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 MB
- 2021-04-23 发布
考点 05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与质量一样,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例如:任何条件下,2 g H2 的物质的量必为 1 mol,所含分子数必为 NA;1 mol H2 在任何条件下质量必
为 2 g,分子数必为 NA。
(2)摩尔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
例如: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23。
摩尔的使用标准:在用摩尔量度微观粒子时,一定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或用能表明粒子种类的化
学式表示)。
例如:1 mol Fe、1 摩尔铁原子、1 mol Fe2+、1 mol 亚铁离子的表示方法都正确,而 1 摩尔铁中的粒子
种类是铁原子还是铁离子,指代不明,所以这种表示方法错误。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 任何粒子含有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 6.02×1023 mol−1 表示。
符号:NA,即 NA=6.02×1023 mol−1。
3.粒子数
符号:N
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计算公式:
A
Nn N
4.摩尔质量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 M,常用的单位是 g/mol (或 g· mol−1)。
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
mM n
(2)数值:某粒子的摩尔质量以 g·mol−1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
子质量。
例如:M(O2)=32 g· mol−1 M(Fe)=56 g· mol−1
特别提醒
(1)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2)粒子指微观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等。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等于阿伏加
德罗常数,因此粒子数 N=n×NA。
(3)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当以 g·mol−1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气体摩尔体积二、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 Vm。
常用的单位有 L/mol (或 L·mol−1)、m3/mol (或 m3·mol−1)。
2.数值
在标准状况(0℃、101 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或 22.4 L·mol−1)。
3.计算关系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
m
Vn
V
。
4.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在非标准状况的条件下,其数值可能不等于 22.4。因此,使用标准
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时,要注意题给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知识拓展
(1)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①气体粒子数的多少;②气体粒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气体分子间的
平均距离比分子本身的直径大得多,因此,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粒子数)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
要因素是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2)影响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小的因素: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小几乎是相等的,故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粒子数)一定时,
其体积是一个定值。
(3)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标准状况下的大,所以常温常压下,气体的 Vm>22.4
L·mol−1。
(4)
m
Vn
V
同样适用于混合气体的计算。
(5)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有 H2O、SO3、戊烷、苯、CCl4、氟化氢等。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人们将这一结论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可总结为“三同”定“一同”,即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2.阿伏加德罗推论
前提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T、p 相同 1 1
2 2
V n
V n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
之比
T、p 相同 1 1
2 2
M
M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
(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T、V 相同 1 1
2 2
p n
p n
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
量之比
T、p、m 相同 1 2
2 1
V M
V M
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
(或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T、V、m 相同 1 2
2 1
p M
p M
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两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考向一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的考查
典例 1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24gP4 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NA
B.100mL1mol·L−1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
D.密闭容器中,2molSO2 和 1mol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
【答案】C
【解析】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的物质的量是 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 6 个 P-P 键,因此其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6NA,A 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 100 mL 1mol·L−1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小于 0.1NA,B 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 4 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0.5mol,其中
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C 正确;
D. 反应 2SO2+O2 2SO3 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
于 2NA,D 错误。答案选 C。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4NA
B.常温常压下,22.4 L 的甲烷所含的分子数为 NA
C.1 mol 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 10NA
D.标准状况下,4.48 L CCl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8NA
【答案】A
【解析】
【详解】
