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9 MB
- 2021-04-22 发布
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
——
人口的数量变化
2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低
低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高
-
低
-
高
低
-
低
-
低
高
-
高
-
低
逐步过渡
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点一 人口的增长
核 心 突 破
1.人口增长模式
考点互动探究
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返回目录
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特征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
出生率、死亡率多在
4%
左右,自然增长率一般在
1%
以下
)
出生率高
(
一般在
3%
左右
)
,死亡率低
(
一般在
1%
左右
)
,自然增长率高
(
一般在
2%
左右
)
出生率低
(
一般在
1.5%
以下
)
,死亡率低
(
一般在
1%
左右
)
,自然增长率低
(
一般在
1%
以下
)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及其以前
工业化初期
后工业化时期
例证
(2009·
全国卷
Ⅰ)
读下列资料回答
(1)
、
(2)
题。
甲市
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
9.67
万人,出生率为
0.699%
;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为
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14
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
(
1
)甲市可能是()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2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A
图
3
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300
万。据此完成
7
~
8
题。
图
3
7
.
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D
A
[2014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图
3
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3
,完成
10
~
11
题。
10
.图
4
所示的
①②③④
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1
.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
A
.
1910—1930
年
B
.
1930
—
1950
年
C
.
1950—1970
年
D
.
1970
—
1990
年
10
.
A
[
解析
]
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
/
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人口总量,进一步判断
①
图较符合。
11
.
C
[
解析
]
统计数据显示,
1910
年前后移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在
1970
年前后移民数量虽然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出现明显下降,该变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总量增加最多。
1.(2011·
深圳二调
)
下图是某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时期人口平均寿命最长
B
.②时期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C
.③时期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D
.④时期人口总量达到最多
【
解析
】
③
、④时期死亡率上升并超过出生率,就是人口寿命增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所致。因此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社会养老负担最重都是在④时期。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人口还在增加。④时期自然增长率由正变为负,人口总量达到最多。
D
下图
(2017
年高考真题江苏卷
)
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
13
~
14
题.
13
.
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4
.
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
密度
A
B
2000
年
2010
年
2015
年
常住人口(万)
4677
5443
5539
户籍人口(万)
4501
4748
4883
经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当前发展的两大问题。下表是我国浙江省
2000~2015
年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
6~8
题。
6
.
2000 ~ 2010
年浙江省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
A
.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
B
.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
C
.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
D
.经济增长缓慢,外来劳动力拉力减少
7
.
2010 ~ 2015
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A
.机械增长率 <
0 B
.机械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C
.自然增长率 <
0 D
.机械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8
.形成
2010 ~ 2015
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产业转移,外来劳工大幅减少
B
.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外迁
C
.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
D
.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
B
A
A
图
1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
2
题。
1
.
2005-2010
年( )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
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过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进程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过程
C
B
按各大洲人口增长
速度
由快到慢排列顺序: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低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较高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20
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
超过
发达国家。
5.
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A.
人口增长过快:
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人口贫困化
带来的问题:
B
、人口增长过慢,甚至零增长和负增长:
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
(1)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
环境恶化
(2)
人均拥有的资源和产品少,影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
3
)
社会问题:就业问题
.
交通拥挤
.
住房紧张
.
社会不稳
.
解决措施:
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如计划生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等
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等
解决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人口。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
命题点二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2
.
