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2.42 KB
- 2021-04-23 发布
2018 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一模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2 aibi
i
(a,b∈R),其中 i 是虚数单位,则 a+b=( )
A.-1
B.3
C.2
D.1
解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复数相等的条件计算得答案.
∵
2
22 2
i a iai ai b i
ii
,
∴a=1,b=2.
∴a+b=3.
答案:B
2.已知集合 A={x|y= 23 xx},B={y|y=2x,x>1},则 A∩B 为( )
A.[0,3]
B.[3,+∞)
C.[1,3]
D.(2,3]
解析:求定义域和值域得出集合 A、B,根据交集的定义写出 A∩B.
集合 A={x|y= }={x|3x-x2≥0}={x|0≤x≤3}=[0,3],
B={y|y=2x,x>1}={y|y>2}=(2,+∞);
则 A∩B=(2,3].
答案:D
3.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
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要使中奖率增加,则对应的面积最大即可.
要使中奖率增加,则对应的面积最大即可,
则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
A、概率 3
8
P ;
B、概率 1
4
2
8
P ;
C、概率 1
3
2
6
P ;
D、概率 1
3
P ;
则概率最大的为 3
8
.
答案:A
4.已知函数 f(x)=sin(2x- 3
2
)(x∈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函数 f(x)最小正周期是π
B.函数 f(x)是偶函数
C.函数 f(x)在[0,
2
]上是增函数
D.函数 f(x)图象关于(
4
,0)对称
解析: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依次判断各选项即可.
由函数 f(x)=sin(2x- )=cos2x(x∈R),∴B 对;
其周期 T= 2
2
=π ,∴A 对;
令-π +2kπ ≤2x≤2kπ ,可得 kπ -
2
≤x≤kπ ,k∈Z.
∴f(x)在[0,
2
]上不是增函数;∴C 不对;
令 x=
4
,则 f(
4
)=cos =0,∴函数 f(x)图象关于( ,0)对称,∴D 对.
答案:C
5.若实数 x,y 满足
10
0
2
>
xy
x
y
,则 1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0,3)
B.[0,3]
C.(3,+∞)
D.[3,+∞)
解析: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联立 2
10
y
xy
,解得 A(1,2),
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内动点与定点 P(0,-1)连线的斜率,
∵ 12 3
01
PAk ,
∴ 的取值范围是[3,+∞).
答案:D
6.如图所示是某一容器的三视图,现向容器中匀速注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 h 随时间 t 变化
的可能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下部是已改圆台,上部是与下部相同倒放的圆台,
因为圆台下面粗,上面细,水面高度开始增加的慢,后来增加的快,
然后上面先快后慢.函数的图象是 C.
答案:C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t=0.01,则输出的 n=( )
A.5
B.6
C.7
D.8
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n 的值,模
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
第一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2
,m= 1
4
,n=1,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4
,m= 1
8
,n=2,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8
,m= 1
16
,n=3,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16
,m= 1
32
,n=4,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32
,m= 1
64
,n=5,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64
,m= 1
128
,n=6,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128
,m= 1
256
,n=7,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故输出的 n 值为 7.
答案:C
8.函数 ln
xx
y
x
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排除选项,特殊点的位置判断即可.
函数 是奇函数,排除 A,C;
当 x= 1
2
时,y=ln 1
2
<0,对应点在第四象限,排除 D.
答案:B
9.△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已知 b=c,a2=2b2(1-sinA),则 A=( )
A. 3
4
B.
3
C.
4
D.
6
解析: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关系得到 1-cosA=1-sinA,即 sinA=cosA,进行求解即可.
∵b=c,
∴a2=b2+c2-2bccosA=2b2-2b2cosA=2b2(1-cosA),
∵a2=2b2(1-sinA),
∴1-cosA=1-sinA,
则 sinA=cosA,即 tanA=1,
即 A=
4
.
答案:C
10.设 F 为抛物线 C:y2=3x 的焦点,过 F 且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 C 于 A,B 两点,O 为坐
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 )
A. 33
4
B. 93
8
C. 63
32
D. 9
4
解析:由抛物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由直线的倾斜角求出斜率,写出过 A,B 两点的直线方
程,和抛物线方程联立后化为关于 y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关系得到 A,B 两点纵坐
标的和与积,把△OAB 的面积表示为两个小三角形 AOF 与 BOF 的面积和得答案.
由 y2=2px,得 2p=3,p= 3
2
,
则 F( 3
4
,0).
∴过 A,B 的直线方程为 33
34
xy ,
即 33
4
xy.
联立
2
33
3
4
xy
yx
,得 4y2-12 3 y-9=0.
设 A(x1,y1),B(x2,y2),
则 y1+y2=3 3 ,y1y2= 9
4
.
