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0 KB
- 2021-04-22 发布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三明市四地六校联考协作卷
高二历史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有( )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3.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
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在思想文化方面,秦重“禁”,汉在“尊”。其相同点是( )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6.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但他学成后,对佛道有很多批评和攻击的言论.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程朱理学中糅进了佛道思想 B.维护儒学纯粹性的精神趋向
C.理学是以先秦儒学为起点的 D.朱熹最终对佛道思想的排斥朱熹
7.明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8.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9.某思想家说“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认为这是“举世之弊”。并指出:“今之学者,只用心于枝叶,不求实处。”在他看来如果读书只是解字,只注重经传文字的解析,那就会陷溺其心,得其枝叶而失其本。他从求圣人之心出发,主张发明其心而求其本,反对读书只是解字的倾向。这位思想家是()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程颢
10. 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
11.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浩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12.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题目,你觉得哪些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④印刷术——希腊民主政治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画家个人爱好 B.宋明理学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14.钱币既是交换的媒介,也是书法的载体,从以下古代钱币图中可知( )
A.图①书体为金文(钟鼎文),是秦朝的文字
B.图②书体为真书(正书),开始产生于唐代
C.图③书体以“颜筋柳骨”为其代表
D.图④书体与国画的写意画风格相似
15.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学者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按照他的观点,晚清时期“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C.甲午战争后的康梁“维新变法”思想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17.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18. 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 )
A.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 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
19.虽然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发展社会经济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推动政治改革
20.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祟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21.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④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2.五四运动前后,通过发表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
A.梁启超 B.严复 C.李大钊 D.陈独秀
23.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 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C.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D.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②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5.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
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完全接受中共革命纲领 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26.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的指导 B.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D.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8.如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
A.和平与发展的论断 B.科教兴国战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阐述 D.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
29.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
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发展”主要体现(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3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2.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城中涌现出来的?(2分)
(3)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2分)
(4)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2分)
33.(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2分)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学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教材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4分)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2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毛泽东(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材料三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苏联)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拿本本来”在1927年的主要表现(举一例)。为改变“一味盲目执行”,毛泽东在实践中提出了什么理论?有何意义?(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论著及其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
(4)指出材料四中“问题”的核心内涵。对此,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设想?(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之处。(1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三明市四地六校联考协作卷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B
D
B
A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D
D
C
A
A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B
B
B
D
C
B
C
31、(1)因素:民心。(1分) 主张:仁政。(1分)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1分)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1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1点,共1分)
(3)关键:薄敛节俭。(1分)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1分)
(4)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1分)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1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1分)
32、(1)图2;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2分)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2分)
(3)核心:仁。影响: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2分)
(4)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等。(2分)(拟定课题题目概括两个及以上材料的给2分,只概括一个给1分。)
33.(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洋务派(2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2分)
(3)民主和科学;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分)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历程。(2分)
34. (1)表现:发动南昌起义;城市中心论。(任答一点,1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任答一点,1分)意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分)
(2)著作:《论十大关系》;(1
分)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任答一点,1分)
(3)含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分)决策: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任答一点,1分)
(4)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设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5)共同: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1分)
出题人:金沙中学 赵 明
审核人: 金沙中学 蔡梦玉 林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