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4.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2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3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一、两次世界大战
-
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二、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
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三、雅尔塔体系下的美苏对峙
-
1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
-
1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五、为和平与发展所做的努力
-
1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1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相互配合
1
.
政治上互相协作
:
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
反法西斯盟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
,
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
,
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
,
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经济上互相支持
:
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
,
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
,
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
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
,
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
.
军事上互相配合
(1)
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
,
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
,
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
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
;
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
,
并出兵协同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
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
,
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2)
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
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
,
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3)
在北非战场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
,
英美盟军密切合作
,
获得重大胜利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
,
苏军攻克柏林
,
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
,
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
,
中、美、英相互协作
,
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
,
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
1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1(2015
课标全国
Ⅰ
,4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1940
年
6
月
,
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
,
戴高乐将军发起了
“
自由法国
”
运动
,
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
,
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
,
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
;
法国并不是孤立的
,
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
;
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
,
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
,
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
,
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
年
9
月
,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
,1943
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
,
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
年
6
月
,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
,
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
,
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
年
10
月
,
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
,
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
2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切入点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
2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
”“
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
”“
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等。
②
解读信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
法国推行绥靖政策
,
导致其迅速沦亡。以戴高乐为首的
“
自由法国
”
运动坚持反法西斯斗争
,
通过发动法国人民、与反法西斯盟国密切合作
,
最终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与复兴。
-
2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自由法国
”
的事业是正义的
,
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
;
法国本土虽然沦陷
,
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
;
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
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
;
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
;
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③
组织答案
:
第
(1)
问
,
根据材料
“
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
,
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
;
法国并不是孤立的
,
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
;
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
,
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
分层概括即可。第
(2)
问考查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
即法国在复兴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根据材料概括在这一过程中法国所做的事情即可
,
可从思想动员、争取外援、建立军队政权、和法西斯进行斗争等方面思考作答。
对点演练
1
(2018
课标全国
Ⅲ
,46)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
,
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
,
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
,
开始从陆地到海洋
,
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
,
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
年
11
月
,
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
,
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
,
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
,
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
,
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
,
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
。
——
摘编自
[
英
]
利德尔
·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
根据材料
,
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
2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2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
;
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
;
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
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
;
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解析
: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措施。第
(1)
问
,
根据材料
“
成立经济作战部
”“
经济协调委员会
”
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
;
根据材料
“
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
”“
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
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
,
扣留
……
德国
……
商船
”
等信息
,
可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
;
根据材料
“
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
可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第
(2)
问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从经济和军事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
2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二、冷战的性质和影响
1
.
性质
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
,
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
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
2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
影响
(1)
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
都不敢轻易动武
,
在战后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
美苏争夺势力范围
,
肆意践踏国际法
,
干涉别国内政
,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
,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3)
冷战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
(4)
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文化方面也投下了阴影
,
冷战思维
仍在影响当今世界
。
(5)
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
,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
地区冲突频发。
(6)
冷战期间
,
双方研制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
至今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
2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2
(2016
课标全国
Ⅰ
,4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1965
年
,
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
,
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
,
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
,
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
,
加强相互间的
“
信息传递
”,
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
,
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
,
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
,
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
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
,
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
,
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
,
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
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
年
……
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
“
信息传递
”
》等
-
2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
,
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越南战争。
-
2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中国
……
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
”“
美国
……
加强相互间的
‘
信息传递
’
”“
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