∴
22
1 2 1 2 1 2
1 3 3 3 9
2 4 8 8 4
4 3 3 9 V V VO AB O AF O FBS S S y y y y y y .
答案:D
11.已知 G 是△ABC 的重心,过点 G 作直线 MN 与 AB,AC 交于点 M,N,且
uuur uuur
AM x AB ,
uuur uuur
AN y AC ,(x,y>0),则 3x+y 的最小值是( )
A. 8
3
B. 7
2
C. 5
2
D. 4
3
2 3
3
解析:设 BC 的中点为 D,则 2 1 1 1
3 3 3 3
1
3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AG AD AB AC AM AN
xy
,
∵M,G,N 三点共线,故 1
3
1
3
1
xy
.
∴ 1 4 4 43 3 2
3 3 3
1 1 2 3
33333
yxx y x y
x y x y
.
当且仅当
3
yx
xy
时,即 13
39
x 时取等号.
答案:D
12.已知函数 3o11
2
lg
x
f x x 有两个零点 x1,x2,则( )
A.x1·x2<x1+x2
B.x1·x2<1
C.x1·x2=x1+x2
D.x1·x2>x1+x2
解析:如图所示: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所给函数的定义域是(1,+∞),因为 f( 3
2
)>0,f(2)<0,f(4)>0,
由零点存在性定理知在区间( 3
2
,2),(2,4)分别存在零点,记为 x1,x2,不妨设 x1<x2,
可以得到 1<x1<2<x2,
又由
1
1 3 1log 110
2
x
f x x ,
2
2 3 2log 110
2
x
f x x ,
得
1
31
1
2
log 1
x
x ,
2
32
1
2
log 1
x
x ,
两式相减得
21
3 2 3 1log 1 log 1
22
101
<
xx
xx ,
即:log3(x2-1)-log3(x1-1)<0,
故(x2-1)(x1-1)<1,解得 x1·x2<x1+x2.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若 A={x|ax2-ax+1≤0,x∈R}=∅,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A={x|ax2-ax+1≤0,x∈R}=∅,
∴a=0 或
2
0
40
V
>
<
a
aa
,
解得 0≤a<4.
∴a 的取值范围是[0,4).
答案:[0,4)
14.《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 1 根 9 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
上面 4 节的容积共 3 升,下面 3 节的容积共 4 升,则第五节的容积为 .
解析:设第九节容积为 a1,
∵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 4 节的容积共 3 升,下面 3 节的容积共 4 升,
∴ 1 2 3 4 1
9 8 7 1
4 6 3
3 21 4
a a a a a d
a a a a d
,
解得 1
13
22
a , 7
66
d ,
∴第五节的容积为 51
13 7 6744
22 66 66
a a d .
答案: 67
66
15.已知函数 1
2
1
1
xf x e
x
,则使得 f(x)>f(2x-1)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首先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的奇偶性,然后脱去 f 符号计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函数为偶函数,且当 x≥0 时:
1
2
1
1
xf x e
x
,
1
22
2 0
1
>x xf x e
x
,
即函数 f(x)是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的偶函数,
不等式 f(x)>f(2x-1)成立,则:|x|>|2x-1|,即:x2>(2x-1)2,
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 x 的取值范围是( 1
3
,1).
答案:( 1
3
,1)
16.过动点 P 作圆:(x-3)2+(y-4)2=1 的切线 PQ,其中 Q 为切点,若|PQ|=|PO|(O 为坐标原点),
则|PQ|的最小值是 .
解析:根据题意,设 P 的坐标为(m,n),圆(x-3)2+(y-4)2=1 的圆心为 N,由圆的切线的性质
可得|PN|2=|PQ|2+|NQ|2=|PQ|2+1 , 结 合 题 意 可 得 |PN|2=|PO|2+1 , 代 入 点 的 坐 标 可 得
(m-3)2+(n-4)2=m2+n2+1,变形可得:6m+8n=24,可得 P 的轨迹,分析可得|PQ|的最小值即点
O 到直线 6x+8y=24 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根据题意,设 P 的坐标为(m,n),圆(x-3)2+(y-4)2=1 的圆心为 N,则 N(3,4),
PQ 为圆(x-3)2+(y-4)2=1 的切线,则有|PN|2=|PQ|2+|NQ|2=|PQ|2+1,
又由|PQ|=|PO|,
则有|PN|2=|PO|2+1,
即(m-3)2+(n-4)2=m2+n2+1,
变形可得:6m+8n=24,
即 P 在直线 6x+8y=24 上,
则|PQ|的最小值即点 O 到直线 6x+8y=24 的距离,
且
22
6 0 8 0 24 12
568
d ;
即|PQ|的最小值是12
5
.
答案:12
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小题 12 分,第 22、23
题为选考题,有 1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 a3=5,a5=9,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21
33
nnSb.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解析:(1)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 an=1+(n-1)×2=2n-1.由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求出{bn}是首项为 1,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
bn=(-2)n-1.
