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4.00 KB
- 2021-04-22 发布
剑指2019年高考物理的13个抢分实验
实验5.2 探究动能定理 抢分巧练
◎考题实战 掌握高考脉搏
1.(2014天津卷,9)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 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 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点较少,说明小车的加速度过大(即小车过快),故可知减小钩码质量或增加小车质量(在小车上加上适量的砝码);(4)在此实验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钩码的重力大于细绳的拉力,而实验中用重力代替拉力会导致拉力做功大于小车动能增量;如果实验未平衡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也会导致拉力做功大于动能增量,故选项C、D正确.
【答案】 (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 (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4)CD
2.(2016四川卷,8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s,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
(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 ________.
(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 ________.
A.弹簧原长
B.当地重力加速度
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
(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显示时间t将 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答案】 (1)v= (2)C (3)B
3.(2016课标卷Ⅱ,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a)
(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 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 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图(b)
【答案】 (1)④①③② (2)1.29 M
4.(2017北京卷,21)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图1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__ ,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________ .
(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 ________ .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 ________ .
图3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 ________ .
图4
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vB=.
(4)根据图线,关系式写为v2=kW+b,在直线上取两点,如(1.4×10-2,0.07)(8×10-2,0.38),代入上式,解得k≈4.7,b≈0.004,在作图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表达式可写为v2=4.7W.把功的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J=N·m=kg·m2·s-2,容易得出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单位为kg-1,故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质量.
变,选项A正确.
【答案】 (1)B (2)A B (3)mgx2 (4)v2=4.7W(4.5W~5.0W均认为正确) 质量 (5)A
5.(2017江苏卷,10)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 g,钩码的质量为m=10.0 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 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 ________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2,利用W=mgΔ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Ek=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k.计算结果见下表.
W/×10-3J
2.45
2.92
3.35
3.81
4.26
ΔEk/×10-3J
2.31
2.73
3.12
3.61
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ΔEkW图象.
(4)实验结果表明,ΔEk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____N.
【解析】 (1)完全平衡摩擦力的标志是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运动,打出纸带间隔相等.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
v1==m/s=0.228 m/s.
(3)确定标度,根据给出数据描点.作图如图所示.
由①②③④式解得F≈0.093 N.
【答案】 (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见解析图
(4)0.093
◎考法模拟 悟透破题之道
6.(2018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弹簧测力计,P为小桶(内有砂子),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水平放置,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1)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将点迹清晰的某点记为零点,顺次选取一系列点,分别测量这些点到零点之间的距离x,计算出它们与零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Δv2=v2-v,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小车的质量为m,然后建立Δv2x坐标系,通过描点法得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则这条直线的斜率的意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表达式).
(2)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4 kg,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 ________N.
【答案】 (1) (2)1
7.
(2016·湖南益阳高三月考)某同学利用自己设计的弹簧弹射器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弹射器将质量为m的静止小球弹射出去。测出小球通过两个竖直放置的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甲、乙光电门间距为L,忽略一切阻力。
(1)小球被弹射出的速度大小v=________,求得静止释放小球时弹簧弹性势能Ep=________;(用题目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2)由于重力作用,小球被弹射出去后运动轨迹会向下有所偏转,这对实验结果________影响(选填“有”或“无”)。
【答案】 (1) (2)无
8.(2016·湖南四市联考)如图是某小组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与拉力传感器,把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通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光电门安装在B处。测得滑块(含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遮光条的宽度为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当气垫导轨充气后,将滑块在图示A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拉力传感器记录的读数为F,光电门记录的时间为Δt。
(1)实验中是否要求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滑块质量M?________(填“是”或“否”);
(2)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L,则对滑块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为减少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AB之间的距离
B.减少钩码的总质量
C.增大滑块的质量
D.减少遮光条的宽度
【解析】 (1)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无关,故不需要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滑块质量M;
(2)由于遮光条的宽度很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也很短,故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则通过B点的速度为v=,拉力做功为:W=FL,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M()2,故本实验中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FL=M()2;
(3)由公式可知,实验误差来自长度的测量和速度的测量,为减小误差可以让AB之间的距离L增大或减小遮光片的长度,故A、D正确。
【答案】 (1)否 (2)FL=M()2 (3)AD
9.(2016·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考)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某探究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度释放,测出物体从初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________。
