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 MB
- 2021-04-23 发布
板块九 西方文明的源头
——
古代希腊、罗马
阶段特征
主干排查
微专题整合
随堂演练
阶段特征
阶段
希腊
(
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
)
罗马
(
公元前
8
世纪~公元
6
世纪
)
特
征
政
治
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城邦至上、个人自由服从于集体的政治特色
;
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疆域扩张
,
共和国向帝国演化
;
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
,
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
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
工商外贸繁荣
,
海外殖民扩张
经济交流频繁
,
工商业发达
文化
突出人的价值
,
人文精神觉醒
崇尚理性
,
信奉自然法则
;
基督教兴起
;
建筑艺术辉煌
主干排查
一、从贵族体制到民主体制
——
雅典的民主制
2.
运作方式
:
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1.
背景
:
民主政治发展
,
人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
微专题整合
专题一 雅典民主与公民政治
角度
1
雅典公民大会
[
典例
1]
(2018
·
全国
Ⅲ
卷
,32)
公元前
5
世纪
,
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
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
,
在当时雅典
(
)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解析
:B
材料中强调的是雅典公民通过谈话、论辩和说服等方式参与政事讨论
,
说明当时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
,B
项正确。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具有谈话、论辩和说服能力更容易成功
,
不是必须能言善辩
,A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
,
雅典民主处于发展、鼎盛期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积极参政议政
,
不是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D
项错误。
[
典例
2]
(2017
·
全国
Ⅲ
卷
,32)
在古代雅典
,
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
,
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
,
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角度
2
雅典公民责任意识
解析
:D
雅典开创了民主制度的先河
,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
,
与现代民主相比
,
不可避免地存在若干不足。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不足就是过分强调城邦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中心主义
,
对公民个体的义务要求明确、严格
,
而对个人的利益需求重视不够
,
这主要表现在只要多数公民决定的事
,
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贯穿材料中三种宣誓的理念是
,
无论担任官员或陪审员的公民
,
还是取得公民资格的成年人
,
在享有公民权利的同时
,
必须牢记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
故
D
项是唯一能够覆盖三种宣誓的正确项。至于如何保证官员依法履行职权和陪审员公正审判
,
主要依靠的是定期民主选举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监督制度
,
宣誓虽然也能发挥些许制约作用
,
但仅限于道德诚信范畴
,
效力有限
,
所以
,
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并非宣誓的主要目的
,
故
A
项和
B
项都可以排除。青年男子的成人宣誓虽是获得公民权利的起点
,
但权利意识属于人之本能
,
无须培育
,
更何况成人宣誓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公民牢记自己的义务
,
故
C
项也是错误项。
角度3 古希腊城邦下妇女权益
[
典例
3]
(2019
·
北京卷
,20)
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
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
,
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
,
古希腊
(
)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
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解析
:D
材料中
“
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
”“
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
”
等信息说明
,
古希腊女子有权参与城邦的社会文化生活
,D
项正确。
A
项与材料不符
,
材料主要说的是妇女参加运动会的问题
,
未体现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
项与史实不符
,
在古希腊
,
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C
项
“
阶级分裂
”
问题材料没有体现。
[
思维深化
]
一、雅典民主
1.
城邦与民主
:
城邦利益至上
,
个人自由没有制度化保障
,
屈从于集体。
2.
群体决策与民主
:
其局限性一是公民容易受到演说的左右
;
二是直接民主缺乏对群体决策必要的约束机制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群众决策几乎不受限制
,
这种政治状况助长了公民草率行事的风气。助长民众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3.
抽签与民主
:
采用抽签任官法
,
以保证每个公民参政机会的平等
,
但牺牲了能力选拔人才的原则。
4.
监督与民主
:
(1)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具有立法权
,
陪审法庭具有司法权、五百人议事会具有行政权
,
使之相互制约
,
但权限划分笼统且互相交错。
(2)
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野心独裁者而设计的
,
旨在维护正义。但也容易引起党派与政客之争
,
成为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工具。
(3)
其他监督措施
:①
对公职人员实行严格监督
:
任职前对候选人公民身份和个人品行进行资格审查
;
任职期接受任职检查
,
一方面督促官员恪尽职守
,
另一方面减少渎职腐败
;
卸任时要接受账目审查及是否完成分内事务审查。②在广场设有公告栏
,
有关城邦事务法令均在此公布
,
供人们讨论。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刻于石碑上
,
然后公布于广场。③设有公共档案馆
:
城邦所有法令、公民大会决议等
,
以及收支账目均在此存放
,
以备公民查询。
二、希腊民主政治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1.