[2013·
浙江卷
]
图
164
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
(1)
~
(2)
题。
返回目录
(1)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
1950
—
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
1950
—
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
1990
—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
1950
—
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
读懂坐标,明确单位
横坐标有时表示比重
(
如图
162
甲
)
,有时表示人口数量
(
如图
162
乙
)
。还要特别关注人口数量的单位。
甲 乙
图
162
考点互动探究
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返回目录
(2)
观察塔形,确定类型
①
年轻型
(
增长型
)——
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见图
63(a)
。
②
成年型
(
静止型
)——
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
(
即塔尖
)
急剧收缩,见图
63(b)
。
③
年老型
(
缩减型
)——
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见图
63(c)
。
图
163
考点互动探究
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返回目录
(3)
分析变化,关注异常
图
164
考点互动探究
第
16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返回目录
(2)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D
高频考点巧突破
2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后 回答下列问题
。
(1)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
A
国属于
________
国家,
B
国属于
________
国家。
A
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
________
,
B
国家属于
________
。
(2)
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
A
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B
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___
发达
发展中
现代型
传统型
人口老龄化严重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
全国总人口
共计:1370536875人
人口增长
比2000年增加73899804人
增长5.84% 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
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222459737人,占16.60%
15-59岁人口939616410人,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177648705人,占13.26%
民族构成
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
少数民族人口113792211人,占8.49%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
乡村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发生变化。
①
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
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
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一、人口的迁移
2.
人口迁移的分类
(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来分
)
(
1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
(
2
)国内人口迁移
:在一国范围内,人口 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政治因素: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自然环境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淡水、 矿产资源
、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交通、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经济因素
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探究活动
请分析下列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1
、美国很多老人在退休后由北部的
“
冷冻地带
”
向南方的
“
阳光地带
”
迁移。
2
、在我国内蒙古草原上,早期的一些牧民逐水草而居。
(淡水的分布及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气候
淡水
探究活动
请分析下列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3
、大庆、攀枝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4
、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
矿产资源:大庆石油、攀枝花铁矿
环境恶化
探究活动
请分析下列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5
、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珠海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6
、目前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经济发展
文化教育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迁移越频繁
)
探究活动
请分析下列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7
、我国三峡大移民。
8
、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9
、
2001
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乱
环境难民(生态难民):
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指因
水灾、地震、干旱、森林毁坏等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而造成的难民
。他们因原有的居住环境已无法生存而不得不迁移,如非洲撒哈拉地区的一些国家。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不利
6
、人口迁移的影响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
;
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
增加交通、治安、环境等的压力
加强与外界联系,
促进经济发展
;
缓解人地矛盾。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迁出地
: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
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③
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甲地区
乙地区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2016
·
全国卷
Ⅲ
]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
十三五
”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4
~
6
题。
4
.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5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
①
服务设施齐全
②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
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
生态环境较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6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A
C
D
4
.
A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近年来上海市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后,部分低效益、高污染的制造业萎缩,相应的企业转移出去,导致用工减少,所以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5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所以吸引了外来常住人口的流入。
6
.
D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今后上海市将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故其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2000
年
2010
年
2015
年
常住人口(万)
4677
5443
5539
户籍人口(万)
4501
4748
4883
经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当前发展的两大问题。下表是我国浙江省
2000~2015
年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
6~8
题。
6
.
2000 ~ 2010
年浙江省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
A
.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
B
.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
C
.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
D
.经济增长缓慢,外来劳动力拉力减少
7
.
2010 ~ 2015
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A
.机械增长率 <
0 B
.机械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C
.自然增长率 <
0 D
.机械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8
.形成
2010 ~ 2015
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产业转移,外来劳工大幅减少
B
.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外迁
C
.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
D
.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
B
A
A
据
(2017
年高考真题江苏卷
)
微信大数据分析,
2017
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
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
.京一冀
B
.闽一川
C
.桂一黔
D
.粤一湘
2
.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
.要素综合性
B
.环境复杂性
C
.空间邻近性
D
.条件相似性
D
C
(
2008·
全国文综
Ⅰ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
4
、
5
题。
4.
该城市自
1982
年至
2000
年(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
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5.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
南京
B.
深圳
C.
西安
D.
