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4.50 KB
- 2021-04-22 发布
祁东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文科)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曹玮玮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分)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两大主要指标是( )
A.地貌、生物 B. 气候、地貌
C.生物、土壤 D.气候、水文
2.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3. 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下列关于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 农耕区与牧业区的大致分界
C.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D.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下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读图完成4-6小题。
4.甲城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人口比例约为( )
A. 50∶30∶20 B. 80∶50∶70
C. 50∶50∶20 D. 30∶20∶70
5.图示信息表明,甲城市处于( )
A. 工业化阶段
B.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计划经济阶段
6.跨国企业营运总部的最佳选址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图,回答7-8题
7. 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8. 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9-10题。
9.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 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10.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11-12题。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污染严重,水质差③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1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D.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完成13-14题。
13.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通用汽车 B.可口可乐饮料 C.耐克制鞋 D.波音飞机制造
14.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②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
③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④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A. 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 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值线图,完成下列17-18题。
17.图中A地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养殖 B.改善气候 C.分洪与蓄洪 D.立体开发利用
18.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下游地区植树造林 B.在乙河上游修建水库
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读图,完成下列19-20题。
1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
自然条件是( )
①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读中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劳动力充足 ②市场广阔 ③水运便利 ④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 ②开发石油资源 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④建设坑口电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百度热力图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空间表达处理,最终呈现给用户不同程度的人群集聚度,热力度越高代表人口越密集。下图为某城市19时的百度热力图。完成23-24题。
23. 绘制百度热力图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IS C. VR D. GPS
24. 图中高热区最可能为( )
A. 绿化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住宅区
昔日的“姜你军”“蒜你狠”让消费者皱紧了眉头,如今的白菜“跳水”,“姜”涛急转又让菜农们伤透了心。今年入秋以来“菜贱伤农”的事情不断上演。大起大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造成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的重要原因。据此完成25题。
25. 要快速准确的了解某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大小及变化,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RS、GPS D. GPS、GIS
二、简答题(共计50分)
26.(14分)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年平均降水约l 300毫米)由于长期耕作,缺乏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 下图。
(1)分析材料一中所提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2)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且需求稳定;据图分别分析广州和诺克斯维尔两地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4分)
(3)两条河流都主要靠降水补给,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两条河流航运条件的共同特点?(4分)
27.(16分)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能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榆林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鄂尔多斯与榆林有关项目比较表
地 区
鄂尔多斯
榆林
矿产探明储量
煤炭
占全国1/6
占全国1/5
天然气
占全国1/3
占全国近1/3
产业构成
三次产业比例(2011年)
2.6∶60.1∶37.3
4.9∶71.1∶24
人文与经济指标
城镇化水平(2011年)
71%
48.56%
人才密度(2008年)
303/万人
194/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990年
14.87
19.77
2011年
3218
2292
(1)简述榆林地区的地形地势总体特征(4分)
(2)材料一中的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湖面下降,水质变差,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变化的可能原因。(6分)
(3)榆林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促进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比鄂尔多斯地区,以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28.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构成比例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并简述其产生的理由。(4分)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6分)
(3)阅读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分)
祁东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文科)
一、选择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A
B
D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A
D
A
C
B
D
C
21
22
23
24
25
C
D
B
B
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
(1)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地形有较大起伏;降水多且集中;(6分)
(2)广州降水季节变化大或夏季易涝,冬季易旱(2分);诺克斯维尔降水主要分布在冬春季节,雨热不同期或农作物生长季节水源不足(2分)。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位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2分);地形: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航运条件差(2分)。
27.(16分)
(1)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分),
(2)水量减少: 入湖河流修筑水库蓄水,淡水汇入减少;周边煤矿开挖,地下水位下降,补给减少及湖水渗漏;工矿、农牧业发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气候变暖,干旱加强,蒸发旺盛; (答2点得4分)
水质变差:入湖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湖工矿业发展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污染。 (答1点得2分)
(3)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长其产业链;
推行清洁生产,注重水土保护和废弃矿区复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进人才;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对矿区的管理,落实环保措施等。(任答3点得6分)
28.(1)变化:水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或粮食产量减少);
农作物品种多元化(增加);
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出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任答两点,4分)
理由:国家政策扶持(转变);市场需求量扩大;交通便利(或道路网络完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资金注入(或充足)。(任答两点,4分)
(2)热量充足;地形以丘陵、低山和平原为主;降水丰沛;土壤条件适宜。(任答三点,6分)
(3)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1分);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减少(1分);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1分)。
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1分);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营能力要求增大(1分);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通信网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