A.28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8g
14g / mol ×2×NA=4NA,故 A 正确;
B.常温常压 Vm 大于 22.4L/mol,常温常压下,22.4 L 的甲烷所含的分子数小于 NA,故 B 错误;
C.1 个甲基含有 9 个电子,1 mol 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 9NA,故 C 错误;
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
(1)看:看所给数据是体积、质量还是物质的量。
如果所给数据是质量或物质的量,该类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定:确定对象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如果是气体,要注意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3)算:根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在求算时要注意:
①不要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代替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角色”可能不同,电子转移数目也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
Cl2 与 NaOH、Fe 的反应,Fe 与 Cl2、S 的反应。
考向二 有关粒子数目的计算,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典例 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其近似值为 6.02×1023 mol-1
B.等物质的量的 O2 与 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
C.在 0.5 mol Na2SO4 中,含有的 Na+数约是 6.02×1023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答案】B
【解析】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其近似值为 6.02×1023mol-1,故 A 正确;
B.等物质的量的 O2 与 O3 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 2:3,故 B 错误;
C.0.5 mol Na2SO4 中含有 Na+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2=1 mol,数目约是 6.02×1023,故 C 正确;
D.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故 D 正确。
故选 B。
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1 mol X 物质的质量即为 X 的摩尔质量
B.原子质量为 a g 的 AZX,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NA(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C.若硫的某种化合物 SB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则 1 mol B 的质量为(0.5M-16)g
D.磷酸的摩尔质量以 g·mol-1 为单位时,与 NA 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答案】A
【解析】1 mol 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数值相等、单位不同,前者单位是 g,后者单位是 g·mol-1,A 错
误;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为 1 mol 原子的质量,为 aNA,B 正确;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32)× 1
2
,则 1 mol
B 的质量为 1 mol×(M-32)× 1
2 g·mol-1=(0.5M-16)g,C 正确。NA 个磷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其质
量为 98 g,磷酸的摩尔质量为 98 g/mol,所以磷酸的摩尔质量与 NA 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故
D 正确。
考向三 气体体积与其他物理量的换算
典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 22.4 L·mol-1
B.20 ℃、1.0×105 Pa 时,同体积的 O2 与 CO2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当 1 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为 22.4 L 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2 mol 气体的体积约为 44.8 L
【解析】A 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B 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正确;C 项,1 mol 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
也有可能等于 22.4 L;D 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能计算气体的体积。
【答案】B
3.现有 mg 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摩尔质量为 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 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 1L 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下列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
A.标准状况下 33.6LH2
B.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mol 的 H2
C.20℃.45gH2O
D.常温下,16gO2 与 14gN2 的混合气体
E.含原子总数约为 1.204×1024 的 NH3
【答案】 m
M
A2m N
M
m22.4 M
m 100%1000+m
C>B>A>D>E
【解析】
(1)已知气体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n= molM
;
(2)该气体是双原子分子,先计算出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所含原子总数: A
A
2m NN=n N = M
;
(3)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m
mV=n V =22.4 M
;
(4)该气体溶于 1L 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m mw= 100%= 100%m +m 1000+m
质
质 剂
;
(5)A.标准状况下 33.6LH2,气体的分子数为: A A A A
V 33.6N=nN = N = N =1.5NVm 22.4
个;
B.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mol 的 H2,1mol 氢气带 2mol 电子,故该物质是 2mol H2,气体的分子数为:
A AN=nN =2N ;
C.20℃.45gH2O,该物质的分子数为: A A A A
m 45N=nN = N = N =2.5NM 18
;
D.常温下,16gO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14gN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A A AN=nN = 0.5+0.5 N =N ;
E.含原子总数约为 1.204×1024 的 NH3,根据原子数目计算原子的物质的量:
24
23
A
Nn= = =2molN 6
1.204 10
00 1. 2
,
则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分子的数目为: A AN=nN =0.5N ;
综上所述,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C>B>A>D>E 。
气体摩尔质量的求解方法
考向四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典例 1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标准状况下某种 O2 和 N2 的混合气体 mg 含有 b 个分子,则 ng 该混
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是
A.
A
22.4nb
N B.
A
22.4mb
nN C. A22.4n
mb
N D.
