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6.50 KB
- 2021-04-22 发布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
仁政
”“
德治
”
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
“
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时期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项目
中国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古希腊人文主义
不同点
原因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士阶层受到重用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目的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
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
不同点
历程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
相
同
点
背景
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
主题
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
成就
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项目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背景
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
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
明清之际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
17
、
18
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
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
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