希腊建筑的风格之一是半圆形的会场或剧院
,
这一建筑风格主要是能够让观众或民众
,
看清楚舞台中央人物
,
能够实现舞台中央人物与观众或民众的直接对话与沟通
,
促进人们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政治家思想主张
,
为希腊直接民主创造条件
,
所以雅典盛行辩论术
,
修辞学。
2.
希腊的建筑风格具有开放性特点
,
与中国深宅大院方式建筑不同。希腊的建筑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开放性的特点
;
中国建筑体现专制文化的神秘性特色。
3.
建筑风格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理念
,
但是不可以说这一建筑风格或政治制度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风格或政治制度
,
要尊重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专题二 罗马法的契约精神及其影响
角度
1
公民的维权斗争推动罗马法发展
[
典例
1]
(2014
·
全国
Ⅱ
卷
,32)
罗马共和国早期
,
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
,
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
,
拒绝作战
,
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
十二铜表法
》
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解析
:B
B
项完整地反映了题干信息的意思
,《
十二铜表法
》
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
,
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
,
维护自身权益的产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十二铜表法
》
主要是贵族编制为贵族利益服务的
,
因此
A
项不正确。依据材料可知
,
平民的斗争对法制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贵族是被迫让步的
,
所以
C
项错误。贵族与平民因为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不同和对立而如题干示例的引起平民经常性的斗争
,
二者的政治诉求不可能一致
,
因此
D
项错误。
角度
2
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
典例
2]
(2012
·
全国卷
,34)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
,
被告上法庭
,
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
,
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
,
而
《
十二铜表法
》
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
:B
原告权利受到了侵害
,
法庭受理了他的诉求
,
表明意在保护他的利益
,
最后却判他败诉
,
似乎法律未给他的财产权以保护
,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法律不重视私有财产保护
,
也不是审判程序不公正
,
而是由于他将葡萄树说成了葡萄
,
因而其诉求就不符合法律要求了
,
所以
,A
项和
C
项错误。这个案例说明法官审判案件时
,
拘泥于形式
,
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
,
而不顾事实真相
,
仅凭法庭上当事人所言
;
判决依据是法律条文
,
表面看来判决结果是合法的、公正的
,
但这仅是形式正义而非实质正义、结果正义
,
由此进一步证明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
故
B
项正确。同时
,
在案件审判过程中
,
法官不但未对法律进行任何解释
,
而且恰恰相反
,
死抠字眼。因为当时不允许法官解释法律
,
法官只能原封不动地套用法律
,
故
D
项是错误的。
角度
3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
典例
3]
(2016
·
全国
Ⅰ
卷
,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
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
,
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
,
但却从来没有消失
,
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罗马法
(
)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解析
:A
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虽然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度沉寂
,
但自
11
世纪复兴后
,
被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继承
,
所以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
故
A
项是正确的。人类社会行为规范大致分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大部分
,
罗马法至多算是一种法律规范
,
不可能包括全部社会行为规范
,
故
B
项是错误的。罗马法维护了罗马政治制度
,
但罗马很难说是民主制度
,
故
C
项是错误的。罗马法虽说从古代到近现代适应了欧洲大陆各国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
但法律属于上层建筑
,
不可能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故
D
项错误。该题重在考查学生从长时段的视野认识罗马法的价值
,
并理解我国实行
“
依法治国
”
方略的意义。
[
思维深化
]
一、古罗马的各阶段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阶
段
罗马共和国前期
罗马共和国后期
罗马帝国时期
演
变
习惯法到成文法
(《
十二铜表法
》)
公民法占主导
,
万民法兴起
万民法阶段
背
景
(1)
贵族垄断司法解释权
(2)
平民组织起来与贵族斗争
(1)
罗马疆域扩大
,
商业交往发展
(2)
罗马公民与外来自由人之间适用法律的矛盾日益突出
(3)
罗马政府设置外事裁判官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
特
征
是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婚姻家庭关系和继承等规范
,
具有保守性和形式主义色彩
,
履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严格的仪式
,
并要配合一定的动作和套语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
借鉴外邦人法规
,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
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阶
段
罗马共和国前期
罗马共和国后期
罗马帝国时期
影
响
(1)
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权力
,
保护平民的利益
(2)
保留了许多较野蛮的习惯法
(1)
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
,
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
(2)
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
,
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
,
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3)《
民法大全
》
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发展到完备阶段
二、罗马法精神的当代价值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1)
在罗马法发展的实践中
,
从公民法向万民法的发展方向就是逐渐摆脱公民法的不平等
,
逐渐扩大公民权
,
使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在法律地位上逐步平等。
(2)
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另一原则就是“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
,
崇尚法律
,
在追求最大的公平中
,
维护法律的公平实施。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影响法律的公平公正。
2.