A
22.4nb
mN
【答案】D
【解析】
标准状况下某种 O2 和 N2 的混合气体 mg 含有 b 个分子,则其物质的量为
A
b
N mol,所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
量为
A
A
mmg = g/molb bmol
N
N
,所以 ng 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
ng
m g/molb
N =
A
nb
mN mol,标况下的体积为
22.4L/mol×
A
nb
mN mol=
A
22.4nb
mN L,故答案为 D。
4.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在同温同压下,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分别充入 NO 和 O2 后,打
开活塞,使 NO 与 O2 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 NO2 转化为 N2O4)
A.打开活塞前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 NO 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气体物质的质量比开始小了
D.最终容器内无 O2 存在
【答案】A
【解析】
由同温同压下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打开活塞发生反应
2NO+O2=2NO2,充分反应后,O2 过量,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小,气体质量不变。
A 项、由同温同压下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
相同,故 A 正确;
B 项、打开活塞发生反应 2NO+O2=2NO2,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平均充满左右两室,故反应后 NO 室
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减小,故 B 错误;
C 项、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最终容器内气体物质的质量与开始相同,故 C 错误;
D 项、由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可知,等物质的量的 NO 与 O2 充分反应,O2 过量,故 D 错误。
故选 A。
(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只需记住 pV=nRT 即可。p 为压强,V 为体积,n 为物质的量,R 为常数,T 为
热力学温度。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不适用于非气体。
(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 L”或“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
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定情况。
考向五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方法
1.差量法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产生差量,差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
数成比例,利用这种比例快速求得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的方法叫差量法。
此类题的解题思路为
典 例 1 16 mL 由 NO 与 NH3 组 成 的 混 合 气 体 在 催 化 剂 作 用 下 于 400 ℃ 左 右 可 发 生 反 应 :
6NO+4NH3 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 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与 NH3 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 4NH3 5N2 + 6H2O(g) 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 4 mL 5 mL 6 mL (5+6)-(4+6)=1(mL)
(理论差量)
9 mL 6 mL 17.5-16=1.5(mL)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 15 mL 气体,还剩余 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O,则 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H3,则 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
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 NO、NH3 的混合气体,故 V(NO)∶V(NH3)介于 5∶3 与 9∶7 之间,对照
所给的数据知 3∶2 与 4∶3 在此区间内。
【答案】C
【方法指导】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
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结
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2.极值法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
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
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具体应用 当题干缺少条件无法列方程组求解时,可先用极值法依据化学方程式求解得到答案的极值 a 值、
b 值,正确答案 c 值应位于 a 值、b 值之间,即 a 值﹥c 值﹥b 值(或 b 值﹥c 值﹥a 值)。
典例 2 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酸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 NO,有
4
a g HNO3 被
还原,则 a∶b 不可能为
A.2∶1 B.3∶1
C.4∶1 D.9∶2
【解析】Fe 与 HNO3 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则有
56 63
b a∶ =3∶8,解得: 3
1
a
b
此为 a∶b 的最小值。
(2)若 HNO3 过量,发生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
则有
56 63
b a∶ =1∶4,解得: 9
2
a
b
此为 a∶b 的最大值。
所以 a∶b 的取值范围为 3 9
1 2
a
b
≤ ≤ ,即 a∶b 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合理。
【答案】A
3.关系式法
(1)解题关键:正确寻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
(2)建立关系式的方法
①利用化学式找关系式,如 Na2SO4 与它所含的各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Na2SO4~2Na+~ 2
4SO ~4O。
②原子守恒法
如 NH3 经催化氧化并用水吸收反应产物的过程:
