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9.83 KB
- 2021-04-23 发布
第九专题 经济结构的
变化
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2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4
-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
5
-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
6
-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
.
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逐渐解体的。
2
.
西方列强的侵略
,
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7
-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
.
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期间
,
洋务派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
,
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近代化起步。洋务派高举
“
中体西用
”
的旗帜
,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力图
“
借法自强
”,
这是现代民族主义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
,
雇佣劳动者不断增加
,
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在企业中缓慢成长。
2
.
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打开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窗口
,
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
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
采取新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些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模式
,
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崭新一页。
-
8
-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
对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以及中国思想的早期近代化
,
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以经学为主体的传统封建观念
,
从而实现了中国由封闭观念向开放观念的转变。一方面
,
中国传统的
“
天朝上国
”“
夷夏之辩
”
等思想观念在洋务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
,
洋务运动也促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封建主义义利观。
-
9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例题
(2019
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统考
)
据统计
,
晚清对外贸易中主要是进口生活消费品
,
如
1880
年进口物品中棉织品、谷物、糖、煤油等生活消费品占了全年进口总额的
53%
。这一现象说明
(
)
A.
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B.
民族企业生产受到压制
C.
洋务企业面临残酷竞争
D.
对外贸易出现严重入超
分析推理
生活消费品占了全年进口总额的
53%→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
10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精准解答
材料提及晚清对外贸易中主要进口的是生活消费品
,
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与民族企业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体现洋务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争
,
故
C
项错误
;
入超是指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材料没有提到进出口差额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A
以题说法
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
从全球角度看
,
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
.
从近代化角度看
,
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
11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1
.
鸦片战争以后
,
外商用中国商人代理买卖
,
称为买办
,
作为雇员领取薪金
,
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
,
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
(
)
A.
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
B.
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材料强调的是
“
买办
”
的作用
,
不是外国资本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
,
这些企业即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故
B
项正确
;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说法正确
,
但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
,
故
C
项错误
;
买办只是外商在中国的代理人
,
买办阶级便利了列强经济侵略
,
而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2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2
.(2019
北京顺义统考
)
有学者指出
,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
;
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
;
第三次是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
A.
列强侵略中国以割地和资本输出为主要目的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
D.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中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
”
指的是鸦片战争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
”
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
”
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
三次战争使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故选
D
项
;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对商品输出的要求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输出的要求
,
排除
A
项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
”
后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
”
后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
”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排除
B
项
;
通商口岸开放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
排除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3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3
.1879
年
,
清政府派遣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
,
同时招徕华侨资本
,
成效显著。此举
(
)
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
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题干中的
“1879
年
”
及清政府派遣官员考察航运等信息
,
可知清政府的举措是为了发展近代航运业
,
结合时间可知这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
,
故
D
项正确。清政府的举措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
故
A
项错误
;
实业救国热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的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中没有涉及清政府奖励实业的信息
,
故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4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
.
促进因素
(1)
政府鼓励
: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
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2)“
实业救国
”: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
使
“
实业救国
”
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
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
,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
民族精神
: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4)
与时俱进
: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发展的因素。
-
15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2
.
阻碍因素
(1)
社会性质
: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
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
自身因素
: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
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
重工业基础薄弱
,
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
,
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
政局动荡
: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
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
16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二、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努力
1
.
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
,
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
,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
培养了一批人才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是中国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
,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
,
实行
“
振兴实业
,
奖恤工商
”
的经济政策
,
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
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
17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3
.1898
年维新变法期间
,
清政府制定了经济改革措施
: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设立农工商总局
;
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
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
兴办邮政
,
裁撤驿站等。清政府以上谕形式发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
这在
“
以农为本
”“
重农抑商
”“
耻言技艺
”
的中国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4
.1901
年清政府实行
“
新政
”
。提倡、规范和奖励工商
,
设立与商部配套的机构律学馆
(
负责起草有关经济法令和政策
)
、商标馆
(
负责商标事宜
)
、商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等。这表明传统封建政府的职能有所转变。之后清政府又推出
“
预备立宪
”,
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
“
皇位永固
”
。
“
新政
”
和
“
预备立宪
”
虽是迫于内外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
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法制的近代化
,
具有进步意义。
-
18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例题
(2017
课标全国
Ⅲ
,28)1897
年
,
有人指出
:“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
,
皆属皮毛
,
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
,
忽大为变动
,
如邮政、银行、铁路
,
直见施行
,
今天津亦有小轮
,
风气之开
,
人力诚难阻隔也。
”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分析推理
本题设问是
“
主要原因
”,
即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结合时间
“1897
年
”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
19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
“
邮政、银行、铁路
,
直见施行
,
天津亦有小轮
”,
可知反映的是兴办实业
,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
,
故
D
项正确
;
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
1898
年
,
与题干时间
“1897
年
”
不符
,A
项错误
,
排除
;B
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
,
与材料不符
,
排除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C
项错误。
答案
:
D
-
20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以题说法
历史因果型选择题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
历史因果型选择题是考查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原因、结果的选择题
,
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因果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
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
标志性的词语是
“
根本原因
”“
直接原因
”“
主要是因为
”
等
;
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
标志性词语是
“
影响
”“
结果
”
等。
-
21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解题技巧
:
解答历史因果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
1
.
时序法。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
2
.
理论法。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因果关系
,
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3
.
限定词法。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
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国内影响与国际影响、政治影响与经济文化影响等。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
错误的理解可能会导致错选
;
二是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
三是把握题干和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
弄清哪个是因
,
哪个是果。
-
22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1
.(2019
课标全国
Ⅲ
,28)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
,
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中的信息反映了外国人将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据此并联系所学知识
,
可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并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
,
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却可以享受特权
,
因此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当时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
故
A
项错误
;
外国资本对华输出主要表现在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方面
,
而题干中实际办厂者是中国人
,
故
C
项错误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
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23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2
.
据统计
,1904—1908
年
,
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
227
家
,
到
1912
年
,
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
20 749
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
,
只有
750
家公司雇工超过
100
人。材料主要表明
(
)
A.
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
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
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
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从题干中可看出民族工业在初步发展过程中的规模较小
,
说明民族工业仍存在明显不足
,
故
A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国资本与民族工业的关系
,
故
B
项错误。此时虽然处于清末新政期间
,
但材料并没有说明新政是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故
C
项错误。题干中涉及的时间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
,
不是诞生时期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4
-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三
突破点二十四
3
.
抗日战争时期
,
国民政府首迁内地的企业有山海炼钢厂于
1937
年
9
月迁至汉阳
,
济南兵工厂于
1937
年
9
月迁至西安
,
金陵兵工厂于
1937
年
11
月迁至重庆。这些企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
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受到日军侵略的直接威胁
C.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D.
政府工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中企业内迁的时间是在
1937
年
9—11
月
,
此时处于淞沪会战时期
,
材料中企业内迁主要是受到日军侵略的威胁
,
故
B
项正确。
1937
年
11
月
,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
而材料中山海炼钢厂、济南兵工厂内迁时间发生于迁都之前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企业内迁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
并非工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
故
A
、
D
两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25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1
.
鸦片战争后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商品市场
,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
.
洋务运动打着
“
自强
”“
求富
”
的旗号
,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
但它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
到
19
世纪末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
.
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
26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5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也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
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险恶形势下
,
民族资本陷入困境。
-
27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史料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
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
中国也将缓缓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
,
一方面
,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
,
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
另一方面
,
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
《毛泽东选集》
结论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已经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
,
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中断了中国自我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
(2)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渐破坏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
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
(3)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
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