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10 KB
- 2021-04-22 发布
南昌二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开学考试
生 物 试 卷
命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 (每题 1.5 分,共 36 分)
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交 B.测交 C.检查染色体 D.杂交
2.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 F1 再自由
交配产生 F2。下列处理后,计算正确的是
A.若将 F2 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 F3,则 F3 中灰身与黑身果蝇
的比例是 5 : 1
B.若将 F2 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 F3 中灰身果蝇与
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8:1
C.若 F2 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 F3 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3:1
D.若 F2 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个体杂交,则 F3 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
的比例是 8:5
3.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
基因型比例
A.DD:Dd:dd=2:3:1 B.DD:Dd:dd=2:2:1 C.DD:Dd:dd=4:4:1 D.DD:Dd:dd=1:2:1
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
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 AaXBY 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
AAXBXb 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 和 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a. 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
b.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杂交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 孟德尔种植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 属于“演绎”的内容
e. 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测交
f. 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 9∶3∶3∶1 的分离比
g. 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6.关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成立必须满足的理论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完全显性或者不完全隐性
B.雌雄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均等
C.后代相同基因组合存活力一样
D.不同种类雌雄配子在数目上相等
7.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 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
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 n 代后,子 n 代中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
为
A.1/(2n+2) B.(2n+1-1)/2n+1 C.(2n+1+2)/2n+1 D.(2n+1)/(2n+2)
8.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
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
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
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DD×♂dd,F1 全为右旋,F2 也全是右旋
B.♀Dd×♂dd,F1 全为右旋,F2 中右旋:左旋=1:1
C.♀dd×♂DD,F1 全为左旋,F2 也全是左旋
D.♀dd×♂Dd,F1 全为左旋,F2 中右旋:左旋=1:1
9.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且含有 a 基因的配子有
一定比例的会死亡。现有两组杂交实验,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合 亲本 F1
组合一 ♂红花×白花♀ 红花 372 株,白花 185 株
组合二 ♂红花×红花♀ 红花 409 株,白花 51 株
A.A 基因与 a 基因是等位基因
B.由组合一可知,只有含有 a 基因的雄配子会死亡
C.由组合一、二可知,含有 a 基因的雌雄配子的死亡率均为 50%
D.组合二的 F1 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2
10.基因 A、a 和 N、n 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
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 F1,对 F1 进行测交,得
到 F2,F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
瓣=1: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基因型 AA Aa aa NN Nn nn
表现型 红色 粉红色 白色 窄花瓣 中间型花瓣 宽花瓣
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 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
11.已知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但具有某种
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下列关于基因型为 AaBb 的个
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分离比及可能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后代分离比 9∶3∶3——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B.后代分离比 5∶3∶3∶1——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 6∶3∶2∶1——AA 个体和 BB 个体显性纯合致死
D.后代分离比 7∶3∶1∶1——肯定是基因型为 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12.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三个白花植株品系,分别与一红花品系杂交,
F1 均为红花,F1 自交,F2 的性状表现分别是红花:白花=48:16;红花:白花=36:28;红
花:白花=27:3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所有杂合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种类有 12 种
B.甲品系与乙品系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全为白花
C.甲品系与丙品系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全为白花
D.含有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的品系是乙
13.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
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 F2。在 F2 中,表现型之比接近
3:1
C.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到 F1,F1 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接近
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14.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
D.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5.如图 1 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
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图 2 中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
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①与④ D.②与④
16.大豆子叶颜色(BB 表现为深绿,Bb 表现为浅绿,bb 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
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 R、r 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
=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不同
B.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 F1,F1 随机交配得到 F2 成熟群体中 BB 占 9/16
C.F1 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 F2 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6:3:2:1
D.为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最好用与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
株自交
17.果蝇的眼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白眼为隐性。下列杂交组合中,能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
子代果蝇性别的是
A.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18.遗传学的研究与发现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下列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B.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
C.萨顿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进而证明了 “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19.自然状态下,小麦自花传粉,玉米可自花也可异花传粉。将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分别进行
连续自交、连续随机交配、连续自交/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自的子代中 Aa
基因型频率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横坐标 P 代表亲本,Fn 代表子代),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A.杂合子(Aa)小麦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 Aa 基因型频率曲线为Ⅳ