4NH3+5O2 4NO+6H2O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 N 元素守恒知:NH3~HNO3。
③得失电子守恒法
上述过程中,NH3 8e
失 HNO3,O2 4e
得 2 2
O
。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 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 HNO3,NH3 和 O2 的关系为 NH3~2O2。
典例 3 5.85 g NaCl 固体与足量浓 H2SO4 和 MnO2 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 H2 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
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最后可得 H2________ L(标准状况)。
【解析】若先由 NaCl HCl 算出 HCl 的量,再由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算
出 Cl2 的量,……这样计算非常繁琐。找出以下关系式就可迅速求解。
设可得 H2 的物质的量为 x,5.85 g NaCl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NaCl ~ HCl ~ 1
2 Cl2 ~ HCl ~ 1
2 H2
0.1 mol x
显然 x=0.05 mol,
则 V(H2)=0.05 mol×22.4 L·mol-1=1.12 L。
【答案】1.12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 个原子;③6.02×1023 就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1 g;⑤HCl 的摩尔质量等于 1 mol HCl 分子的质量;⑥1 mol CO2
中含有 1 mol 碳和 2 mol 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全部
【答案】D
【解析】
①中,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
②中,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 个结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错误;
③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精确值,而 6.02×1023mol-1 为近似值,错误;
④中,H 的摩尔质量为 1g·mol-1,错误;
⑤中,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单位不同,错误;
⑥中,1mol 碳和 2mol 氧均未指明粒子种类,错误;符合题意的选项为 D;
综上所述,本题选 D。
2.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
C.1mol 氧气含 1mol 氧原子
D.1mol 氢含 6.02×1023 个 H2
【答案】B
【解析】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而不是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故 A 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故 B 正确;
C.由于 O2 是双原子分子,所以 1mol 氧气含 2mol 氧原子,故 C 错误;
D.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的名称,正确的说法是:1mol 氢气(而不是氢)含 6.02×1023 个 H2,故 D 错
误。故选 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 2∶1
D.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A.1 个 Mg 原子中有 12 个质子,1 个 Al 原子中有 13 个质子。24g 镁和 27g 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 1mol,
所以 24g 镁含有的质子数为 12mol,27g 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13mol,选项 A 错误。
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 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 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 ×2= mol 和 ×3= 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
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 8 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 B 正确。
C.重水为 ,其中 含有 1 个中子,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重水分子含有 10 个中子,1mol
重水含有 10mol 中子。水为 ,其中 没有中子,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水分子含有 8 个中
子,1mol 水含有 8mol 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 10:8=5:4,选项 C 错误。
D.乙烷(C2H6)分子中有 6 个 C-H 键和 1 个 C-C 键,所以 1mol 乙烷有 7mol 共价键。乙烯(C2H4)分
子中有 4 个 C-H 键和 1 个 C=C,所以 1mol 乙烯有 6mol 共价键,选项 D 错误。
故选 B。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kg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 1 摩尔
D.1 摩尔氯含有 6.02×1023 个氯分子
【答案】B
【解析】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精确值,其近似值为 6.02×1023mol-1,6.02×1023 不是阿伏伽德罗常数,A 错误;
B.0.012kg12C 的物质的量是 1mol,所以 0.012kg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B 正确;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不一定是 1 摩尔,例如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氢原子的氢气物质的量是
0.5mol,C 错误;
D.1mol 氯不知氯原子、离子、分子,应用物质的量要指明微粒种类,D 错误;
答案选 B。
5.冬季的降雪给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中醋酸钾(CH3COOK)是融雪效果最好的融雪剂,下列关于醋
酸钾或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H3COOK 的质量为 98g/mol
B.CH3COOH 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C.一个 CH3COOH 的质量约为 23
60
6.02 10 g