诚实信用原则
:
指信守自己的许诺
,
遵守法律秩序以实现公正。
3.
公平分配原则
:
一为分配性正义原则
,
按个人的功绩建立平等
,
使每人都可以获得其应有
;
二是调整性正义原则
,
基于非自愿性的惩罚以达到平等
,
如对盗窃的惩罚。用罗马法学家的话说就是“正直生活、不害他人
,
各得其所”。
专题三 古代中西人文主义精神的比较
角度
1
古希腊人文思想的起源
[
典例
1]
(2017
·
全国
Ⅰ
卷
,32)
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
,
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
,
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
而且还争权夺利
,
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解析
:B
据材料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像人一样
,
有人的七情六欲
,
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
,
所以古希腊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
,
这是雅典在公元前
5
世纪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
,
也说明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久远的传统的宗教神话之中
,
故
B
项正确。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
,
雅典人以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把苏格拉底送上了法庭
,
应该说古希腊人
(
包括雅典人
)
宗教信仰意识浓厚
,
故
A
项不正确。据题干材料可知
,
诸神也有情欲、重名利
,
没有体现出理性
,
而且
C
项表述与这一时期古希腊的史实不符
,
故
C
项不正确。公元前
8
~前
6
世纪
,
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
,
民主制孕育而生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角度
2
梭伦关于人的道德思想的认识
[
典例
2]
(2018
·
全国
Ⅰ
卷
,32)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
,
而好人往往贫穷
;
但是
,
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
,
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
,
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
,
梭伦
(
)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解析
:D
根据材料可知
,
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
注重人的精神生活
,
因此具有人文精神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奴隶制度
,
且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
,A
项错误。
B
、
C
两项材料并未涉及
,
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实行财产等级制
,
承认贫富差别
,
故排除。
角度
3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
典例
3]
(2016
·
全国
Ⅲ
卷
,32)
古希腊悲剧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讲述的是
,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
,
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
说句老实话
,
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
:D
根据
“
为人类盗取火种
”“
我憎恨所有的神
”
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
,
具有人文精神
,
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
,
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
,
故
D
项正确。雅典人喜爱悲剧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
,
事实上
,
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
,
故
A
项错误
;
悲剧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
,
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属于精神享受
,
故
C
项错误。
[
思维深化
]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1.
特殊的地理环境
:
希腊位于地中海的上方
(
北面
),
而地中海的下方
(
南面
)
是埃及
,
地中海的右边
(
东面
)
是巴比伦
,
这两个文明古国的科学都非常发达。而希腊由于国家大部分是山地
,
不是平原
,
所以人们以海上贸易为主要的行当
,
在地中海四处游历
,
因此希腊人可以不断地接受新的文化、新的知识。
2.
民主政治的推行
:
希腊推行民主政治
(
雅典
),
这更让人们能够自由的各抒己见
,
出现了智者学派和一大批其他哲学家
,
且民主政治的繁荣是哲学兴起的最关键因素。
3.
希腊神话的人文内涵
: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
,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
,
神和人是同形同性的
,
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
这是历史人文的渊源。
二、古代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异同
相
同
点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强调人的价值
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
“
仁者爱人
”
,
孟子的
“
人性善
”
,
荀子的
“
人性恶
”
,
董仲舒的
“
三纲五常
”“
天人感应
”
等
,
无不关心人与人类社会
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仁
”
和
“
礼
”
的学说
,
要
“
克己复礼
”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
,
要治理好城邦政治
,
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
,
培植好公民
,
以德教人
,
以德治人
不
同
点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
中国关注
“
社会
”
中的人
,
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担当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而西方思想家特别强调作为个体的人
,
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儒家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
重视伦理纲常
,
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而西方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
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
有利于个性发展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
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
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西方思想家比较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
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
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编者选题表
随堂演练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雅典的民主制
雅典注重增强城邦凝聚力
1
古希腊公民个体自由受限
2
罗马法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3
罗马自然法精神
4
西方人文
主义的起源
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
5
人文精神影响医学发展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
,
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
,
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
,
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
,
自公元前
5
世纪末
,
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
(
)
A.
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
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
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
D.
