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4.95 KB
- 2021-04-22 发布
电学实验的拓展与创新
[方法点拨] (1)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去理解电路,找出测量量与已
知量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等是解决创新实验的关键.
1.(2018·湖北省黄冈市模拟)图1中虚线框内是由表头G改装成的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
的电路,其中接 a、b 时为电流表,接 a、c 时为电压表.已知表头的满偏电流为 2mA、内阻
阻值范围为 180~200Ω,定值电阻 R1=50Ω,R2=1460Ω,为确定改装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量程,实验小组将 a、b 两个接线柱接入如图 1 所示的电路中,来测量表头 G 的内阻;
图 1
(1)实验室里,电流表 A 和滑动变阻器 R 均有两种规格:
电流表:a.0~10mA b.0~600mA
滑动变阻器:a.0~20Ω b.0~1000Ω
则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2)将选择的器材接入电路;
①依照电路图,补充完整图 2中的实物图;
图 2
②闭合 S,以 I1表示电流表 A 的示数,I2表示表头 G的示数,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多
组 I1、I2数据(单位均为 mA),某同学以 I1为纵轴,I2为横轴,画出 I1-I2图线为一条过原点
的倾斜直线,该同学求出了图线的斜率 k=5,则表头内阻 Rg=________Ω,由表头 G 改装
后的电流表量程为________mA,电压表量程为________V.
2.(2018·广东省汕头市模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图 3 甲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
各点电势的关系”.已知 R1=10Ω,R2=20Ω,R3=30Ω,R4=40Ω,电源的电动势为 E=10V,
内阻不计,且电源负极端接地.
(1)由此可得 a、b 两点间电势差为 Uab=________V,如果在 a、b 两点间接一个电阻,则有
电流从________点流向________点.(填“a”或“b”)
图 3
(2)该实验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乙的电路来测量电阻 Rx的阻值,其中 R为电阻箱,G 为灵敏
电流计,请按图乙的实验原理图完成图丙中实物电路的连线.
(3)实验时,先调节电阻箱,使电阻箱的阻值为 R1.闭合开关,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
置,使通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为零;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位置不变,交换
电阻箱与待测电阻的位置.闭合开关,然后反复调节电阻箱,使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再次为零,
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 R2;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Rx=________.(用题中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3.某同学测量直流恒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I0和定值电阻 Rx的阻值,电路如图 4所示.
图 4
实验器材如下:
直流恒流电源(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流 I0保持不变,I0约为 0.8A);
待测电阻 Rx(阻值约为 20Ω);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为 50Ω);
电压表 V(量程 15V,内阻约为 15kΩ);
电流表 A(量程 0.6A,内阻约为 0.2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器材如图 5 所示,图中部分电路已经连接好,请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图 5
(2)电路开关 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滑动到____处(选填“a”或“b”),其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如图 6 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上画出 U—I 图象.
1 2 3 4 5
电流表的示数 I/A 0.20 0.30 0.40 0.50 0.60
电压表的示数 U/V 13.9 12.1 10.2 7.60 6.1
图 6
(4)根据所画 U-I 图象,可求得直流恒流电源输出电流 I0=________A,待测电阻的阻值 Rx
=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2018·湖南省衡阳市模拟)电导(G)是表示导体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的物理量,用通过导体
的电流(I)与其两端电压(U)的比值表示,单位为西门子,符号为 S.某实验小组利用提供的
器材测量某金属丝的电导,器材如下:
A.待测金属丝 Rx(电导约为 0.2S)
B.干电池两节(E),内阻较小;
C.电压表(V1),量程 0~15V,内阻约为 5kΩ;
D.毫安表(A1),量程 0~10mA,内阻约为 300Ω;
E.电流表(A2),量程 0~0.6A,内阻约为 0.1Ω;
F.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5Ω;
G.开关、导线若干.
(1)请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在图 7 甲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选器材的字母或文
字;
(2)请用笔画代替导线,连接图乙实物图;
图 7
(3)实验中测得两个表的数据如表格所示,根据表格数据作图,如图丙所示(电表 1、电表 2
为实验所选择的电表).
