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4-22 发布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
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物质文化开始大量涌入
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 C
2.1907 年 10 月 13 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
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
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婚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
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婚夫妇回家。”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 )
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 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
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 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
解析: 根据描述了 1907 年的一对婚礼的过程,可知采用的是新式婚礼的形式,说明
西方的婚俗对中国有影响,但不能以此说明传统婚俗已被废除,故 A 项错误;通过这件事
情可以得出年轻人对西式婚俗的认同,故 B 项正确;1907 年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 C 项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此次婚姻与政府有关联,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3.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
运动。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为“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 三项时间与之不符,
B 项正确。
答案: B
4.1912 年至 1919 年间,民国政府颁发了十余项服制,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
式为主,但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这表明( )
A.近代服饰主要依赖进口 B.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入侵
C.民国政府与封建势力决裂 D.近代社会中西合璧的特征
解析: 根据题目中“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故 A 项错误;近代服
饰的中西合璧特点属于社会习俗的变迁,不属于文化入侵,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其
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故 C 项错误;近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先进
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使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迁,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中西并存、
中西合璧的特征,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19 世纪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
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说明( )
A.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 19 世纪末
B.当时社会时尚有崇洋媚外的倾向
C.西方生活方式已在中国占居主导地位
D.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解析: 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 19 世纪末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大江
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反映了近代的一些城市的“媚洋”现象,故 B 项正确;近代中
国的生活方式受西方影响,但不占主导地位,故 C 项和 D 项错误。
答案: B
6.(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期终考试)民国时期广东匪患不断,1922 年底匪徒抢劫某中学,
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 17 人。海外华侨闻讯后请外国人
设计碉楼蓝图,并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如图所示)。碉楼是中国近代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
型,出现这种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度的影响 B.抗击侵略的需要
C.外来文化的渗透 D.安全防卫的考虑
解析: 材料“海外华侨闻讯后请外国人设计碉楼蓝图,并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体现
了宗法制度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民国时期广东匪患不断”体现社会
不稳定,与外国侵略无关,故 B 项错误;碉楼由外国人设计体现了外来文化的渗透,但不
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1922 年底匪徒抢劫某中学,被鹰村碉楼探
照灯照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 17 人”得出碉楼这种建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安
全防卫的考虑,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7.20 世纪 50—60 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
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了( )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B.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解析: 根据材料“20 世纪 50—60 年代”“看背影难辨男女”“十亿人民一款衣”,
结合所学,列宁装、“毛式服装”、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较为流行,给时代画
上了浓重地政治色彩,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
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服饰由“毛式的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
解析: 第(1)问可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促进、新中国实施“一边倒”
外交政策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由材料一即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
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的结论;由
材料二即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
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的结论。
答案: (1)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政治变革的促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等);外来文化的渗透;先进人士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影响。
(2)论证: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
流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
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3同步2021-04-22 22:00:5714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期中检测卷(含2021-04-22 22:00:299页
-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汉川二中2020届2021-04-22 22:00:1925页
-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八校联盟高三第2021-04-22 21:55:0725页
-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2021-04-22 21:54:204页
- 农机中心政务公开检测整改总结2021-04-22 21:52:382页
- 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2化学电2021-04-22 21:52:1815页
-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2021-04-22 21:49:5510页
-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课时2021-04-22 21:49:199页
- 2020-2021学年初一语文上册预习检2021-04-22 21:49:0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