沈阳
D
B
(
2009·
天津高考
)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3.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C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
1
)国际人口迁移
方向: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19
世纪 (欧、非、亚 美洲、大洋洲)
以前
特点:集团性、大批移民
原因:开发新大陆,殖民扩张
二战 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以后 (拉美、非 、亚 欧、北美、大洋洲)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洲
19
世纪前
二战后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拉丁美洲
迁出
迁入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入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出
无论是
19
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都是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始终都是人口迁入地的大洲是:
;
拉丁美洲由人口
_______
变为人口
;欧洲则相反。
亚洲、非洲
北美洲、大洋洲
迁出地
迁入地
清代“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路线
1
2
a
b
c
战乱和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
成立后
(
2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
成立前
:
受战乱和自然灾害影响
(如安史之乱、闯关东、走西口等)
改革
开放前
方向:内地到边疆
(如新疆建设兵团)
特点:有计划、有组织
原因:受政策影响
方向:由农村迁往城市
(如民工潮)
特点:自发,数量大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
开放后
图
1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
2
题。
1
.
2005-2010
年( )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
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过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进程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过程
C
B
1.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 )
A.
政府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
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
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
答案
】A
【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放开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城镇的限制,使得我国人口迁移规模迅速扩大。
2.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
答案
】D
【
解析
】
我国大批学生留学欧美,是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
而农民工涌向东南沿海大城市则是由于农村和东南沿海经济巨大的差异,促使人们追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1
[2012
·
全国卷
]
图
3
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
8
~
9
题。
8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
纬度
②
河流
③
降水
④
地形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9
.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
A
.地形平坦
B
.水源充足
C
.陆路交通方便
D
.水路交通枢纽
D
D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
、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
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
2
、环境人口容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具有双重性
不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同。
相对确定性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P12
读图思考题
1
、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
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
2
、
会
;
随着
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
科学技术
的进步而增加
;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
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北京市
1、土地资源可供约
6036
万人居住
2、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1551
万人
3、北京市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1551
万人,水资源
1、土地资源可供约
6038
万人居住
2、水资源可以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14.8
亿人
3、上海市可供养的人口数为约
6038
万人,主要考虑土地资源
上海市
资源
、
科技发展水平
及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决定消耗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最主要的因素
资源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
、人口的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
健康
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
1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活动 :
根据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
1.23
亿公顷,播种面积
1.93
亿公顷,粮食总产量
8.3
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
500
千克、
550
千克和
600
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
16.6
亿、
15.1
亿、
13.8
亿。
最多能养活
16
亿人。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
8
亿~
9
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
10
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
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
7
亿之内
。
1.
材料一是指
容量;材料二是指
容量。
环境人口
合理人口
讨论: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
最大
人口数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
适宜
保持多少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3.
(
2009·
广东地理)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
6
、
7
题。
6.
有关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
该城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
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
D.
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A
7.
近年来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该城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②该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③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珠三角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
2009·
广州模拟)下图是奥地利
1951
~
2000
年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期间人口死亡率保持稳定,读图判断
1
、
2
题。
1.
奥地利人口自然增长
的低谷期发生在( )
A.1961
~
1970
年
B.1971
~
1980
年
C.1981
~
1990
年
D.1991
~
2000
年
B
习题巩固
2.
近三十年来,奥地利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负增长显著
B.
机械增长显著
C.
自然增长显著
D.
过度增长显著
B
读
A
国人口年龄结构图(下图),完成
8
题。
8.
图中
A
国所反映出的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
A.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
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
C.
劳动力过剩问题
D.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D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
(
图甲
)
和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
图乙
)
,回答
(1)
~
(2)
题。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图甲
图乙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
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
或≥
65
岁人口达
7%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
A
.
1990
年以前
B
.
1990
~
2000
年之间
C
.
2000
~
2004
年之间
D
.
2004
年以后
B
B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
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
或≥
65
岁人口达
7%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
A
.
1990
年以前
B
.
1990
~
2000
年之间
C
.
2000
~
2004
年之间
D
.
2004
年以后
B
B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
、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
1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死亡率
-
世界人口以每年
7000
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增长快慢不同;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差异很大。
自然增长特点
增长快慢的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很快,新增人口发展中国家占
80%
以上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
说明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①
经济发达
②
教育文化水平高
③
社会福利保障完善
④
生育观念淡薄
①
政治上独立
②
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促使死亡率下降,生育率高
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表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9 17:40:4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