1 2 3 4 5 6 7
电表 1 0.05 0.10 0.20 0.25 0.30 0.40 0.50
电表 2 0.85 1.70 3.40 4.26 5.12 6.86 8.62
根据描点,若用线性图线反映变化规律,则该金属丝的电导为________S.(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5.(2018·吉林省长春市二模)实际的二极管正向电阻并不为零,反向电阻也不是无穷大,一
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型号二极管做了如下研究:
图 8
(1)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
①测量时选择开关旋到测电阻的“×10”倍率,多用电表的表盘如图 8 所示,则电阻为
________Ω;
②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应与二极管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
(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描绘该二极管加正向 0~1.5V 电压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
择的器材如下:
电压表 V1(量程 0~1.5V,内阻约 2000Ω)
电压表 V2(量程 0~6V,内阻约 4000Ω)
电流表 A1(量程 0~0.6A,内阻约 10Ω)
电流表 A2(量程 0~40mA,内阻约 0.1Ω)
滑动变阻器 R1(总电阻约为 10Ω)
滑动变阻器 R2(总电阻约为 100Ω)
电源 E(电动势 2V,内阻不计)
开关 S,导线若干
①为调节方便,并有尽可能高的精度,请选择合适的器材,电压表____、电流表____、滑动
变阻器____;(填写所选器材的符号)
②在图 9 甲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 9
③该二极管加正向电压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现将阻值为 50Ω的定值电阻与该二极
管串联,并与一电动势为 2V、内阻不计的电源组成闭合电路,二极管上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则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________mA.
答案精析
1.(1)a a
(2)①如图所示
②200 0~10(10) 0~15(15)
2.(1)2 a b (2)见解析图 (3) R1R2
解析 (1)由电路图可知,R4两端的电压为 UR4=
R4E
R1+R4
=
40×10
40+10
V=8V,则 a 点的电势为 Ua=
8V;R3两端的电压为 UR3=
R3E
R2+R3
=
30×10
20+30
V=6V,则 b 点的电势为 Ub=6V,则 Uab=Ua-Ub=2V;
如果在 a、b 两点间接一个电阻,则有电流从 a 点流向 b 点.
(2)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3)先调节电阻箱,使电阻箱的阻值为 R1.闭合开关,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通
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为零;若设滑动变阻器左右两边的电阻分别为 Ra和 Rb,则应该满足
Rx
Ra
=
R1
Rb
;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位置不变,交换电阻箱与待测电阻的位置.闭合开关,然后
反复调节电阻箱,使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再次为零,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 R2;则应该满足
R2
Ra
=
Rx
Rb
,联立两式可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Rx= R1R2.
3.(1)如图所示
(2)a 开关 S 闭合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不会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如图所示
(4)0.87~0.92 19~22
4.(1)见解析图 (2)见解析图
(3)0.20(0.19~0.21)
解析 (1)由于电压表量程太大,导致误差比较大,所以采用毫安表充当电压表,设计电路
如图所示.
(2)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3)根据电导的定义可知该金属丝电导的大小
G=
0.5
8.5×10-3×300
S=0.20S.
5.(1)①130 ②负
(2)①V1 A2 R1 ②见解析图 ③14.5
解析 (1)①表盘上的读数为 13,再乘倍率,所以电阻为 130Ω;
②根据多用电表中两表笔电流的流向为“红进黑出”,要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应将红表
笔与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2)①待测二极管加正向 0~1.5V 电压,所以电压表应选 V1;由二极管加正向电压的伏安特
性曲线可知,当电压接近 1.5V 时,电流达到最大接近 40mA,故电流表应选 A2;为调节方便,
并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总阻值较小的即
R1.
②二极管电阻 Rx> RARV,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③将 50Ω的定值电阻与电源等效为一个电动势为 2V、内阻为 50Ω的新电源.在二极管的 I
-U 图象上作出新电源的 I-U图线,交点纵坐标即为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流为 14.5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