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4-22 发布
玉溪一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化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
溶与水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燃烧的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单位中 kJ·mol-1,是指 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
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 为“+”
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
A.C2H4 和 C3H6 B.1 mol 碳和 3 mol 碳 C.白磷和红磷 D.淀粉和纤
维素
5.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CO(g) + H2O(g)=CO2(g)+H2(g) △H>0 D.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则△H1>△H2
6.通常人们把拆开 1 mol 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
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
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5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反应 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 为( )
A.-1 940 kJ·mol-1 B.1 940 kJ·mol-1
C.-485 kJ·mol-1 D.485 kJ·mol-1
7.在 2A + B = 3C + 4D 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A.v (A) = 0.5 mol/(L·s) B.v (B) = 0.3 mol/(L·min)
C.v (C) = 0.8 mol/(L·s) D.v (D) = 1.0 mol/(L·s)
8.可逆反应 N2+3H2 2NH3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3v 正(N2)=v 正(H2) B .2v 正(H2 )=3v 逆(NH3)
C .v 正(N2)=v 逆(NH3) D .v 正(N2)=3v 逆(H2)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10.过量锌粉跟 100 mL 6 mol·L-1 的 H2SO4 反应,一定温度下,为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
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B.氯化钡固体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铜溶液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30 分)
11.已知下列数据:
2Fe(s)+O2(g)===2FeO(s) ΔH=-544 kJ·mol-1
4Al(s)+3O2(g)===2Al2O3(s) ΔH=-3 350 kJ·mol-1
则 2Al(s)+3FeO(s)===Al2O3(s)+3Fe(s)的ΔH 是( )
A.-859 kJ·mol-1 B.+859 kJ·mol-1 C.-1 403 kJ·mol-1 D.-2 491 kJ·mol
-1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500 ℃、30 MPa 下,将 0.5 mol N2 和 1.5 mol H2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
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
C.已知在 120 ℃、101 kPa 下,1 g H2 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 121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
式为 H2(g)+
1
2O2(g)==H2O(g) ΔH=-242 kJ·mol-1
D.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1,
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2KOH(aq)===K2SO4(aq)+
2H2O(l) ΔH=-57.3 kJ·mol-1
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 2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 1 mol N2 和 3 mol H2,
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时的 0.9 倍。在此时间段内 H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1·min-1,则经过时间为( )
A.2 min B.3 min C.4 min D.5 min
1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 A→B 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 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
减少 2 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15.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3B(g) 2C(g),下列不能
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16.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是( )
A.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
C.反应物的转化率发生改变 D.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发生改变
17.在 a、b 两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 A 和 B,发生可逆反应
A(g) + 2B(g) 2C(g) △H<0, 两容器 C 的体积百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则 a、b 不
同的原因可能是( )。
A、a 的温度高于 b B、a 的压强大于 b
C、a 中多加了气体 A D、a 使用了催化剂而 b 未用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
SO2、O2、SO3 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2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c(SO3)=0.4 mol·L-1 B、c(SO2)=0.25 mol·L-1
C、c(SO2)=c(SO3)=0.15 mol·L-1 D、c(O2) =0.1mol·L-1
19、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氯水在光照条件下转变为盐酸
B. 打开冰汽水的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C. 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压缩氢气和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气)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
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D、 a>b
三、填空题(共 50 分)
