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04-22 发布
四年级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课 题
题西林壁
周 次
3
课 时
1
课 型
精读
主备人
王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导 学 过 程
一、课前激趣。
1、大家都学过哪些古诗呢?(生答诗名)
谁来给大家背一背你知道的诗词?(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题西林壁》
二、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师简介作者及背景。
(1)学生集体读课本注释①②。
(2)师对古诗背景及作者进行介绍。
2、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三、自学古诗。
1、尝试独立朗读:
(1)试着自己读,并找出难写的字。
(2)同桌互相读,对照注释交流诗意。
2、解决疑难字,指名读诗。
3、师指导全班读诗。
(1)师范读,学生尝试划出节奏。
(2)学生尝试按节奏读诗。
(3)师指导全班读诗。
四、汇报交流,感悟诗意
1、汇报诗意,学生尝试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全班交流归纳诗意。
(1)第一句写出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美景。
(2)第二句写了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看不到全景的感慨。
3、理解升华:刚才同学们非常准确地理解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各组交流后汇报)
4、师:大家说的不错,老师更想知道这首诗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交流后)老师这有一个故事,我想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师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5、全班交流收获:《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人生哲理。师引出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总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们有哪些收获?(出示课件,交流完成)
2、背诵《题西林壁》。
六、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搜集苏轼写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不同角度 不同位置 景色各异
观察事物、处理 问题要客观全面
教学反思:
审核人: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2021-04-22 20:47:1210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案 2021-04-22 20:46:336页
-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6田忌2021-04-22 20:43:5338页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 2021-04-22 20:42:444页
-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4-22 20:42:4436页
-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兰亭集序2021-04-22 20:42:3713页
-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4-22 20:42:3527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2021-04-22 20:42:298页
- 2014年版高考语文二轮精选基础试题2021-04-22 20:42:292页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池塘边的叫声_2021-04-22 20:41:5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