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2021-04-23 发布
2019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
——————————装——————————订——————————线————————————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72年,日本农水省园艺试验场,培育出的一种新的杂交柑橘,称为“丑柑”。目前,已有人在宁波象山试种这种水果,但无法露天种植,只能进行大棚种植。据此完成1-2题。
1.“丑柑”具有“肉脆、味甜、汁多”等特点,其主要得益于( )
A.季风气候 B.市场需求 C.海洋运输 D.农业科技
2.在宁波象山试种“丑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降水
3.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工厂排序与图相符的是( )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8
读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回答4-5题。
4.若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 )
A.M B.N C.P D.Q
5.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是( )
①市区边缘地租低 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 ③市中心停车困难 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配送体系,从计算机开出订单到商品上柜,比竞争对手快三天,成本节约2.5%。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任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使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至零库存,但可以保证正常销售,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完成6-7题。
6.目前,沃尔玛在中国53个城市开设了102家商场。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WPS
7.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8-9题。
8.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9.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湿地破坏 B.土壤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森林锐减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回答10-12题。
8
10.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洪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纲厂
11.关于此发展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立足于煤炭资源的深加工 B.实现了光伏发电循环发展
C.最终产出绿色环保电能 D.达到了废弃物的零徘放
12.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都可用于多晶硅生产
C.污水发理厂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资源的分布范围,该资源正在遭受人类的破坏。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资源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8
D.开辟大型农牧场
14.图中资源的减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回答15-17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2〜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立研发中心
15.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16.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17.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读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四国煤炭占世界份额(%)对比表,完成18-19问题。
18.甲、乙、丙、丁四国依次是( )
A.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 B.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
C.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 D.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
19.针对丙国煤炭占能源消费份额状况,下列措施相对迫切的是( )
A.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B.煤炭进出口港口建设
C.煤炭化工产业升级 D.煤炭跨区域管道运输建设
2012年10月30日,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升至175米,三峡枢纽可全面发挥防洪、通航、发电、补水和抗旱等综合效益。据此回答20-21题。
20.长江三峡工程巨大的综合效益包括( )
①防洪、发电 ②消除鱼类洄游 ③灌慨、养殖 ④航运、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21.受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
A.源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 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下表),回答22-23题。
22.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23.造成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读图,回答24-26题。
24.上图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南部沿海地区
25.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热量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26.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 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 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的生长
8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结合“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27-30题。
27.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8.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29.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贯穿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30.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总分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8
材料一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1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二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8分)
32.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8
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2.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6分)
33.“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读两三角洲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分)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6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