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50 KB
- 2021-04-22 发布
【考点讲解】
易错点72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
① 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从内容上看,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其中意识形态部分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
7. 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礼仪演化为以醇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具有传承性,既一脉相承,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④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解析】从中国孝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看,我国孝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体现了①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③错误;孝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④观点片面。
8.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猛,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基础研究领域,量子信息、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和基因编辑、纳米催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大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空间科技、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新一代高铁、核能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创新成就举世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9. 海南省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用绚丽多姿的舞蹈以及原生态的民族风情,织出一段纺织女神黄道婆的爱情传奇。该剧深度发掘了海南的民俗文化和中国古代的纺织文化,将海南独有的绚丽风光以及民族文化等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黎族的织锦、龙被,五指山的热带雨林风光在剧中都得到了夸张的放大和呈现。音乐制作采用黎族地方乐器叮咚俐咧和交响乐合奏而成。剧中服装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基础上也作出了夸张、大胆的设计处理,古朴、原始又不失现代风韵。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要推动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深度发掘了海南的民俗文化和中国古代的纺织文化;音乐制作采用黎族地方乐器叮咚、俐咧和交响乐合奏而成;服装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基础上也作出了夸张、大胆的设计处理,古朴、原始又不失现代风韵,体现了①③。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未涉及传播手段的创新,排除②。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④错误。
10. 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且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姒、坛、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这体现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11. 全国“扫黄打非”部门大力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重拳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违法违规出版传播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18年9月,全国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00余万件,处置删除淫秽色情、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2500多万条,取缔关闭淫秽色情等网站5.8万余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传媒的商业性易导致低俗文化传播
②文化发展需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③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非法传播文化的现象越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易导致低俗文化传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没有涉及文化传播方式,②与题意不符,排除;文化市场中出现的非法传播现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④错误。
12. 群口快板《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小合唱《党建是魂》、诗朗诵《我的中国梦》等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群众围坐在舞台前,充分享受着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成果。假如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传播区域特色文化,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D.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答案】C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 、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是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④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提高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高文化软实力,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说法错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③说法错误。
14. 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多年来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说明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答案】A
【模拟实战】
1.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现发现的甲骨文多为殷商晚期之书迹,其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由材料可知
①甲骨文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甲骨文的发现有利于使我国人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甲骨文的发明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甲骨文的发明得益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自信,意在考查考生对现象或观点的判断能力。现发现的甲骨文多为殷商晚期之书迹,历史久远,其发现有利于使我国人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发明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要作用,②③正确;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表述错误;甲骨文的发明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无关,④不选。
2.2017年12月27日,第二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征集展示活动,通过用微传播、好作品生动鲜活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鼓励和引导人们参与创作主题微电影作品。这有利于
A.传播文明理念、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和谐发展
B.加强对电影文化的管理,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D.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答案】A
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其最终目的是
A.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B.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
C.满足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最终目的在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B正确,C排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最终目的”,A、D排除。
4.汉字蕴含着诸多生活智慧。如,有衣穿有饭吃,就是“福”;舍弃一些个人利益给予别人快乐,就是“舒”;比别人少出力,就是“劣”……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汉字文化的源泉
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汉字文化受历史、地理因素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考查考生的分析、探究、比较、判断能力。汉字文化蕴含着诸多的生活智慧,这既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汉字文化的源泉,也反映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②正确;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材料没有涉及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③错误,④排除。
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文化自信来自于
①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
②对本民族文化优越性的充分肯定
③对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
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6.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样做有利于
①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促进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将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能够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正确。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将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可以促进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④正确。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①排除。我国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③说法错误。
7.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7年12月5日在乌镇落下帷幕。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紫禁城的端门数字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散落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国之瑰宝,通过互联网交互系统在江南水乡邂逅,鲜活地呈现着互联网与中华文明尝试融合的最新成果。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融合发展
②科学技术助推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
③运用大众传媒可以加速文化的传播与共享
④文化遗产是展现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8.我国书法艺术超越单纯的写字概念,衍化出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意蕴,成为士人修身治国兼济天下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人书俱老”等提升到道德层面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被社会普遍接受,并遵守践行。由此可见,书法艺术
①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②以其顽强生命力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③以其丰富内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作为传统文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我国书法艺术为素材,考查考生整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主要说明,作为传统文化,我国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③符合题意;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故④可选。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材料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关,故②不选。
9.曾因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而被外界熟知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又因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她的“逆袭”再次告诉我们,扶贫,需要扶志。物质救济更需精神脱贫的原因在于
①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0.土族阿妈的盘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上;传统的扎染工艺,染出时尚又实用的围巾;精美的手工地毯,缩小成了精致的杯垫……2018年1月,一场探索“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的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中,更好地用生活唤醒非遗,用非遗点亮生活。这表明
①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高考考纲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本题以探索“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的论坛为素材,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内涵等知识的理解。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表述错误,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
11.2018年1月2日,湖南省株洲市举办了以“走向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新年诗会。徐涛、薛飞等著名朗诵艺术家朗诵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等名篇,以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状态、激昂的语调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主要是因为
①经典诗词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②精选的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了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新年诗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12.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其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②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③有助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④加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高考考查考生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本题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为素材,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知识的理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其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有助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②③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不选;④夸大了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作用,不选。
相关文档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20 01:46:383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7 12:37:2952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7 10:49:5423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7 00:30:31110页
- 2018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艺体生百日2021-04-16 19:36:5119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6 00:30:3244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5 10:27:5757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5 00:09:2620页
- 2018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艺体生百日2021-04-14 17:30:0821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4-14 10:43: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