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 MB
- 2021-04-23 发布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知 识 与 技 能
学习能力
(学法)
习惯养成
(卷面整洁)
总分
内容
区域和
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分数
50
50
2-3
100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内的某些地理要素往往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读图2回答2-5题。
2.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3.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5.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6.下列工业中心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济南、徐州、杭州 B.成都、重庆、南宁
C.武汉、哈尔滨、包头 D.西安、太原、石家庄
7.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 采集和狩猎阶段B. 农业社会阶段C. 工业社会阶段D. 后工业化阶段
8.下面哪个阶段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最强的是( )
A采集和狩猎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社会阶段
9.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20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2001年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千米。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要损失用水4000多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据此回答10-11题。
10.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是( )
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工农业发展快,人口增加较快,污染、浪费严重
③地形复杂,地势北高南低,不利于水资源的贮存
④气候长期干旱,降水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此次调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的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的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开挖入海新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12-13小题
12.有关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
① 输入地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② 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
优良的海港
③ 输入地区主要能源不足,发展工业所必须的其他资源配套较好
④ 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近年来,山西也存在拉闸限电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① 山西的常规能源缺乏② 山西的发电量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
③ 山西的用电量大增 ④ 山西的电力大量输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
“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
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完成14-16题
图12
14.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
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15.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
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16.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市场前景广阔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2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18.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19.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2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南地区( )
A. 冬季风不能到达,属非季风区
B. 1月均温高于0℃,是亚热带、热带地区
C. 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植被为森林草原
D. 农作物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读图3,回答21-24题。
21.图3中①处发展农业种植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2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读中国自然分区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 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26.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7.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形成,与下面哪方面的影响无关(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丰富的资源
C.发达的海上交通 D.密集的劳动力资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28-31题.
28. 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9. 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
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0. 下列关于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一产业将逐渐减少 B.在第二产业将逐渐增加
C.在第三产业将先增后减 D.在每个产业都是逐渐增加的
31.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32-34题。
32.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33.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4.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C.三个地带发展第三产业有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各题。
35.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市场、产业基础
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
D.政策支持、资金
36.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
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
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37题。
37.下列区域有明显界线的是( )
A.文化区域 B.行政区域 C.植被带 D.气候区域
读下图,完成38-39题。
38.箭头①可能表示( )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力输出 D.土地输出
39.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带动经济发展 ③促进城市化进程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40题:
中国大陆、越南等地
Ⅱ阶段
Ⅰ阶段
香港、台湾地区
欧美
图4
40.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三大自然区图
地区
a
b
c
面积(%)
30
45
25
人口(%)
4
95
1
三大自然区面积、人口比例表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3分)
(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 和 ; 和 是自然区域的标志。(4分)
(3)B地区的植被自西向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影响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 工程。(2分)
(5)B和C自然区的除了发展畜牧业以外,还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比如:B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C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A自然区中,以 --- 为界线划分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4分)
(7)地理界线P的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2分)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8)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交替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2分)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棉花—亚麻—桑蚕丝—剑麻
D.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答题纸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____ 和 ___ ; ___ 和 _____ (4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 工程。(2分)
(5)B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
C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
以 --- 为界线划分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4分)
(7)( )(2分)
(8)( )(2分)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案
CBBCD CCABA BDDBB AAABB ACADB DBDBA
BAACB ABCBA
(1)bac(3分)
(2)地形 气候 土壤 植被(4分)
(3)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3分)
(4) 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 (2分)
(5)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秦岭淮河(4分)
(6)B(2分)
(7)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