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6.43 KB
- 2021-04-22 发布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
河流与水循环
一、选择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图1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 )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
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1960年前,月牙泉最大水深9米,泉水清澈见底。但之后,水位持续下降,1985年平均水深0.7~0.8米。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后因某种原因该措施被终止;之后又采取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图2为月牙泉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表格示意月牙泉周围沙丘粒度组成状况(单位:%)。据此完成3~5题。
3.月牙泉的直接补给形式主要是 (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沙丘
坡向
粗砂
中砂
细砂
a
①(南坡)
15.83
43.36
40.83
②(北坡)
0.38
10.35
89.27
b
③(南坡)
23.05
29.56
47.39
④(东坡)
2.34
36.85
60.81
⑤(西北坡)
18.53
38.39
43.08
4.若通过植树种草来阻止沙丘对月牙泉的淹埋,则优先考虑植树种草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与管道补水相比,采取渗灌补水方式的主要优势是 ( )
A.增加补给量 B.减少途中损耗
C.净化水质 D.缩短输水距离
图3为某河流所在区域略图。读图完成6~8题。
图3
6.该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是 ( )
A.含沙量大 B.水位季节变化小
C.年径流量小 D.以湖水补给为主
7.春季对河流沿岸地区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 B.洪水
C.飓风 D.沙尘暴
8.推测图中湖泊的成因是 ( )
A.火山作用 B.构造运动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图4是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4
9.图中河流流向为 (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东北流向西南
D.自西南流向东北
10.导致图中①②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因素分别是 ( )
A.纬度、地形 B.地形、洋流
C.洋流、地形 D.纬度、洋流
图5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读图完成11~13题。
图5
11.M河流域此时 ( )
A.潜水补给河水 B.河水补给潜水
C.河流处于枯水期 D.冰雪融水补给河流
12.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
A.M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N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3.乙站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N河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N河的春汛与夏汛互补
C.乙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小
D.乙站上游建有水库
图6为纳板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读图,回答14~15题。
图6
14.纳板河 ( )
A.河流流程长
B.有结冰期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是澜沧江一级支流
15.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应该 ( )
A.进行水电开发,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B.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C.发展木材加工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开展科学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界附近,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图7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江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
图7
16.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7.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18.针对1963—2002年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区南侧的共约250多条支流,在中下游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平原,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19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定居下来,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一直延续到19世纪80年代,这时恰逢一个较长的湿润周期,而且当时的小麦价格又很高,于是许多天然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干旱年,使得这些农场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废弃撂荒,等到又一个湿润年到来时,又照旧循环一次,酿成了巨大的灾害,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黑风暴”。从那以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区域农业生产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的“面包篮”。图1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图。
图1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密西西比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
(3)历史上人们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平原上不断扩大土地的开垦面积,导致了恶性循环。请分析恶性循环形成的过程。
(4)为了稳定中部平原的农业生产,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河水富含多种矿物元素。赤水河各地盛产的优质红糯高粱是当地酿造优质白酒的主要原料。据统计,在方圆5万平方千米的流域内,有大小酒厂近万家,每年产优质白酒数十万吨。图2示意赤水河流域局部地区。
图2
(1)推测赤水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简述赤水河流域生产优质白酒的条件。
(3)你是否赞同在赤水河流域扩大白酒生产规模?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含义可判断增加路面透水性和绿色屋顶蓄水的措施属于该系统组成部分。第2题,降水后,海绵城市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到域外的水体减少。