答案:(1)∵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 a3=5,a5=9,
∴ 5395 2
5 3 2
aad ,
∴a1=a3-2d=5-4=1,
∴an=1+(n-1)×2=2n-1.
∵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
∴n=1 时, 11
21
33
Sb,由 S1=b1,解得 b1=1,
当 n≥2 时, 11
22
33 n n n n nb S S b b ,
∴bn=-2bn-1,
∴{bn}是首项为 1,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
∴bn=(-2)n-1.
(2)设 cn=an|bn|,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Tn.
解析:(2)由 cn=an|bn|=(2n-1)·2n-1,利用错位相减法能求出数列{cn}的前 n 项和.
答案:(2)cn=an|bn|=(2n-1)·2n-1,
∴数列{cn}的前 n 项和:
Tn=1×1+3×2+5×22+…+(2n-1)×2n-1,
2Tn=1×2+3×22+5×23+…+(2n-1)×2n,
两式相减,得:
-Tn=1+2(2+22+…+2n-1)-(2n-1)·2n
=1+2× 22
12
n
-(2n-1)·2n
=1+2n+1-4-(2n-1)·2n
=-3+(3-2n)·2n,
∴Tn=(2n-3)·2n+3.
18.如图所示,正四棱椎 P-ABCD 中,底面 ABCD 的边长为 2,侧棱长为 2 2 ,E 为 PD 的中点.
(1)求证:PB∥平面 AEC.
解析:(1)设 BD 交 AC 于 O,连接 O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 OE∥PB,再由线面平行的判
定可得 PB∥平面 AEC.
答案:(1)证明:设 BD 交 AC 于 O,连接 OE,则
在三角形 BDP 中,O、E 分别为 BD、PD 的中点,
∴OE∥PB,
又 OE 平面 AEC,PB 平面 AEC,
∴PB∥平面 AEC.
(2)若 F 为 PA 上的一点,且 3PF
FA
,求三棱椎 A-BDF 的体积.
解析:(2)求出 PO,结合已知可得 F 到平面 ABD 的距离为 1
4
PO,然后利用等积法求三棱椎
A-BDF 的体积.
答案:(2)由已知可得, 226 PO PD O D .
又 PO⊥平面 ABCD,且 3PF
FA
,
∴F 到平面 ABD 的距离为 PO.
∴ 1 1 1 1 1
3 4 3
6
64
22
2
6
VA BDF F ABD ABDV V S PO .
19.某中学为研究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关系,对该校 200 名高三学生的
课外体育锻炼平均每天运动的时间进行调查,如表:(平均每天锻炼的时间单位:分钟)将学
生日均课外体育运动时间在[40,60)上的学生评价为“课外体育达标”.
(1)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填写下面 2×2 列联表,并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能在犯错误的
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认为“课外体育达标”与性别有关?
解 析 : (1) 根 据 题 意 , 由 由 频 率 分 布 表 可 得 2 × 2 列 联 表 , 计 算 K2 可得
2
2 200 60 20 30 90
6.061 6.635
150 50 90 110
<K ,由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分析可得答案.
答案:(1)根据题意,由频率分布表可得:
则 2
2 200 60 20 30 90
6.061 6.635
150 50 90 110
<K ,
顾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不能认为“课外体育达标”与性别有关.
(2)从上述 200 名学生中,按“课外体育达标”、“课外体育不达标”分层抽样,抽取 4 人得
到一个样本,再从这个样本中抽取 2 人,求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标”学生的概率.
参考公式: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其中 n=a+b+c+d.
参考数据:
解析:(2)根据题意,样本中“课外体育不达标”有 3 人,分别记为 a、b、c,“课外体育达
标”的有 1 人,记为 1;列举从 4 名学生中任意选出 2 人以及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
标”学生的情况,由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答案:(2)根据题意,样本中“课外体育不达标”有 3 人,分别记为 a、b、c,“课外体育达
标”的有 1 人,记为 1;
从 4 名学生中任意选出 2 人,有 ab、ac、a1、bc、b1、c1,共 6 种情况,
其中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标”学生的情况有:a1、b1、c1,共 3 种情况,
则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标”学生的概率 1
2
3
6
P .
20.椭圆 C:
22
221xy
ab
(a>b>0)的左顶点为 A,右焦点为 F,上顶点为 B,下顶点为 C,
若直线 AB 与直线 CF 的交点为(3a,16).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解析:(1)推导出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b
a
x+b,直线 CF 的方程为 y= b
c
x-b.把点(3a,16)分别
代入直线的方程
16 3
16 3
b ab
a
b ab
c
,b=4,且 3a=5c,由此能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1)由椭圆 C 的左顶点 A(-a,0),上下顶点坐标为 B(0,b),C(0,-b),
右焦点为 F(c,0),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x+b,
直线 CF 的方程为 y= b
c
x-b.