D.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的 CH3COOK 的物质的量是 1mol
【答案】C
【解析】
A.1molCH3COOK 的质量为 98g,g/mol 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故 A 错误;
B.摩尔质量在以 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不能说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故 B 错误;
C.1mol,即 NA 个 CH3COOH 的质量为 60g,所以一个 CH3COOH 的质量为 23
60
6.02 10 g,故 C 正确;
D.6.02×1023 个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CH3COOK 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6.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摩尔质量是 28 g
B.常温常压下,1 mol N2 的体积是 22.4 L
C.18 g H2O 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 2NA
D.0.1 mol/L Na2SO4 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
【答案】C
【解析】
A.CO 的摩尔质量是 28 g/mol,原选项中单位不正确,故 A 错误;
B.常温常压下,1 mol N2 的体积大于 22.4 L,故 B 错误;
C.18 g H2O 的物质的量为 18
18 /
g
g mol =1mol,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 2NA,故 C 正确;
D.0.1 mol/L Na2SO4 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2=0.2 mol/L,故 D 错误;
故选 C。
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 HCl 气体,另一个盛有 H2 和 Cl2 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
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 B.分子数 C.质量 D.密度
【答案】B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则分子数相同,由于 H2 和 Cl2 的物质的量大小未知,则不能确定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也不能确定密度的
相对大小,故选 B。
8.等质量的①CH4、②H2、③HC1、④SO2 四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 n= m
M
可知,质量相等的气体,
其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体积越小。①CH4、②H2、③
HCl、④SO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16、2、36.5、64,所以在标况下其体积由大到小顺序为②>①>③>④。
综上,答案为 A。
9.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OD-和 17 g -OH 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 9NA
B.在标准状况下,4.48 L 甲烷的氯代物分子含原子数目为 NA
C.8.8 g 乙酸乙酯中含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1.3NA
D.7.8 g Na2S 与 Na2O2 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 0.3NA
【答案】D
【解析】A.1 mol OD-和 17 g -OH(1mol)所含的质子数均为 9 mol,但所含的中子数不相等,1 mol OD-含
有 9NA 中子,17 g -OH 所含的中子数为 8NA,故 A 错误;
B.甲烷的氯代物有 CH3Cl、CH2Cl2、CHCl3、CCl4,标准状况下只有 CH3Cl 呈气态,其他的甲烷氯代物都
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 B 错误;
C.1 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 14 个共用电子对,8.8 g 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 -1
8.8g
88g mol =0.1 mol,共用电
子对数为 1.4NA,故 C 错误;
D.1 mol Na2O2 中含有 3 mol 离子,1 mol Na2S 中也含有 3 mol 离子,则 7.8 g Na2S 和 Na2O2 的混合物中含
有的离子数总数为 0.3NA,故 D 正确;答案选 D。
10.NA 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gH218O 与 D216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 NA
B.1molFeBr2 与 1molCl2 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C.1L0.1mol/LCH3OH 溶液中含有的 H-O 键的数目为 0.1NA
D.甲醛(HCHO)和乙酸的混合物 3.0g,含有的原子数为 0.4N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H218O 与 D216O 的摩尔质量均为 20g/mol,故 2g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0.1mol,而且两者均含 10 个电子和
10 个中子,所以 0.1mol 混合物中含中子和电子均为 NA 个,A 正确;
B.1molFeBr2 与 1molCl2 反应时氯气完全反应,且氯气反应后变为-1 价,故 1mol 氯气反应后转移 2NA 个电子,
B 正确;
C.CH3OH 溶液中除了甲醇外,水分子中也含 H-O 键,所以此溶液中 H-O 键多于 0.1NA 个,C 错误;
D.甲醛(HCHO)和乙酸的最简式均为 CH2O,则 3g 混合物中 CH2O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而 CH2O 中含 4 个
原子,故 0.1molCH2O 中含 0.4NA 个原子,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C。
1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0.1mol Cl2 与 0.2mol CH4 光照充分反应生成 HCl 分子数为 0.1NA
B.浓硝酸热分解生成 NO2、N2O4 共 23g,转移电子数为 0.5NA
C.在 Al3+数目为 NA 的 AlCl3 溶液中,Cl-总数大于 3NA
D.1mol BrCl 与 H2O 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溴酸,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答案】D
【解析】A.0.1mol Cl2 与 0.2mol CH4 光照充分反应,Cl2 的一个 Cl 原子取代 H 原子,另外一个 Cl 原子和被
取代的 H 原子结合生成 HCl,则 Cl2 完全反应生成 HCl 分子数为 0.1NA,A 正确;
B.浓硝酸热分解生成 NO2、N2O4 共 23g,生成的 NO2、N2O4 中的 N 元素均为+4 价,转移电子数为 0.5NA,