3.C 4.A 5.C [解析] 第3题,月牙泉位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其直接补给形式主要是地下水,是高山冰川融水经过下渗,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来补给的。第4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沙丘a南坡的砂粒比北坡大,沙丘b南坡和西北坡的砂粒比东坡大,由此可以判断,月牙泉周边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会推动沙丘向东北方向移动,沙丘a会影响月牙泉,故优先考虑在其迎风坡种植植被,固定沙丘。第5题,无论是管道补水还是渗灌补水,水源地均为党河,所以缩短输水距离不是渗灌补水的主要优势;由管道补水改为渗灌补水,途中损耗量更大,补给量可能较小;将党河的水引入月牙泉附近的土地后渗入地下,河水在下渗和地下径流的过程中得到净化,水质更加优良,因此不会影响月牙泉原本“清澈见底”的水环境。
6.B 7.B 8.C [解析] 第6题,结合图示信息,图示河流为北美圣劳伦斯河,主要由大气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水量较大;由于五大湖对河流调节作用,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由于该
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第7题,该河流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自低纬流向高纬,春季易发生凌汛现象。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图示湖泊为冰川侵蚀而成的。
9.D 10.B [解析] 第9题,根据海陆分界线可以判断,该河流与海洋相连,说明该河注入东部海洋,所以河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第10题,①地有河流流经,地形为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导致等温线凸向高纬地区;②地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侧,受洋流影响比较明显,根据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判断该处有寒流经过。
11.B 12.A 13.D [解析] 第11题,结合M河潜水水位与河流水位关系知,此时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据此判断此时为河流丰水期,河水补给潜水。第12题,结合甲站处河床堆积物分布知,该河流左岸侵蚀较严重,说明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据此推断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受气候影响,该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该地区大陆沿岸有寒流经过。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气候温和,积雪少,不存在春汛;也难以判断乙河流域面积大小。故最可能的原因是上游建有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
14.D 15.D [解析] 第14题,结合材料信息,纳板河直接注入澜沧江,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该河流程较短,没有结冰期;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第15题,根据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知,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应该开展科学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
16.A 17.D 18.B [解析] 第16题,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是主河道向右偏移,左岸泥沙沉积量大,表明长江中上游毁林现象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森林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应小,泥沙沉积应少;水库数量大增,河流泥沙含量应减少,沉积应少。第17题,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向南移,产生的影响是主航道南移。河床宽窄变化、主航道深度变化不是深水槽南北变化的结果。第18题,读图,1963—2002年间南岸受侵蚀严重,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库加强拦水拦沙,长江下游加强节约用水,与减轻侵蚀无关。
19.(1)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羽状)水系。
(2)平原沉积环境稳定;支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之后,因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密西西比平原形成深厚的土层。河流(从森林、草原)挟带的泥沙富含养分;密西西比河流域夏季暖湿,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
(3)湿润年份草场被开垦为农田,遇到干旱年份,被撂荒的土地上,草原植被很难恢复,使土地裸露,抗蚀力减弱,一旦遇到大风,表土被剥蚀,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质量下降(或土地沙化);等到下一个湿润年到来,又会去开垦新的天然草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农民退耕休牧、还林还草(或建设防风林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例如喷灌);加强天气预报,提前防范;提高农耕技术,不同播种期作物间作、套种和作物留茬;实施免耕、浅耕等耕作方式;使用化肥和农药。
[解析] 第(1)题,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等方面描述其水系特征。第(2)题,结合河流的沉积过程说明土层深厚的原因,根据河流流经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土壤肥沃的原因。第(3)题,结合人类的过度开垦及自然环境的侵蚀作用说明土地退化过程,结合农业迁移说明恶性循环的产生。第(4)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预报、改进耕作技术和生产方式、加大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
20.(1)变化特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2)夏季高温,气候适宜酿酒;水质优良;原料(红糯高粱)优质且产量大;酿酒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等。
(3)赞同。可充分发挥该流域生产白酒的优越条件;带动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形成规模效益;等等。
不赞同。取水量增加,河流水量减少;排污量增大,河流水质变差;会刺激高粱等种植面积扩大,不利于水土保持;竞争加剧,影响经济效益;等等。
[解析] 第(1)题,结合赤水河流域气候特征,推测其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酿酒需要的条件,从气候、水质、原料、历史、技术、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分析赤水河流域生产优质白酒的条件。第(3)题,若赞同,则从发挥区域白酒生产条件优势、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如果不赞同,则从水资源供给及其对水源污染、高粱种植导致的水土流失及竞争加剧致使经济效益下降等方面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9 17:40:4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