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8 MB
- 2021-04-22 发布
微专题七
河流与湖泊
(
流域治理
)
基础性
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湖泊的自然特征分析是高考的常考点。高考常以某一具体区域的河流或湖泊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性
高考往往以某一区域的河流或者湖泊出现的问题为切口,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思考解决措施,进而落实人地协调观这一科学理念
创新性
应用性
河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高考常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以某一具体的人类活动为切入点,考查河流或湖泊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被影响,考查在此基础上人地协调途径的体现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
20
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________
、
_______
。
第二阶段
20
世纪
20
~
80
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
河流上中游
)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
河流中游
)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
河流下游
)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咸水湖
淡水湖
原
因
自然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
①
引入湖的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
②
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①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②
围湖造田
影响
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对周边: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供水等能力降低;灌溉引发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生产及生活用水;控制人口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
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疏通清淤
原因
对策
湖泊水污染
降水少,蒸发强,湖泊水量小,自净能力差;
水体交换能力差;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水产养殖等使水体富营养化;
航运排放的油污和生活垃圾排放
;
湖区旅游业发展排放垃圾等
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泊水量;
控制水产养殖规模
;
净化生产、生活污水
;
清理湖底淤泥,打捞湖泊垃圾
湖名
面积
/km
2
贮水量
W/
亿立方米
入湖流量
Q
/(m
3
/
s)
洞庭湖
2 820
173
10 353
太湖
2 420
44
195
滇池
(
昆明
)
297
12
29
青海湖
4 853
742
39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