B 正确;
C.在 AlCl3 溶液中,Al3+部分水解,使溶液中 Al3+数目减少,当 Al3+数目为 NA 时,AlCl3 溶液中,Cl-总数
大于 3NA,C 正确;
D.1mol BrCl 与 H2O 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溴酸,各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故该反应没有电子的转
移,D 错误;
故选 D。
12.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101kPa,33.6LCCl4 的分子数为 1.5NA
B.用 1L0.1mol·L-1FeCl3 溶液可制得 Fe(OH)3 胶体 0.1NA
C.等物质的量的 H2SO4 和 H3PO4 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 4 NA
D.4.8gMg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 和 Mg3N2 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 0.4 NA
【答案】D
【解析】
A.25℃、101kPa 为非标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未知,CCl4 在该条件下为非气体状态,无法求得分子数,A
错误;
B.一个胶粒中包含多个 Fe(OH)3 粒子,胶体为混合物,无法用物质的量衡量,B 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 H2SO4 和 H3PO4 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但个数不确定,C 错误;
D.4.8gMg 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 和 Mg3N2 的混合物,镁元素由 0 价变为+2 价,
故 0.2mol 的 Mg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4 N A,D 正确;
答案选 D。
13.等温等压下,有质子数相等的 CO、N2、C2H2 三种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之比为 13∶13∶14
B.密度之比为 14∶14∶13
C.质量之比为 1∶1∶1
D.原子数之比为 1∶1∶1
【答案】B
【解析】A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 14、14、14,质子数相等的 CO、N2、C2H2 三种气体,物
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三者体积之比为 1∶1∶1,错误;B 项,CO、N2、C2H2 摩尔质量分别为 28 g·mol
-1、28 g·mol-1、26 g·mol-1,等温等压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 28∶28∶26=14∶14∶
13,正确;C 项,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N2、C2H2 摩尔质量分别
为 28 g·mol-1、28 g·mol-1、26 g·mol-1,则质量之比为 28∶28∶26=14∶14∶13,错误;D 项,三种气
体的物质的量相等,1 分子 CO、N2、C2H2 分别含原子数为 2、2、4,所以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 1∶1∶
2,错误。
14.为了检验某含有 NaHCO3 杂质的 Na2CO3 样品的纯度,现将 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 g,则该样品
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2 1
1
84 53
31
w w
w
B. 1 2
1
84( )
31
w w
w
C. 2 1
1
73 42
31
w w
w
D. 2 1
1
115 84
31
w w
w
【答案】A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Δm
168 106 62
m(NaHCO3) (w1-w2)g
故样品中 NaHCO3 质量为 1 2168( )
62
w w
g,
样品中 Na2CO3 质量为 w1 g- 1 2168( )
62
w w
g,
其质量分数为 2 3(Na CO )
( )
m
m 样品 =
1 2
1
1
168( )g g62
g
w ww
w
= 2 1
1
84 53
31
w w
w
。
15.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 X 的化学式。
在注射器 A 中装有 240 mL 气体 X,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红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 B,使之完全反应,
得到下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前 B 管重 20.32 g,实验后 B 管重 20.00 g,B 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在 C 管中收集到的无
色液体是水;在注射器 D 中收集的气体是氮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 气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若 240 mL X 气体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氮气质量是 0.28 g。根据实验时温度和压强计算 1 mol X
气体的体积是 24 000 mL,则 X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g·mol-1。
(3)通过计算,确定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在该条件下不发生
分解反应)。
【答案】(1)N、H(氮、氢)
(2)32 (3)N2H4
(4)2CuO+N2H4=====
△
2Cu+N2+2H2O
【解析】(1)由题意分析知 B 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X+CuO――→
△
Cu+N2+H2O 可推知 X 由 N、H 两种
元素组成。
( 2 ) 240 mL X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240 mL/24 000 mL·mol - 1 = 0.01 mol , 其 中 mN = 0.28 g , mH =
20.32 g-20.00 g
16 g·mol-1 ×2×1 g·mol-1=0.04 g,故 X 的摩尔质量为0.28 g+0.04 g
0.01 mol
=32 g·mol-1。
(3)nN
nH
= 0.28 g
14 g·mol-1/ 0.04 g
1 g·mol-1
=1∶2,则 X 的最简式为 NH2,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为 16,故32
16
=2 推知
X 的化学式为 NH2×2=N2H4
16.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 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FeO、Fe2O3。