又∵直线 AB 与直线 CF 的交点为(3a,16),
把点(3a,16)分别代入直线的方程
16 3
16 3
b ab
a
b ab
c
,
解得 b=4,且 3a=5c,
又∵a2=b2+c2,解得 a=5,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2
1
25 16
xy.
(2)点 P(m,0)为椭圆 C 的长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且斜率为 4
5
的直线 l 交椭圆 C 于 S,T
两点,证明:|PS|2+|PT|2 为定值.
解析:(2)设直线的方程为 x= 5
4
y+m,代入 ,得:25y2+20my+8(m2-25)=0,由此
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结合已知条件能证明 PS|2+|PT|2 是定值.
答案:(2)设直线的方程为 x= y+m,代入 ,
并整理得:25y2+20my+8(m2-25)=0,
设 S(x1,y1),T(x2,y2),则 y1+y2= 4
5
m,y1y2= 28 25
25
m
,
又∵|PS|2=(x1-m)2+y1
2= 41
16
y1
2,
同理,|PT|2= y2
2,
则
22
22 222
1 2 1 2 1 2
16 2541 41 41 42 41
16 16 16 5 25
mmPS PT y y y y y y
,
∴|PS|2+|PT|2 是定值.
21.已知函数 f(x)=x2-lnx.
(1)求函数 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
解析:(1)首先求得切点坐标,然后求解切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切线方程.
答案:(1)由题意可得:f(1)=1,且:f′(x)=2x- 1
x
,f′(1)=2-1=1,
则所求切线方程为 y-1=1×(x-1),即 y=x.
(2)在函数 f(x)=x2-lnx 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两点,使以这两点为切点的切线互相垂直,且切
点的横坐标都在区间[ 1
2
,1]上.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2)由题意结合导函数研究函数的切线,结合导函数的单调性和值域即可求得最终结
果.
答案:(2)设切点坐标为(x1,y1),(x2,y2),x1,x2∈[ 1
2
,1],不妨设 x1<x2,
结合题意和(1)中求得的导函数解析式可得: 12
12
112 2 1xx
xx
,
函数 f(x)=2x- 在区间[ ,1]上单调递增,函数的值域为[-1,1],故:
12
12
111 2 2 1xx
xx
< ,据此有:
1
1
2
2
121
121
x
x
x
x
,
解得: 1
2 1
1
2
x
x
或
1
2
1
1
2
x
x
(舍去),
故存在两点( 1
2
,ln2+ 1
4
),(1,1)即为所求.
选做题:请在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22.已知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4 5 cos
5 5 sin
xt
y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sinθ .
(1)把 C1 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解析:(1)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 t,得到普通方程,再由 cos
sin
x
y
,能求出 C1 的
极坐标方程.
答案:(1)将 4 5 cos
5 5 sin
xt
yt
,消去参数 t,化为普通方程(x-4)2+(y-5)2=25,
即 C1:x2+y2-8x-10y+16=0,
将 代入 x2+y2-8x-10y+16=0,
得ρ 2-8ρ cosθ -10ρ sinθ +16=0.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8ρ cosθ -10ρ sinθ +16=0.
(2)求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ρ ≥0,0≤θ <2π ).
解析:(2)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与 C1 的普通方程联立,求出 C1 与 C2 交
点的直角坐标,由此能求出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
答案:(2)∵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sinθ .
∴曲线 C2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2y=0,
联立
22
22
8 10 16 0
20
x y x y
x y y
,
解得 1
1
x
y
或 0
2
x
y
,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为( 2 ,
4
)和(2,
2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设函数 f(x)=|2x-4|+1.
(1)画出函数 y=f(x)的图象.
解析:(1)取得绝对值符号,得到分段函数,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
答案:(1)由于 2 5 2
2 3 2
xx
fx
xx
, <
,
,则 y=f(x)的图象如图所示:
(2)若不等式 f(x)≤ax 的解集非空,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2)利用函数的图象,转化求解 a 的范围即可.
答案:(2)由函数 y=f(x)与函数 y=ax 的图象可知,当且仅当 a≥ 1
2
或 a<-2 时,
函数 y=f(x)与函数 y=ax 的图象有交点,
故不等式 f(x)≤ax 的解集非空时,a 的取值范围是(-∞,-2)∪[ 1
2
,+∞).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4-22 21:25:3723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1 13:51:4610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1 02:21:3043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4-20 23:40:027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4-20 21:55:0511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4-20 20:57:306页
- 专题 现代生物科技高考题和高考模2021-04-20 18:48:2815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0 18:27:3038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0 18:05:2810页
- 重庆三校生电子类专业高考模拟题2021-04-20 18:04:3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