沿河分布
,
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
,
土壤肥沃
,
河流又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和运输功能。
类型
2: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答题规范
【
考题示例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
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 600 mm
的银川平原
,
因黄河贯穿
,
湖泊众多
,
加之贺兰山的“守护”
,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
,
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
1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
图
2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
2
中
P
处的地貌类型
,
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
获取信息
】
提取冲
(
洪
)
积扇的成因
图示信息
:P
处位于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
,
地貌呈扇形分布。
【
信息解读
】
洪积扇的位置与形成
图
2
信息
:P
处的地貌类型是冲
(
洪
)
积扇
,
是由于山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
,
在流经地形较缓的山麓地带时
,
受沉积作用导致泥沙在此堆积而成。
【
规范解答
】
冲积扇
(
洪积扇
)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
流速减缓
,
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
模板构建
】
1.
侵蚀地貌成因回答模板
:
考 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谷、沟谷、峡谷
河床、冲蚀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
,
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
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
,
与流水中含有的
CO
2
相遇
,
发生化学反应
,
被溶蚀而形成
考 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风力侵蚀地貌
携带、破坏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
,
如风蚀蘑菇
(
风蚀城堡、戈壁
)
2.
堆积地貌成因回答模板
: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流冲积扇
山口、平缓、减慢、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
,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
水道变宽
,
水流速度减慢
,
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
,
形成冲积扇
(
洪积扇
)
河口三角洲
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入海口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
,
由于地势低平
,
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
,
水流缓慢
,
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风力堆积地貌
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
,
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
,
风速降低
,
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
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
冰川融化
,
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
,
如东欧平原等
【
迁移应用
】
考向
1
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
1.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
,
回答问题。
(1)
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
,
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
,
简述其形成原因。
(3)
结合图中信息
,
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
,
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
天山山脉为褶皱山
,
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一定关系。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
(
外力作用
)
的结果
,
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
,
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
答案
:
(1)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
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
相同点
: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
: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
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考向
2
堆积地貌与地理环境
2.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
材料二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宁夏平原之间
,
海拔大多为
2 000
~
3 000 m,
最高峰海拔
3 556 m
。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加
,
山中森林资源丰富。
(1)
根据图示信息
,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
,
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2)
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宁夏平原先是经岩层断裂下陷
,
之后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形成。第
(2)
题
,
贺兰山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地形雨、阻挡沙漠东移、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答案
:
(1)
岩层断裂下陷
;
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而成。
(2)
削弱了来自西北的寒冷空气的侵袭
;
抬升了东南季风
(
夏季风
),
在该地区形成较多的地形雨
;
阻挡了沙漠的东移
;
山中植被有效地减弱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
,
起到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9 17:40:4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