B.杂合子(Aa)玉米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 Aa 基因型频率曲线为Ⅰ
C.杂合子(Aa)小麦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 aa,子代中 Aa 基因型频率曲线为Ⅲ
D.杂合子(Aa)玉米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 aa,子代中 Aa 基因型频率曲线为Ⅲ
20.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细胞分裂与遗传定律关系的概念图,其中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表述中
正确的是
A.①⑤⑨和③⑦⑤ B.②⑥⑨和③⑦⑩
C.①⑤⑨和④⑧⑩ D.②⑥⑨和④⑧⑩
21.古比鱼是一种观赏鱼,其尾形有圆尾、扇尾和三角尾等多种类型,由三对位于常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与尾形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任意选择两条圆尾鱼杂交,后代一定是圆尾鱼
B.通过测交可判断三角尾鱼的基因型
C.让一条圆尾鱼和一条扇尾鱼交配, 子一代基因型最少 1 种、最多 12 种
D.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三角尾鱼交配,子代扇尾鱼的比例理论上为 9/ 64
22.下图为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遗传生化机制。已知甲、乙、丙 3 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
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现分别用甲、乙、丙与某一纯合白花植株杂交鉴定该白
花植株隐性纯合基因的对数。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此杂交实验无法鉴定出该白花植株隐性纯合基因的对数
B.若 3 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植株存在 4 对隐性纯合基因
C.若其中一组杂交子代全为紫花,另两组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植株存在 2 对隐性纯合
基因
D.若其中两组杂交子代全为紫花,另一组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植株存在 3 对隐性纯合
基因
23.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 Cyelin
B3 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为揭示 Cyclin B3 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 Cyclin
B3 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
据此推测 Cyclin B3 的功能是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B.促进 DNA 的复制
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
24.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 A、a,B、b 和 D、
d 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
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6 基因型为 DDXABXab 或 DdXABXab
C.Ⅲ13 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6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 X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 XAb 的配子
D.若Ⅲ15 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1/100,Ⅲ15 和Ⅲ16 结
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1/2
二、非选择题(共 54 分)
25.回答下列问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小麦的粒色受自由组合的两对基因 R1 和 r1、R2 和 r2 控制。Rl 和 R2 决定红色,r1 和 r2 决
定白色,R 对 r 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 R 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
(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则 F2 依颜色深浅共有表现型有 种,
各表现型的比例是 。
(2)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 A/a、B/b、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
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果实重 120 克,AABBCC 的果实重 210 克,AaBbCc
重 165 克,两株基因型为 AaBbCc 的果树杂交,子代果实的重量有 种,其中果实的重量
为 165 克的比例为 。
(3)接(2),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果树与另一株果树杂交,子代的果实重量范围在 135-195
克之间,则另一株果树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种?
26.(每空 1 分,共 10 分)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
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
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
④aattdd。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________和________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________和________杂交。
(3)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________和________亲本杂交。
(4)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 F1 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
看到________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每空 2 分,共 12 分)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 A、
a),乙病(相关基因 B、b),己知Ⅱ一 4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人群中每 6400 人中有 1 个患甲
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Ⅱ-3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Ⅰ-1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Ⅲ-4 是乙病携带者的概
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一 4 与人群中一表现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___。
28.(每空 1 分,共 8 分)生命科学基础实验与细胞分裂图甲和图乙表示某种二倍体生物(2n=8)
细胞分裂若干时期的示意图,且图甲、图乙个体性别不同,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
(1)由甲图可以推断,该生物的性别为__________(雌性/雄性),理由是:___________ 。
(2)图甲细胞分裂过程(B~F)表示的是____________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
(3) 图甲中 D 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4)图中 J 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 I 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数为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中无法观察到图甲分裂图像的生物组织是(_____)
A.大肠杆菌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蛔虫基底层干细胞
D.果蝇性腺
29.(每空 2 分,最后一空 6 分,共 14 分)果蝇的 X、Y 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如右图所示),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果蝇的
刚毛和截毛、灰体和黑檀体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用一只灰体截毛雌果蝇
与黑檀体刚毛雄果蝇交配得 F1,F1 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刚毛∶黑檀体刚毛=1∶1,F1
中雌雄果蝇交配得 F2,F2 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刚毛∶截毛=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是
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统计子二代中刚毛果蝇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蝇刚毛
和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
的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已知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从 F1 果蝇中选材,设计一次杂交
实验来确定灰体和黑檀体的显隐性关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开学考试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A
6. B 7.A 8.C 9.B 10.C
11.B 12.B 13.B 14.D 15.C
16.B 17.A 18.C 19.D 20.B
21.B 22.B 23.C 24.D
25.(1)5 1:4:6:4:1 (2)7 5/16 (3)6
26. ① ④ ② ④ ① ④ 4 1∶1∶1∶1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
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7.事实上是事实是事实是事实事实上身上 Ⅱ-3 AaXBXb,Ⅰ-1 AAXBXb 或 AaXBXb 常
染色体隐性 伴 X 染色体隐性 1/2
1/972
28.雄性 图甲细胞(E)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
第一次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二极体 1:0:1 ABC
29.不能 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或位于常染色体上,F2 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均为刚毛∶截毛=3∶1 雄性∶雌性=1∶1 雄性∶雌性=2∶1 实验思路一:让 F1
的灰体雌雄果蝇杂交 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灰体,则灰体为隐性;若子代中灰体∶黑檀体
=3∶1,则灰体为显性 实验思路二:让 F1 的黑檀体雌雄果蝇杂交 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
黑檀体,则黑檀体为隐性;若子代中黑檀体∶灰体=3∶1,则黑檀体为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