(1)某 FeO、Fe2O3 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 4∶5,其中 Fe2+与 Fe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当催化剂中 Fe2+与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时,其催化剂活性最高,此时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为________(保留 2 位小数)。
(3)写出由 C(炭粉)与 Fe2O3 在高温下反应制备α-Fe 催化剂的化学方程式(另一种产物可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理论上应向 480 g Fe2O3 粉末加入炭粉的质量为________,生成实验条
件下 CO2 的体积为________(假设此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4 L·mol-1)。
【答案】(1)1∶1 (2)0.72
(3)2Fe2O3+C 4FeO+CO2↑
(4)6 g 12 L
【解析】(1)设 FeO、Fe2O3 分别为 x mol、y mol,根据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得(x+2y)∶(x+3y)=4∶
5,x∶y=2∶1,Fe2+与 Fe3+物质的量之比 x∶2y=1∶1。(2)根据催化剂中 Fe2+与 Fe3+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1∶2,可推知,FeO、Fe2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3 56
72+160
≈0.72。(3)
由题给信息知,C(炭粉)会将一部分 Fe2O3 还原成 FeO,同时 C(炭粉)被氧化成 CO2。(4)由于催化剂中
Fe2+与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时,其催化剂活性最高,此时反应后的混合物中,FeO、Fe2O3 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1∶1,原料 480 g Fe2O3 为 3 mol,Fe2O3~2FeO,原料中必须有 1
3
的 Fe2O3 参加反应,即 1
mol Fe2O3 参加反应,理论上要有 0.5 mol C 反应,即 6 g C。生成 CO2 为 0.5 mol,在该条件下体积为 12 L。
1.[2019 新课标Ⅱ] 已知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 1NA
B.1 L 0.1 mol·L−1 磷酸钠溶液含有的 3
4PO 数目为 0.1NA
C.1 mol K2Cr2O7 被还原为 Cr3+转移的电子数为 6NA
D.48 g 正丁烷和 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13NA
【答案】B
【解析】A. 3 He 的中子数为 3-2=1,则 3g 3 He 的中子数为 A
3g
3g/mol N =NA,A 项正确;
B.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 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
子的个数小于 1L×0.1mol/L×NA mol-1 =0.1NA,B 项错误;
C.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 降低到+3,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 3mol×2×NA mol-1
=6NA,C 项正确;
D.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 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 13 个,则 48g 正丁烷与 10g 异丁烷
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48g+10g
58g/mol ×13×NA mol-1 =13NA,D 项正确;
答案选 B。
2.[2018 新课标全国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 2∶1
D. 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B
【解析】A.1 个 Mg 原子中有 12 个质子,1 个 Al 原子中有 13 个质子。24 g 镁和 27 g 铝各自的物质的
量都是 1 mol,所以 24g 镁含有的质子数为 12mol,27g 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13 mol,选项 A 错误。
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 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 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 ×2= mol 和 ×3= 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
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 8 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 B
正确。
C.重水为 ,其中 含有 1 个中子,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重水分子含有 10 个中子,1 mol
重水含有 10 mol 中子。水为 ,其中 没有中子,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水分子含有 8 个
中子,1 mol 水含有 8 mol 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 10:8=5:4,选项 C 错误。
D.乙烷(C2H6)分子中有 6 个 C-H 键和 1 个 C-C 键,所以 1 mol 乙烷有 7mol 共价键。乙烯(C2H4)
分子中有 4 个 C-H 键和 1 个 C=C,所以 1 mol 乙烯有 6 mol 共价键,选项 D 错误。
3.[2018 新课标全国Ⅱ]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NA
B. 100 mL 1mol·L−1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
【答案】C
【解析】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 6 个 P-P 键,
因此其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6NA,A 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 100 mL 1 mol·L−1 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小于 0.1NA,B 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 4 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0.5mol,其
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C 正确;
D. 反应 2SO2+O2 2SO3 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
大于 2NA,D 错误。答案选 C。