21. ( 14 分 ). Ⅰ . 将 等 物 质 的 量 A 、 B 混 合 于 2L 的 密 闭 容 器 中 , 发 生 反 应 :
3A(g)+B(g) xC(g)+2D(g),经 5min 后,测得 D 的浓度为 0.5mol/L,c(A):c(B)=3:5,C 的
平均反应速率是 0.1 mol/(L·min)。求:
(1)此时 A 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 A、B 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
(2)B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 (3)x 值是_____________。
Ⅱ. 学生用 2 mol/L 的硫酸来测定与锌粒和锌粉反应的快慢,设计如图(Ⅰ)装置:
图Ⅰ 图Ⅱ
(1)该生两次实验测定时间均设定为 10 min,那么他还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是:
。
(2)如果将图Ⅰ装置中的气体收集装置改为图Ⅱ,实验完毕待冷却后,该生准备读取滴定
管上液面所处的刻度数,发现滴定管中液面高于干燥管中液面,应先采取的操作
是: 。
(3)该实验结果中,你估计与酸反应较快的是 。
22.(10 分)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1)在 25℃, 101kPa 下, 23g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 321.4kJ。则表示
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1mol 稀 H2SO4 和足量稀 K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热 114.6 kJ,对应的中和
热的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 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 5mol 电子转移时,放出 650
kJ 的 热 量 , 则 表 示 该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要 求 C2H2 的 系 数 为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 25℃,101kPa 下,已知拆开 1molH-H 键,1molN-H 键,1molN≡N 键分别需要的
能量是 436kJ、391kJ、946kJ,则 2mol NH3 完全分解生成 N2 与 H2 时,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
(5) 己知:C(石墨)+O2(g)═CO2(g)△H1=-393.5kJ/mol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H3=-2599.2kJ/mol,
计算 25℃时,由 C(石墨)和 H2(g)反应生成 1molC2H2(g)的△H= _____________。
23.(9 分)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 2min,气体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3)若 X、Y、Z 均为气体,能充分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______ (填编号)
①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单位时间内消耗 nmolY 的同时,生成 2nmolZ
⑤3V 正(X)=V 逆(Y)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4)若上述反应在 2min 后的 t1~t6 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图象如图 2,在每一时刻均改变
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正确的是 ______
A.在 t1 时增大了压强 B.在 t3 时加入了催化剂
C.在 t4 时减少了生成物 D.t2~t3 时 X 的转化率最高.
24.(17 分)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某实验小组用 0.55 mol·L-1NaOH 溶液
和 0.25 mol·L-1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 0.55 mol·L-1NaOH 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 245 mL NaOH 溶液,至少需要称量 NaOH 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 NaOH 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 _,除此之外,装置中
的一个明显错误是 。
(2)为保证该实验成功该同学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图的碎纸条的作用在于__ _____。
(3) 取 50 mL NaOH 溶液和 5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②近似认为 0.55 mol/L NaOH 溶液和 0.25 mol/L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 g/cm3,中和后生成溶
液的比热容 c=4.18 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 (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若改用 60mL 0.25mol·L-1 H2SO4 和 50mL 0.55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
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 填
“相等”“不相等”)
④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 57.3 kJ/mol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 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c.用温度计测定 H2SO4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NaOH 溶液的温度
玉溪一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5 ACCBA 6-10 ACBAC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1-15 ACBDA 16-20 CDBDA
三、填空题(共 50 分)
21. (14 分)Ⅰ. ⑴c(A)=0.75mol/L(2 分);n(A)= n(B)=3mol(2 分)
⑵0.05mol/(L·min) (2 分)
⑶2(2 分)
Ⅱ.(1)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 (2 分)
(2)向下移动滴定管,直到两边液面相平 (2 分)
(3)锌粉(2 分)
22. (10 分,2 分一个)(1) C2H5OH(l)+3O2(g)═2CO2(g)+3H2O(l)△H=-642.8kJ/mol;
(2) H+(aq)+OH-(aq)=H2O(l) △H=-57.3 kJ/mol;
(3) C2H2(g)+ O2(g)═2CO2(g)+H2O(l)△H=-1300 kJ/mol,
(4)2NH3(g) N2(g)+3H2(g)△H=+92 kJ/mol;
(5)+226.8 kJ/mol;
23. (9 分)(1)3X+Y⇌2Z (2 分) (2)0.05mol•L-1•min-1 (2 分)
(3) ①②⑥(3 分) (4) B(2 分)
24. (17 分)Ⅰ.(1)5.5(2 分)
(2)a b e(2 分)
Ⅱ.(1)环形玻璃搅拌棒(1 分) ;
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1 分)
(2)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2 分)
(3)① 3.4 (2 分) ②-56.8kJ/mol (2 分) ③ 不相等(1 分);相等(1 分)
④a b c(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