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解析
:D
本题考查古希腊雅典人的城邦生活。要求全体公民参加集体活动
,
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组织上演悲剧时
,
要求全体公民都可以出来看戏
,
旨在培养公民的危机意识、爱国意识
,
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
故
D
项正确。在雅典
,
妇女没有完整公民权
,
民主仅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A
、
C
两项说法错误。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是看戏的客观效果
,
不是统治者的根本目的
,
故排除
B
项。
2
.(2019
·
河北邯郸期末
)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说
:“
古希腊罗马人的哲学与历史书以及从他们那里承袭自己全部政治学说的人的著作和讨论中经常推崇的自由
,
不是个人的自由
,
而是国家的自由。”这反映出古希腊
(
)
A.
民主政治陷入危机时期
B.
公民个体自由受到限制
C.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D.
公民参政权利受到压制
解析
:B
根据题干
“
不是个人的自由
,
而是国家的自由
”
可知古希腊、罗马推崇城邦利益至上
,
个人自由受到压制
,
故
B
项符合题意。
3.
罗马
《
民法大全
》
记载
:
裁判官说
:“
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
,
那么
,
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
倡导公开公正
B.
重视物权保护
C.
关注人身安全
D.
强调诉讼程序
解析
:B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特点。材料表明
,
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
,
他们就可能会受到起诉
,
说明罗马法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故
B
项正确。
A
项迷惑性较大
,
但不是材料的主旨。
C
、
D
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4
.(2019
·
山东潍坊二模
)
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为夫权婚姻
,
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
;
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
,
夫妻双方是平等的
,
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
,
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
(
)
A.
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
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
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解析
:A
相对而言
,
万民法关于婚姻的规定更加符合正义
,
平等是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A
项正确。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与贵族平等的地位
,
由此诞生和发展了公民法
,B
项错误。在婚姻中的平等不等于男女在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平等
,C
项以偏概全。关于婚姻的法律都属于民法
,
不存在离婚法这一说法
,D
项与史实不符。
5
.(2019
·
东北三省四市模拟
)
苏格拉底提出
:
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
,
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
,
由神支配受神管理
,
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
)
A.
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B.
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C.
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D.
强调神的伟大价值
解析
:A
依据材料信息
“
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
可以看出
,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
,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故选
A
项
;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
,
这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
,
排除
B
项
;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不是苏格拉底
,
排除
C
项
;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
,
而不是神的价值
,
排除
D
项。
6
.(2019
·
云南昆明诊断
)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
:“
我在医神阿波罗
……
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
……
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
,
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
,
以医术尽心救治
,
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这说明当时
(
)
A.
神灵崇拜盛行
B.
医生职业要求较高
C.
宗教意识觉醒
D.
人文精神影响医学
解析
:D
据材料
“
尽我所能和判断
,
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
,
以医术尽心救治
,
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
”
可知希波克拉底立誓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
,
故选
D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希波克拉底维护病人
,
体现人文主义色彩
,
而不是强调神灵崇拜
,
排除
A
项
;
材料
“
尽我所能和判断
,
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
,
以医术尽心救治
,
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
”
主要强调的是希波克拉底个人的意志
,
而不是强调对医生职业要求
,
也不是强调宗教意识
,
排除
B
、
C
两项。
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
,
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
;
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
,
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
,
复审中书诏敕
,
如认为不当
,
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
,
称
“
封驳
”
。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
,
所以又有谏诤之责
,
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设在宫外
,
负责都省职事
,
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
,
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
,
副为员外郎
,
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
——《
三省六部制
》
材料二
我们既关心个人事务
,
又关心国家大事
;
即便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
,
也不乏足够的参政能力。因为唯独雅典人才认为
,
不参与国事乃平庸之辈
,
而不止是懒汉。我们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
,
并善于捕捉事情的隐患。我们不认为言论会妨碍行动
,
而认为在未经辩论并充分作好准备之前
,
不应贸然行动。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
:
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
,
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
伯利克里演讲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隋唐与古雅典行政决策模式的差异。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能力。第
(1)
问
,
决策模式不是政权性质
,
回答时需要描述较为详细的流程
,
学生容易简单地罗列两者的性质
(
如君主专制和直接民主
)
。
答案
:
(1)
差异
:
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度
,
即在君主专制的基础上
,
中书省起草行政文件
,
门下省审核
,
尚书省执行
;
古雅典是直接民主制度
,
即通过城邦公民大会讨论、表决重大的问题。
(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政治体制出现差异的根源。
解析
:
第
(2)
问
,
“
根源
”
的解答一般需上升到经济基础的高度
,
需找到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经济根源
,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
而古代雅典则是工商业发达
,
然后将经济基础与政治体制联系起来。
答案
:
(2)
根源
:
古代中国幅员辽阔
,
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
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
;
古希腊城邦狭小
,
港湾众多
,
不利于农耕
,
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
具有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