等。
②
组织答案
:
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决策及影响其决策的诸多因素。第
(1)
问
,
切入点是中美在越南战争中
“
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
其原因可根据教材知识及材料信息来总结概括。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
,
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同时
,
根据材料信息
“
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
”“
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
”“
朝鲜战争式
”
等整合归纳。第
(2)
问
,
可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关系的大背景
,
从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改善中美关系、战争损失巨大、战争胜利无望等角度综合分析回答。
-
3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冷战时期
,
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
;
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
;
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
;
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
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
;
调整国际战略
,
改善与中国关系
;
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
;
战争胜利无望
,
欲从战争中脱身。
对点演练
2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
,
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
,
世界被分裂为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和民主的社会集团
,
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
,
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
:
它们常常是贫穷的
,
缺少政治稳定性的
,
新近独立的
,
宣称是不结盟的。
材料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
,
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
,
而是文化的区别。
……
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
,
如欧洲联盟
,
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
·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3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3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
2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
,
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
,
世界被分裂为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和民主的社会集团
,
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
,
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
:
它们常常是贫穷的
,
缺少政治稳定性的
,
新近独立的
,
宣称是不结盟的。
-
3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材料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
,
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
,
而是文化的区别。
……
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
,
如欧洲联盟
,
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
·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
根据
材料一
,
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
根据
材料二
,
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欧盟
“
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
的原因。
-
3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
:
美苏大国主导
;
两极全面对抗
;
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
(2)
核心观点
:
当今世界的冲突
,
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原因
: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
欧洲有着相似的文化认同感
;
近代以来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
,
迫使欧洲反思对抗的危害
;
冷战时期
,
美苏对欧洲的控制和压迫推动了欧洲联合的步伐
;
两极格局结束后
,
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加剧
,
同源文化更易联合。
解析
: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第
(1)
问求答项为
“
特点
”,
题目限定为
“
根据
材料
一
”,
材料阐述了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
特点
”
据此概括即可。第
(2)
问概括材料的观点
,
要注意省略号前后两层意思的共同点
——
突出文化的重要性
;
按照这一观点
,
欧盟成功的原因即文化的共同性
,
联系近代欧洲文化发展
回答
即可。
-
3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三、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
1
.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
制约因素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新殖民主义的存在
;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
;
两极格局结束
,
新的世界格局处于形成阶段
,
世界局势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
:
种族歧视
,
恐怖组织、极端组织和邪教组织
,
毒品泛滥
,
法西斯极右势力泛起
,
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
领土纠纷
,
能源危机
,
局部战争不断等。
(2)
促进因素
: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
;
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三世界联合
,
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
极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中国经济崛起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
3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
认识
:
要实现和谐世界
,
必须解决发展的问题
,
尤其是南北问题
,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当今世界
,
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
,
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
,
共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策
,
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3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3
(2018
课标全国
Ⅱ
,46)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1943
年
10
月
,
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
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
年
8—10
月
,
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
,
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
被称为
“
中国建议
”
。
10
月
9
日
,
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
1945
年
4
月
,
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
,
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
,
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
,
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
月
25
日
,
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
,
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
,
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
3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
,
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以文字材料作为载体
,
主要考查概述历史活动的能力和说明历史原因的能力。
②
知识
:
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的活动。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中国代表团提出
……‘
中国建议
’
”“
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
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
。
②
组织答案
:
第
(1)
问要求概述中国的活动
,
从材料中提炼出我国参与的主要活动即可。第
(2)
问要求说明原因
,
回答时要注意从中国
“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
及
“
创建联合国中的贡献
”
等方面进行回答。
-
3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
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
“
中国建议
”;
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
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
,
签署《联合国宪章》。
(2)
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
,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
;
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
4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
3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
……
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
,
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
,
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
“
灌木林火
”
战争。在
1962
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
,
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尤其在欧洲大陆
,
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在那里
,
冷战扩大了共产党集团和非共产党集团之间的鸿沟
,
这一鸿沟最后宽到不可逾越的程度。因此
,
各大国自行其是
,
组织了相对抗的安全防卫体系
,
对每次危机都独自做出反应。同国联一样
,
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
:
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
,
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
,
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
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4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指出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持和平方面
“
成绩时好时坏
”
的表现。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指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
“
成绩时好时坏
”
的原因。
参考答案
:
(1)“
好
”:
阻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
;
减少了局部战争
;
达成众多裁军协议
;
推动结束殖民主义制度。
“
坏
”:
未能阻止一些局部战争
;
未能消除大国间的矛盾
;
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
,
往往不被重视。
(2)“
好
”
的原因
:
联合国提供适宜平台或媒介
,
对冲突起到了缓冲作用
;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
第三世界的兴起
;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
“
坏
”
的原因
:
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
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
4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析
:
第
(1)
问
,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
帮助
防止
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
”,
可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在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限制
;
根据材料信息
“
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
‘
灌木林火
’
战争。在
1962
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
,
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
……
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
,
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
,
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
可知联合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战争
,
消除霸权。第
(2)
问
,
从和平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