A.L-图象 B.L-图象
C.L- 图象 D.L-v2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W=ΔEk,W=mg(sin θ-μcos θ)L,ΔEk=mv2,等式两边都有m,所以探究W与v的关系时可以不测量质量m (2)D (3)不会
10.(2015·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与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的常用计时仪器,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现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滑块所受外力做功与其动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是: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板,把滑块放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滑块在该导轨上运动时所受阻力可忽略),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连接好1、2两个光电门,在图示位置释放滑块后,光电计时器记录下滑块上的遮光板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已知滑块(含遮光板)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两光电门间距为s、遮光板宽度为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20分度)测量遮光板宽度,刻度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2)本实验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误差,实验中需要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__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3)计算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1=________、v2=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本实验中,验证滑块运动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答案】 (1)5.70 (2)远大于 (3)
(4)mgs=M()2-M()2(用v1、v2表示不扣分)
11.(2015·石家庄质检)如图甲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乙
(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小车的质量为0.2 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 2
0.057 2
0.073 4
0.091 5
ΔEk/J
0.043 0
0.057 0
0.073 4
0.090 7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Δ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kg(g
取9.8 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答案】 (1)匀速直线(或匀速) (2)0.111 5 0.110 5 (3)0.015
1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
(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 ________ cm;
(2)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________ (填“是”或“否”).
【答案】 (1)50.00 (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3)否
13.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钩码和木块组成系统的动能定理。实验中,木块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f。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
图1
图2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某些成员认为:
A.连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012 V的低压直流电源
B.实验时,木块与钩码的质量一定要满足M远大于m
C.实验时,需要考虑到摩擦阻力
D.实验时,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打点,再释放木块让钩码拉着木块拖着纸带运动
你认为以上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2)如图2所示是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得到的一条纸带,O、A、B、C、D、E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的六个点(O为打下的第一点)。用刻度尺测出O到D的距离为s,则D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用s、f表示)
(3)木块从静止释放滑行s距离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1)CD (2) (3)
14.(2016•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12月月考)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实验时,为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
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得到的纸带应该是 (填“甲”或“乙”)。
(2)使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3)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每次由静止释放小车时橡皮筋的 (填
写相应实验条件),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v3……
(5)作出W-v图象,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
(1)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应做匀速运动,所以纸带应该是图乙;
【答案】(1)乙;(3)伸长量(或形变量、长度等)都相同;(5)D
15.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a)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Δ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______.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Δ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Δx图线的斜率会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Δx的 ________次方成正比.
图(b)
【解析】 (1)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mv,要求得v0需利用平抛知识,s=v0t,h=gt2.根据s、h、g,求得v0=s,因此,需测量小球质量m、桌面高度h及落地水平距离s.
【答案】 (1)ABC (2) (3)减小 增大 2
16.(2016浙江省嘉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能力测试)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一轻质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左端与墙壁连接,右端与一小球接触不连接,弹簧旁边平行固定一直尺。从弹簧原长处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Dx后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记录小球的水平位移s,改变弹簧的压缩量重复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弹簧压缩量Dx/cm
1.0
2.0
3.0
4.0
5.0
6.0
弹簧对小球做功W
W
4W
9W
16W
25W
36W
s/cm
10.10
20.15
29.98
40.05
50.10
59.90
s2 /cm2 (×102)
1.020
4.060
8.988
16.04
25.10
35.88
s3 /cm3(×103)
1.030
8.181
26.95
64.24
125.8
214.9
(1)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下列哪些操作方法是有效的
A.同一压缩量多测几次,找出平均落点 B.桌子必须保持水平并尽量光滑
C.小球球心与弹簧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D.精确测量小球下落高度
(2)已知小球从静止释放到离开弹簧过程中,弹簧对小球做功与弹簧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判断W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表中数据作图,并给出功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
【解析】
(1)弹簧被压缩具有弹性势能,释放小球之后,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然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在初速度为,由于竖直分位移即高度一定,则平抛运动的时间为定值,根据能量守恒:
可以得到:功与速度之间的关系Wµv2。
【答案】(1)ABC (2)作图正确给分,功与速度之间的关系Wµv2
17.(2016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12月考)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的,沿木板滑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根据打点计时器所打在纸带上的点进行计算.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如图所示的纸带回答).
【解析】
【答案】(1)交流,(2)D,(3)B,(4)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