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 MB
- 2021-04-23 发布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
固态水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水的三态
(2)
水体类型:
海洋水、
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
。
气态水
陆地水
液态水
陆地水
(3)
陆地水体类型:
包括
、
、沼泽水、土壤水、
、冰川水、生物水等,它们是供应人类生产和生
活所需的淡水。
(4)
关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
有水源
的关系。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
相互补给
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
水循环类型:
包括
循环、陆地内循环和
循
环三类。
(2)
主要环节: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
、植物蒸腾等。
(3)
水循环的意义
蒸发
海上内
海陆间
维持着全球水的
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
不断塑造着
降水
下渗
动态
热量
纽带
地表形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水资源及其分布
(1)
水资源
(2)
分布
①
全球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
。
概念:通常指陆地上的
资源
比较容易利用的有
、淡水湖泊水及
丰歉程度衡量指标:
淡水
河流水
浅层地下水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地区差异
②
世界
③
中国
从大洲
(
南极洲除外
)
来看:
最多,其次是南
美洲,
最少
从国家来看:
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世
界第
位
特点:
现状:总量丰富,人均
地区分布:南方水
,北方水
;
部水多,
部水少
时间分配:
丰富;
较贫乏
亚洲
大洋洲
巴西
六
不均衡
不足
多
少
东
西
夏秋
冬春
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
的大小。
(2)
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
。
(3)
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空间。
经济活动规模
效益
科技进步
3.
合理利用水资源
(1)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
②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
,可
利用的水资源
。
不断增加
水体污染
减少
(2)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
开源措施
②
节流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
修筑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
分配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
改进农业
提高工业用水的
地下水
水库
空间
节水意识
灌溉技术
重复利用率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一般
以夏
秋两
季为
主
①
时间集中
②
不连续
③
水量变化大
①
降水量的多少
②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
尤以东
部季风
区最为
典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①
有时间
性
②
连续性
③
水量稳
定
①
气温高低
②
积雪多少
③
地形状况
东北
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
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①
有时间
性
②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
水量较稳定
①
太阳辐射
②
气温变化
③
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
青藏高
原地区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
特点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湖泊
水补
给
全年
①
较稳定
②
对径流有调节作
用
①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
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全年
①
稳定
②
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
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
——
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流径流变化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注意: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
“
地上河
”
,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水循环
类型
发生
空间
循环过程
及环节
特点
水循环
的意义
典例
海陆间
循环
海洋
与陆
地之
间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①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
塑造着地表形态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海上内
循环
海洋
与海
洋上
空之
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陆地内
循环
陆地
与陆
地上
空之
间
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
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水资源分
布极不平衡,其形成原因、表现如图所示:
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
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原因
措施
自
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
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3.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时空分
布特点
成因
对策
夏秋多
冬春少
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上都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过来的,因此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甚至还会出现洪涝灾害,危害人身安全和生产、生活;而冬春季节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量很少,水资源缺乏,一些河流还会出现断流现象
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变径流的时间分配
时空分
布特点
成因
对策
东多西
少、南
多北少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首先从东南沿海登陆,因此就地区而言,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越明显,受影响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也就越丰富
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规范答题
1
河流特征类
【
命题角度
】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
:
(1)
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
(2)
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
,
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
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
(
水系
)
特征进行描述。
【
答题模板
】
1.
河流的水文特征回答模板
: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流量
流量大
(
小
),
流量季节变化大
(
小
),
有
(
无
)
凌汛现象
水位
水位高
(
低
)
、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
小
)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汛期
汛期长
(
短
),
早
(
晚
);
汛期出现在夏季
(
或其他季节
)
结冰期
有
(
无
)
结冰期
,
结冰期长
(
短
)
流速
流速快
(
慢
);
水力
(
能
)
资源丰富
2.
河流的水系特征回答模板
: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长度
河流长度大
(
河流短小
)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
(
小
)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
,
向心状水系
,
放射状水系
,
树枝状水系
支流
支流数量多
(
少
)
弯曲度
河道弯曲
(
平直
)
(2017·
临沂模拟
)
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其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完成
3
~
4
题。
3
.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
A
.图中城市排放废水下渗所致
B
.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
.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
.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4
.
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
①
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
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
限制城市地下水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
绿化南部山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解析
】
第
3
题,注意地下水的流向,泉水主要来自于南部山区的降水补给。第
4
题,要使涌泉重新喷涌,关键是增加其水源补给,并且要限制地下水开采,引水回灌。
【
答案
】
3.D
4.C
(2017·
安徽合肥六校教研会联考
)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
“
千泉
”
之称。人们以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3
~
4
题。
3
.冲积扇边缘
“
千泉
”
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
A
.高山冰雪融水
B
.玛纳斯河水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4
.该地的泉水具有
“
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
”
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
)
A
.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
B
.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C
.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
D
.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
【
解析
】
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第
3
题,该地主要的水源来自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在出山口流出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所以该地
“
千泉
”
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选
D
项。第
4
题,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由于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补给,主要受气温影响,年际变化小,地下水的补给稳定,而泉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所以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才会呈现出
“
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
”
的特点。
【
答案
】
3.D
4.B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
(2009
年
)
,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
千米。图
1
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
2
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
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
(2)
图
3
为图
1
中
M
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
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
解析
】
第
(1)
题,该国的气候特征,只需将图
2
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即可;而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可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两方面进行分析。第
(2)
题,
M
水坝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它建成前后,坝内水域的水受海水影响的程度不同,海水的咸淡有着明显差异。第
(3)
题,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回答,但回答该题时,一定要密切结合该岛国
(
由经纬度判断为新加坡
)
的实际情况。
【
答案
】
(1)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
(
地表水、地下水
)
的条件差
(
河流短小
)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
(
顶托作用
)
使河水与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
(
改善
)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
①
从邻国
(
马来西亚
)
购买淡水。邻国
(
马来西亚
)
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
废水
(
污水
)
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
(
污水
)
产生量大。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9 17:40:4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