4.[2017 新课标全国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A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 1L NH4Cl 溶液中, 4NH 的数量为 0.1 AN
B.2.4 g Mg 与 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AN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AN
D.0.1 mol H2 和 0.1 mol I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 AN
【答案】D
【解析】A、 +
4NH 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 +
4NH +H2O NH3·H2O+H+,因此 +
4NH 数量小于 0.1NA,
故 A 错误;B、2.4 g Mg 为 0.1 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4×2÷24 mol=0.2 mol,
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 0.2NA,故 B 错误;C、N2 和 O2 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
有的分子数都为 0.1NA,故 C 错误;D、H2+I2 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
的量仍为 0.2 mol,分子数为 0.2NA,故 D 正确。
5.[2017 新课标全国Ⅲ]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 11B 中,含有 0.6NA 个中子
B.pH=1 的 H3PO4 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H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 O2 中完全燃烧,得到 0.6NA 个 CO2 分子
D.密闭容器中 1 mol PCl3 与 1 mol Cl2 反应制备 PCl5(g),增加 2NA 个 P−Cl 键
【答案】A
【解析】A.B 的原子序数为 5,即质子数为 5,在质量数为 11 的 B 原子中含有 6 个中子,0.1 mol 11B
含有 0.6NA 个中子,A 正确;B.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 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是
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 24 L 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 CO2 分子数目,
C 错误;D.PCl3 与 Cl2 反应生成 PCl5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 1 mol PCl3
与 1 mol Cl2 反应生成的 PCl5 小于 1mol,增加的 P-Cl 键的数目小于 2NA 个,D 错误。答案选 A。
6.[2016·新课标全国Ⅰ]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
B.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为 2NA
C.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 CH2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A
14 214 N =2NA,正确;B.N2 与 H2 反应生成 NH3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小于 2NA,B 错误;C.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
子转移数为 3N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7.[2016·四川]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 g 镁在足量的 O2 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5.6 L CO2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5NA
C.氢原子数为 0.4NA 的 CH3OH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 0.4NA
D.0.1 L 0.5 mol/L CH3COOH 溶液中含有的 H+数为 0.05NA
【答案】B
【解析】A.2.4 g 镁的物质的量为 2.4/24=0.1 mol,反应中失去 0.2 mol 电子,故错误;B.标准状况下
5.6 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5.6/22.4=0.25 mol,含有的氧原子为 0.5 mol,故正确;C.甲醇的结构为
CH3OH,氢原子数为 0.4NA 的甲醇分子为 0.1 mol,含有 5molσ键,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
电离,故错误。
8.[2016·上海]称取(NH4)2SO4 和 NH4HSO4 混合物样品 7.24 g,加入含 0.1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
生成 NH3 1792 mL(标准状况),则(NH4)2SO4 和 NH4HSO4 的物质的量比为
A.1∶1 B.1∶2 C.1.87∶1 D.3.65∶1
【答案】C
【解析】利用极值法分析,可知 0.1 mol 氢氧化钠不足,故先将 NH4HSO4 反应完,再反应(NH4)2SO4,因
共生成 NH3 0.08 mol,故与 H+反应的氢氧化钠为 0.02 mol,则可知道 NH4HSO4 为 0.02 mol,则(NH4)2SO4
质量为 7.24 g-115 g/mol×0.02 mol=4.94 g,(NH4)2SO4 的物质的量为 4.94 g÷132 g/mol=0.0374 mol。因此
(NH4)2SO4 与 NH4HSO4 物质的量之比为:1.87∶1 ,故选 C。
相关文档
- 年高考化学一轮精品讲练析第8讲《2021-04-23 00:10:0812页
- 2007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2021-04-23 00:09:2072页
-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化学2021-04-23 00:03:3440页
- 2014年版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目172021-04-23 00:03:2112页
- 高考化学节综合测试题2021-04-22 23:54:156页
- 高考化学必看之知识点总结2021-04-22 23:44:5146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2021-04-22 23:40:1227页
- 2020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2021-04-22 23:37:113页
-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实验2021-04-22 23:36:1814页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2021-04-22 23:35:2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